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宗亲:
古人云:有功者必祀,有德者必昌。唐末之际,我族五十七世祖源、濆二公累著功绩,殁后葬于家乡洲田,其子孙弃宅建祠,以其宅地名称为象山墓祠。宋元间,因乌木岭大田寺倾颓,遂移佛像、匾额于外堂,故俚称大田寺至今,实为汪氏家庙也。
千百年来,二公子孙昌盛,享祀不断。然墓祠劫数循环,时建时毁,有史可考者,如雍正、乾隆、道光时几经重葺。家庙规模亦由愿、端二公专祠,进而奉祭其父祖越国、师全、道安三公,并祀淦公,配享敏、惠、勤、强、中元、中高诸公。如今墓地犹存,风光不再,旧址荒漠,令人唏嘘。
遥想当年,源公随父镇婺源,威武傲世,人称愿公;濆公授都知兵马使,勋至上柱国,以御史居年夜驾,故称端公。二公年夜德流播,众人景仰;裔孙棋布,遍及皖赣鄂湘乃至云贵川渝。
功德有如二公者,其墓祠竟蒿草匝地,狐兔出没,是时期之殇,亦是后裔之羞矣!
今浩瀚有识宗亲倡议重修,故特发此倡议书,希望广大汪氏宗亲,尤其是源、濆二公后裔积极相应,集智献策,捐资着力,再征象山昔日辉煌。异日功成,既妥二公在天之灵,亦蔚裔孙敬祖之心,更增他族景仰之情,一举而三得,不亦善乎!
倡议单位:中华汪氏宗亲会、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中华汪氏艺术家联合会、贵州汪氏宗亲会、池州汪氏宗亲联谊会、弋阳县华兴文化协会、南昌汪氏宗亲联谊会、绩溪县越国世家文化研究会、《汪氏通宗世谱》编修事情室、婺源汪鋐文化研究会筹委会……………待增
接管捐款联系人及联系办法:
汪 利:15685146666
汪兴吾:15655690789
汪庆丰:13870005729
汪海涛:13767313276婺源
汪封林:13886039238
汪长富:13305662987
汪中成:18119923555
汪 湧:13340121131
2024年1月9日
《婺源县志》康熙年卷十二、道光年卷三十八、光绪年卷六十四均将汪愿公端公二墓载于志,县志所载,吴太子墓则荒远,吴芮墓、詹氏祖墓均花巨资重修,唯我汪氏祖墓荒漠!
重修大田墓、祠耗资巨大,我辈压力山大!
但不用除汪氏同心办大事的可能,作如下展望:
汪愿公端义冢
工程预算:
一期工程:源、濆二义冢60万;道安公纪念广场50万;路亭10万;
二期工程:愿公端义冢祠300万。
工程总造价420万,视捐款情形而定,捐款达60万仅修源、濆二义冢;超60万不敷110万则缩小广场规模;达200万只做祠内堂(第三进);达300百万则前堂(第一进)、内堂同做;400万以上大事可成。
因篇幅有限,工程预算表下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