图①至图⑧:江苏苏州各大园林不同的花窗样式。顾 凯供图 图⑨:在上海豫园,游廊侧墙的花窗为园林增长了丰富的艺术效果。靖艾屏摄(影像中国) 图⑩:在江苏苏州博物馆新馆,窗户的设计融入了花窗艺术。透过窗洞,可见室外园林景致。冷 文摄(影像中国)
花窗是中国园林中极具魅力的部分,一样平常涌现于园林中的隔墙或游廊侧墙之上,既分隔空间又透映景致,同时自身又有丰富多彩的造型图案,成为园中之景,与墙面一同形成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花窗又称“漏窗”,后者的“漏”字强调了其透景浸染的一壁,而前者的“花”字则强调了其作为造型效果的一壁。
历史上,作为园林隔墙一部分的花窗在明代集中涌现,此时的江南园林开始大量采取内部的隔墙和游廊来丰富空间效果,明末的造园专著《园冶》中称其为“漏砖墙”或“漏明墙”,并已列出了许多模样形状。清代更发展出了难以计数的各种花窗样式,大量案例遗存至今,在苏州就有上千种之多。听说仅沧浪亭这一个园林就有花窗108个,精美生动,无一雷同。
样式
古典美学异彩纷呈
花窗样式丰富,对其认识可从与墙交卸的窗框与主体图案的窗芯两方面去把握。大多园林花窗的边框方整,为方形或长方形,但也有一些变革,如多边形、圆形、扇形等相对规整的几何形,有的则更为自由灵巧,如海棠形这样的相对繁芜的几何形,以及如石榴形、宝瓶形等多样的自然形,更有甚者已打破完全窗框而与墙面图案领悟一体。
窗芯图案则更加异彩纷呈,大体也可分为以线条构成而相对抽象的“几何形”、打破线条而相对具象的“自然形”两大类,也有二者的稠浊。
几何形图案又分规则式、自由式及稠浊式。规则式多由直线或弧线组成,有的全用直线,如八方纹、万字纹、龟背纹等;有的全用弧线,如古钱纹、银锭纹、灵芝花纹等;有的则直线与弧线混用,形成更丰富的组合。自由式的几何形图案每每是基于各种规则图案的变形、重组,通过各种弯曲迂回的线条,可以较规则式更为生动而丰富地表现主题,但比起自然式的直白写实,又是较为写意的图案表达。还有一类分外的自由式图案是直接呈现笔墨,如拙政园中的双喜图案花窗,退思园中存在自由式图案中间直接写上笔墨的做法。规则式之间或规则式与自由式之间也可组合成各种新的图案,如冰裂纹与梅花纹组合、海棠纹与银锭纹组合以及多种图案的并置拼合等。
自然形图案则较为细腻逼真地描述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各种事物题材,取材广泛,形态活泼。由于要较为写实地呈现详细细节,表达办法每每超越平面的线条,会利用类似雕塑的块面办法。个中有动植物题材,如沧浪亭中的石榴花窗与桃形花窗,有器物类题材,如虹饮山房中的接风、花篮图案花窗,乃至还有人物故事等。自然形图案也有组合,如狮子林中的花卉与棋盘图案花窗。
自然形图案与几何形图案也有稠浊利用的情形,如网师园几何形图案花窗中的蝙蝠纹加入了自然形象;也常以几何形图案作为外框或背景,自然形图案为中央,如狮子林中以冰裂纹为底的琴图案花窗。
这些变革万千的图案,都表达着一定的意蕴内涵,既有民俗文化中常见的吉祥象征,也有传统文化中的古典风雅。一样平常而言,自然形图案多变革奇巧,营造难度较大;而几何形图案相对简洁文雅,尤其是一些规则形抽象图案,更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如《园冶》中收录的都是此类,书中还提到“古以菱花为巧,今之柳叶生奇”,也都是这类形态,既适用于室内装饰,也可用于花窗样式。
传承
古韵悠长续写新篇
园林花窗形式的多样,也决定了其制作材料与工艺的多样。传统上,规则几何形图案以砖、瓦、木三者为紧张材料,图案中短直线多用望砖,弧形常用板瓦,小圆形则用筒瓦,长直线和其他曲纹等则用木片;自由几何形与自然形图案,常以木片、竹筋作骨架,也用铁片、铁条,骨架上以灰浆、麻丝逐层裹塑成各种形象,成型后也可涂上色彩和油漆;此外,自然形图案的花窗也常结合灰塑和砖雕营造。近代以来有了更多的材料与工艺选择,做法更简洁也更稳定,常用的是钢丝网水泥砂浆筑粉工艺,以钢丝网、钢筋、水泥作紧张骨架,然后以面层粉刷润色,也有用钢筋混凝土和水磨石的做法,可进行预制和组装。而在当代,还涌现了钢、塑等材料的创新工艺。
花窗在园林艺术中有着出色的景不雅观效果,发挥空间与装饰的双重浸染,而且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为人们所喜好,因而当代对其传承与创新倍加重视。一方面,作为传统营造艺术的主要组成内容,花窗在当代新建的传统园林中延续其浸染,如园林大家陈从周设计、20世纪80年代新建的昆明楠园中就采取了花窗的设计;又如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2006年建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中也利用了花窗艺术,从而增长了设计的魅力。
另一方面,作为传统审美艺术文化的载体,花窗的魅力超越了空间营造文化,在越来越多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当代艺术中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丰富多彩的图案类型被用于各种造型设计,如家具、灯具、服装、首饰以及文创产品等,都可见到对花窗艺术的创造性利用。通过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传统园林文化中的花窗艺术,正在当代延续着持久的魅力,抖擞出勃勃的活气。
(作者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本报姚雪青采访整理)
《 公民日报 》( 2024年10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