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位于沈阳市鲁迅公园劳务市场附近的小店面积不大,但门口的告示格外显眼,上面写着:“免费用饭:如果你在沈阳没有收入,碰着困难,你可以来小店,见告本店职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行,不用客气……”
经营这家面馆的便是51岁的程亚娟。她来自陕西省岐山县屯子。在当地,如果是遇上饭点儿,碰着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手艺人,村落民会激情亲切地请他们进屋,吃完饭再走。“小时候,记得家里仅有一碗饭,姥姥宁肯自己饿肚子,也让给客人吃。”这些善举在程亚娟心里深深扎下了根。
22年前,程亚娟随丈夫来到沈阳开了这家面馆。这里外来务工职员很多,会碰着各种各样面临困境乃至吃不上饭的人。这个群体生活的不易和出门在外的无助,让从屯子走出来的程亚娟感同身受。据粗略统计,22年间,她的小店共为人们供应了6000多碗免费的“爱心面”。
在程亚娟的爱心善举感召下,很多顾客乃至从外地专程来到她的面馆吃面,只为结账时多付上一些钱,支持她的善举。程亚娟说:“他们把钱给我是出于一种信赖,好事是大家一起做的,一定要记住这些好心人。”因此,客人捐赠的每一笔钱,她都如实地记录在案,让每一笔钱都发挥应有的浸染。
不久前,程亚娟荣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年夜大好人”榜。程亚娟说,帮助更多的人,用更好的食材,贴心贴腹地对待每一位顾客,才对得起这份名誉。
尝过奔波的苦,最懂打拼的难。三餐烟火里,程亚娟的面馆成为爱的驿站。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成为通报温暖的“爱心面”,从舌尖涌向心窝,温暖了全体城市。程亚娟说:“我会像以前一样,把这份爱心通报下去,让我们这个城市由于爱越来越俏丽。”
5月1日,程亚娟在后厨一边为客人备餐一边为结账顾客打算账单。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下午,程亚娟在客人不多的时候清理店内的地面。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傍晚,程亚娟在店内为顾客打算账单金额。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晚上,程亚娟(左一)和丈夫钟万慧(左二)在后厨为客人备餐。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下午,客人不多的时候,程亚娟在店门口安歇。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程亚娟在后厨为客人核对点菜单。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程亚娟(左)和丈夫钟万慧在后厨为客人备餐。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程亚娟为顾客端上热气腾腾的岐山臊子面。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程亚娟(左)和丈夫钟万慧在后厨参照点菜单为客人备餐。 新华社 姚剑锋 摄
5月1日下午,在客人不多的时候,程亚娟刚刚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 新华社 姚剑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