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乌鸦咖啡首店关闭

如今只剩一家门店

近日,有小红书网友发帖,称“乌鸦咖啡位于深圳天利中心广场的门店关闭了”。
据悉,这是品牌首店,于2019年开始业务,统共有两层,一楼为点餐区,二楼为就餐区。

又一品牌首店关闭2024下半年咖啡生意不好做了

对付很多消费者而言,乌鸦咖啡的有名度并不是很高,毕竟顶峰期统共才开了不到10家店。
不过,TA在深圳有一定的影响力,曾创下月销量6000单的“战绩”,一度霸榜深圳咖啡外卖第一。

乌鸦咖啡受欢迎的缘故原由有很多,比如特殊文艺的定位和门店装修氛围,戳中了很多人的消费取向。

据品牌"大众年夜众号先容,这里不仅供应好喝不贵的咖啡,更为你保留车水马龙里的诗意与人文,正是“质感无需昂贵 人文亦可日常”。
店内的活动,也比较符合品牌偏文艺的调性,常常会组织画展和诗会,吸引了很多年轻用户前来打卡。

很可惜,餐饮行业的竞争向来残酷,头部品牌发起“价格战”,终极却是小品牌成为炮灰。
乌鸦咖啡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确实令人唏嘘,但背靠喜茶的它走到本日这一步,实在也早有预兆。

2

背靠茶饮“大佬”

TA们却依旧难以起飞

韶光倒回到2021年,彼时海内的咖啡赛道处在一个“大洗牌”阶段:退市不到一年的瑞幸正在困难“回血”、库迪咖啡还并未出身、“行业老大”依旧是星巴克。

此时,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将目光聚焦在咖啡赛道。
企查查显示,2021年8月,聂云宸成为乌鸦咖啡的实行董事,后续深圳喜事多多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替代聂云宸成为乌鸦咖啡投资人,而这家公司与喜茶关系密切。

背靠喜茶这颗“大树”,乌鸦咖啡开始对外扩展之路。
据窄门餐眼显示,2022年8月至今,TA统共开出7家门店。
很显然,这样的开店速率并不亮眼,乃至可以用“缓慢”来形容。

屋漏偏逢连夜雨,扩展速率慢的同时,产品也被消费者吐槽了。
对付佳构咖啡品牌而言,味道和环境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很可惜在扩展中乌鸦咖啡走偏了,不少消费者表示“味道不如之前好喝”“觉得质量变差了”等。

价格方面,很多消费者反馈“有点贵”。
目前,乌鸦咖啡只剩下深圳大冲店一家门店,团购价格分别为3杯美式/35.7元、经典老广拿铁17.8元、减脂·拿铁16.9元。

当下大众已习气咖啡9.9元,赶过这个价格的产品,很难打动消费者。
或许是受此影响,去年乌鸦咖啡开始涌现闭店的情形。
值得把稳的是,此时喜茶又开始了全新的考试测验。

据媒体宣布,乌鸦咖啡皇庭广场店在关闭后,开了一家“喜鹊咖”,而这个品牌的背后依旧是喜茶。

喜鹊咖以潮汕单丛茶咖为主,装修非常的新中式,有点像“咖啡+茶馆”的结合,整体氛围营造的很到位,加上开业初期有9.9元的活动,以是买卖还不错。

不过,目前该品牌的社交账号在5月份已经停更,大众点评显示该门店已歇业,看来也没能熬下去。

喜茶对外投资的咖啡品牌,发展相对较好的是Seesaw咖啡,门店一度打破100家。

2021年,Seesaw咖啡对外宣告已完成A+轮过亿元融资,由喜茶入股,老股东弘毅百福跟投。
这是喜茶D轮融资后的首次对外投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2022年8月10日,Seesaw宣告在上海迎来百店。

然而,Seesaw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2023年年底开始频繁闭店,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庆、武汉等地在内的门店陆续关闭。
随后,Seesaw创始人回应此事:

“在过去三年(2021年-2023年)的操持中,Seesaw已完成阶段性的计策目标,在新的三年操持开启之际,Seesaw要做出一些调度,关闭了部分不符合区域聚焦策略、不符合品牌定位和不符合门店模型的‘三不’门店”。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Seesaw目前仅剩下79家门店,守旧估计关闭门店数已超50家。
在当下的咖啡行业,它还能否有机会再度起飞,须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3

内卷至极的咖啡品类

为何让餐饮人念念不忘?

从乌鸦咖啡到Seesaw,不免让人开始疑惑喜茶的投资眼力和咖啡行业的发展空间。

现如今,咖啡是门好买卖嘛?我们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喜茶的投资失落利只是个例,并不会影响行业的发展;即便内卷至极,但依旧充满想象力。

在瑞幸、库迪、星巴克等品牌这么多年的发展与用户培养之下,海内的咖啡市场规模几次再三扩大,据《2024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咖啡家当规模达到2654亿元。
对付很多打工人而言,早已成为“刚需”产品,人均复购率稳步提升。

面对如此弘大的市场,很多餐饮人都不想错过,于是咖啡赛道愈加拥挤,新兴品牌层出不穷。

截至目前,很多有名餐饮品牌都已经涉足咖啡行业,像喜茶这样对选择外投资的实在是少数派,更多的是自己成立干系“子品牌”,如沪上姨妈的推出的“沪咖”,茶颜悦色打造的鸳央咖啡、七分甜运营的轻醒咖啡等,且大多已经开始进行对外扩展了。

茶饮品牌卖咖啡有很大的上风,不仅可以共享“母品牌”的供应链和管理团队,降落各方面的本钱投入,还可以利用原有品牌的有名度来吸引更多目标客户,从而实现快速扩展的目的。

-结尾-

咖啡和奶茶,一贯都是热门创业项目,各大品牌也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加盟商。

然而,这两大品类现在已没有明显的“分边界”,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两者兼顾”,其他品牌不想落于人后就只能有所行动。
可惜的是品牌之间的差异化并不明显,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就连曾经被吐槽“烧钱”的9.9元一杯的活动,也逐渐“遍及”。

咖啡是门好买卖,但并不是每个品牌都能把握住,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品牌要么能拿出实打实的补贴,要么从产品创新和营销高下功夫,且看谁能率先突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