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沟三人份豆腐宴。
新京报 田杰雄 摄

因柳树得名 因豆腐出名

柳沟位于延庆区中央偏西南方向,间隔北京城区近百公里。
虽然并无确切史料记载,可相传柳沟古时候的旧称很美,曾因北城门形状似凤的两只翅膀,南门外的南关,长得像凤尾,全体古城彷佛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以是这里又被称为“凤凰城”。

几百年前的明朝,这里难有消停的时候,为防鞑靼反攻袭击,嘉靖帝先后在这里修起土长城和柳沟古城。
这里地处群山之中,通往延庆的道路有的更是“山路十八弯”。
但是提起柳沟的名字,大概绝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

京郊美食 丨 柳沟酸浆豆腐 三四十元豆腐宴凭啥火十年

柳沟村落一角。
新京报 田杰雄 摄

与得名于大片柳树和被大水冲刷出的深沟比较,更有名的,是这里的豆腐。
几百年后,要塞之地沧海桑田,这里没有由于任何遗址名声远扬,倒由于曾经在北方冬季里,驻军们和当地村落民由取暖和用具加以改良,配以豆腐白菜而制成的火盆豆腐十里飘喷鼻香,柳沟这才有了名气。

与人们印象中传统的石膏豆腐和卤水豆腐不同,“酸浆点豆腐”称得上是柳沟豆腐的精髓。
利用豆浆发酵而成的酸浆,代替豆腐卤水石膏用于豆腐凝集,使得柳沟豆腐与别的豆腐比较,蜂巢小孔更多,因此豆腐也最大程度接管汤汁味道,口感更佳丰富醇喷鼻香。

按人收餐费 每人三四十

早在两年前,柳沟一整年接待游客的数量已经超过89万人次。
两年后的现在,或许是由于不远处世园会开幕的缘故原由,纵然是平日,还未真正走进村落落,便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
若赶在饭点前后到,一打开车门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饭喷鼻香,循着饭喷鼻香无论走入哪一家的大门,在这里等待人们的都能称得上是一桌盛宴。

想在柳沟吃一场正儿八经的豆腐宴,哪怕只有两个人,也不太可能拘束于小方桌。
平凡餐厅里,十人一桌的大圆桌,是柳沟任意一家豆腐宴田舍院的标配。
您要想找“规格”小一点、风雅一点的,在这算是件难事儿。
不过,您可别被大圆桌吓得捂紧了钱包,走遍北京城,您也找不出像柳沟这样,每人三四十元的餐费,还能吃得如此丰硕可口实惠的宴了。

豆腐宴的主菜热气蒸腾滋滋作响。
新京报 田杰雄 摄

一个大圆桌之上,以豆腐、白菜、熏肉为紧张食材的火盆锅,是唯一“端坐”中央岿然不动的主角。
桌面转盘上,讲究的店家会摆满三个辅锅、三个小碗、六个凉菜,老话儿说这是取三阳开泰、四平八稳、六六大顺的意思。

不过据新京报村落庄频道理解到,目前柳沟豆腐宴摆桌的样式不拘一格,柳沟人确实实在,哪怕碰着摆放办法没什么章法的店家,桌子上也会有不少于二十碟的菜肴,有念念不忘的炉箅子小油饼、细腻喷鼻香醇的豆花汤、隔老远能闻到喷鼻香味的炒牛肚……

炉箅子小油饼。
新京报 田杰雄 摄

“菜竟然还没有上全吗?”这是食客看到老板接连不断摆盘上菜后,险些每桌都会说的一句话。
有人说“摆满了算”当是柳沟店家们心中的不二法则,也或许便是在这满桌子的菜里,最能表示出北方人的豪迈激情亲切。

日间到凌晨 店家忙一直

1001是庞维在柳沟开的田舍院的编号,这个编号常日被柳沟人称作是民俗号,开了十年旁边的老店,民俗号多在100之前,庞维说自己在柳沟开田舍院的韶光不算早,“但也有几年了”。
好在院子的位置不错,在规整的胡同中算是临街。

