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应急避难场所作为防灾减灾救灾根本举动步伐,在重大突发事宜预警相应、抢险接济、过渡安置过程中,发挥转移避险、安置避难群众和掩护社会稳定的主要浸染。清华同衡继牵头体例完成由应急管理部和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指南》(应急〔2023〕135号)后,又牵头体例了《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GB/T 44012-2024),并全面、深入参与《应急避难场所 分级及分类》(GB/T 44013-2024)和《应急避难场所标志》(GB/T 44014-2024)两项国家标准研制。
新形势对我国避难场所培植提出了新哀求:
第一,贯彻新发展哀求。坚持“公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适应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健全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新任务新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掩护社会稳定。
第二,强化方案辅导浸染。将体例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作为科学合理方案、高标准培植应急避难场所的必要条件,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突出分级分类,科学方案设计本行政区适宜级别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增强方案的针对性、科学性、辅导性和可履行性。
第三,突出区域风险特色。突出不同区域特点和磨难事件特色,充分考虑当地地理地质环境、气候水文条件和人口分布、地皮资源、城乡家当布局、公共举动步伐与园地空间等成分,做好本行政区安全风险剖析,合理确定应急避难需求。
第四,统筹资源共建共用。融入新型城镇化、村落庄振兴计策等,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平急、平疫、平战结合,加强防灾防疫防空应急避难资源,以及公共文化、教诲、体育、旅游和城乡根本举动步伐等领悟共建共用。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指南》重点内容:
我国将在2025年底前,全面开展省、市、县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为加强辅导和规范各地专项方案体例事情,推动科学合理方案、高标准培植城乡应急避难场所,促进构建全国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制订《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指南》。
《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指南》技能路线图
不同于以往针对单一灾种的避难场所,本次新体例的《应急避难场所专项方案体例指南》有以下几个方向重点:
第一,科学布局各级各种应急避难场所。按照分级卖力、属地为主、分级相应调度资源的原则,在遵照国土空间方案、开展国土空间方案专项评估的条件下,以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安全单元,合理方案省级、市级、县级、州里(街道)级和村落(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发展布局。
第二,统筹利用各种应急避难资源合理培植。新建应急避难场所与新建城乡公共举动步伐、园地空间和住宅小区等同步方案、培植、验收和交付;改造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学校、文体场馆等公共举动步伐和园地空间合理调度;通过指定等办法设置临时应急避难场所。
第三,加强室内型、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培植。2025年底前,综合性应急避难场所至少可知足本行政区所需应急避难总人数的60%,室内可容纳避难人数不低于室内外可容纳避难人数的20%;2035年底前,与中国式当代化相适应的本行政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全面建立。
第四,加强城镇应急避难场所标准化改造。对城镇地区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存在功能不敷、配置简陋等情形进行升级改造。统筹防灾防疫防空等多种应急避难功能兼用进行平急(疫/战)两用改造。
第五,加强村落庄应急避难场所培植。加大磨难事件高风险屯子地区和州里集中居住区应急避难场所培植力度,一样平常情形下,1个州里至少设置1个州里(街道)级应急避难场所,1个行政村落至少设置1个村落(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第六,科学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与举动步伐。根据不同级别类型应急避难场所,合理设置应急宿住、医疗救治和物资储备等功能区,科学配置举动步伐设备物资,考虑残疾人、老年人、幼儿孕妇和伤病员等分外群体须要进行无障碍设计。
第七,充分考虑分外条件下应急避难须要。针对高原、高寒、高温、高山峡谷等分外条件进行功能设计,配置相应的举动步伐设备和物资。
应急避难场所举动步伐标识图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平面图
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鸟瞰图
清华同衡 城市公共安全方案研究所
(简称:安全所)
城市公共安全方案研究所是清华同衡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的核心业务部门,长期致力于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干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核心任务因此国土空间为平台,统筹构建做事城乡的安全格局与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各级政府供应方案设计与咨询做事。
自2005年景立以来,城市公共安全方案研究所紧跟国家和社会需求,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风险评估,汶川地震、雅安地震灾后规复重修等事情,承担了杭州、福州、昆明、济南等一百多座城市安全韧性、综合防灾、抗震、消防、人防与地下空间等防灾类专项方案体例,涵盖了风险评估、防灾专项方案体例、应急预案与应急手册体例等内容,形成了全磨难领域、全业务链条的综合做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