多数情形下,附近饭点时,若是没有客人,庞维常日只坐在自家胡同口,见有人走进,才起身呼唤。
和庞维一样低调的是她铺面的门脸,除了在门口和门框上竖有招牌,小院与普通又有点讲求的院落没什么不同。
走到个中,才看到四五张大圆桌依次摆放,庞维见告,自家的院子在柳沟也就算中等偏小的,只做餐饮,无法供应住宿。
走进院落时,正碰到远从城南边大兴来的客人,而且还是带远道而来的广东朋友过来,只见这桌客人坐定后不久,二十六道菜就会悉数上齐。

辅锅小鸡炖蘑菇喷鼻香气四溢。
新京报 田杰雄 摄

庞维说自己实在并不是柳沟本地人,但自己家也离柳沟不远——就在隔壁村落。
由于曾经和丈夫在县城开过餐馆,考虑到柳沟离家更近些,这才终于在家附近租下院落落了脚。
“柳沟现在开豆腐宴田舍院的大概有几十上百家。
最开始的时候,豆腐宴是15元一位,除了主菜豆腐和些许主食,其他的小菜极少。
”庞维说,虽然几年间随着物价上升,豆腐宴涨到了如今35元-40元一位的价格,但菜品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庞维回顾,面对价格上涨,首先不适应的实在是商户,“有时大家乃至会以为过意不去,各家各户也就又会只管即便多添一些菜品,豆腐宴的桌子上也就越来越紧凑了。

打从近中午来的第一拨客人之后,便是庞维脚不沾地的一天的开始。

人少分量少 种类不能减

而柳沟除了有能招揽买卖的路边田舍院,也有酒喷鼻香不怕巷子深的胡同小院。

王晓晶9年前开的柳沟81号院,比较于临街院落,她的吃住一体小院更显寂静,这里也是柳沟屈指可数的几家延庆区评比的“世园小院”之一。

遇上节假日,小院里座无虚席。
受访者供图

王晓晶是土生土长的延庆柳沟人,她说自家的田舍院,是家里新盖屋子时临时起意的结果。
王晓晶总结,柳沟豆腐宴各家各户的模式,大多相同,概括为十二个字便是人多量多,人少量少,种类不减。

院落不临街,经营下去靠的紧张都是转头客,王晓晶常日会把豆腐宴的主食和配菜扩充到30种以上,她说为了留住转头客,作为柳沟本地人自己更想做出些品质。

王晓晶见告新京报,虽然柳沟的酸浆豆腐很特殊,可也并非各家各户手工制作,而是由村落内三四家豆腐店铺统一手工制作而成。
各个田舍院只有在头一天晚上预订,才能确保在第二天“有豆腐吃”。
在春夏旺季,每家豆腐店都会从凌晨忙到中午,陆续将豆腐送往各家。

豆腐宴百口福。
受访者供图

每块两三斤的酸浆豆腐,比成年人的手掌大了不止一圈。
王晓晶说,自家在旺季时,每回预订都是十块起步,而路边的那些铺面,对付豆腐的需求也就更多。
每天的预订量有时也并非那么准确,“订少了可就傻眼了,只能去别家买,兴许压根儿就买不到了。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王晓晶小院里的二十间客房全部住满。
买卖好当然令人高兴,可随之而来的劳碌,也是大多数柳沟田舍院主们都会经历的既痛楚又知足的过程。

王晓晶说,一到了小长假,自己一天的生活是从早上五点开始的——供应住宿的田舍院除了午饭晚饭,早餐也是必须准备的内容。
来来往往的客人可以热闹到夜里十二点,“最近世园会开幕了,柳沟也迎来了客流的小高峰,有的客人到得晚,在院子里一坐就坐到了深夜。

新京报 田杰雄 编辑 张树婧

校正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