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引领,全面构建专项方案体系

习近平总布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管理大格局”主要哀求,这既着眼于陆域和海疆国土空间的全覆盖,又表示出山水林田湖草沙全要素的整体统筹。
生态保护修复须要空间布局的勾引,还须要目标任务的系统谋划。
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体系,明确了各级生态保护修复的任务和空间指引,强化了自上而下的传导与协同。

构建“五区三带”总体格局。
同步体例省市县三级方案,印发省级方案,基本完成市县级方案体例。
按照整体性、系统性、流域性哀求,覆盖全部陆域和海疆国土空间,充分彰显“水韵江苏”特色,构建省域“五区三带”总体格局,统筹沂沭泗流域、淮河—里下河湖荡、长江干流、太湖流域、海洋“五区”的综合保护修复,突出长江沿线、运河沿线、滨海沿岸“三带”的生态管理,加强分区勾引、明确主攻方向。

严格主要生态系统的保护。
科学划定陆海生态保护红线约1.82万平方公里,个中陆域生态保护红线0.87万平方公里、海洋生态保护红线0.95万平方公里;划定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约1.47万平方公里;覆盖了60%以上的森林生态系统和50%以上的湿地生态系统。
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约束性指标带位置分解下达至市县,及时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事情,将生态保护红线从“图面”落实到“地面”。

江苏省自然本钱厅副厅长孙卫东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合营体理念

加强受损生态系统的修复。
通过客不雅观评价生境质量,综合研判突出生态问题,在总体格局根本上,划定长江沿线、运河沿线、海岸带、环太湖、江淮湖荡、苏北丘陵岗地和西南山地丘陵七个重点区域,针对区域存在的紧张生态问题,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方案布局水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廊道培植等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配套制订重大工程三年推进操持和年度履行安排,确保方案近期目标任务落地生效。

系统谋划,有力夯实制度保障体系

生态保护修复是党中心授予自然资源部门的主要义务和全新职责,对付掩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具有主要意义。
业务新,根本支撑相对薄弱;任务重,系统性、规范性不敷,须要不断完善机制、制度和标准规范。

建立统筹折衷机制。
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覆盖地皮、矿山、森林、海洋、河湖湿地等自然生态全要素,涉及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多个职能部门。
为实现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我省依托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培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领导小组制度,形成了政府卖力、自然资源部门牵头、多部门合营的事情模式,明确职责分工,会商重点事变,折衷联动办理关键问题,强化目标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和政策协同,为生态保护修复夯实组织保障。

加强管理制度设计。
提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江苏方案,健全方案报备、履行方案体例、项目管理等整套制度。
出台江苏国家山水工程、长江沿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等流域性重大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全过程规范引领项目培植。
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提升重大工程全生命周期跟踪监管能力。
制订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履行方案,落实详细政策举措。
合营制订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履行见地,明确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保护补偿重点。

完善技能标准规范。
严格落实自然规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科学修复哀求,在全国率先出台废弃露天矿山自然规复事情指南、海岸线整治修复和验收技能导则,细化出台地皮整治客土检测指南、采煤沉陷区界定和分类标准,研究制订生态保护修复业务事情指南,印发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方案体例指南,科学辅导地方实践。
开拓培植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项目监管系统,实现了所有整治项目的全流程监督管理。

整体推进,不断健全重大工程体系

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详细行动。
我省覆盖全要素的重大工程体系已逐步健全,成功报告履行山水、矿山和海洋3类共6个国家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现自然资源领域国家级工程类型全覆盖,共获中心财政奖补资金32亿元。
20个全域地皮综合整治国家试点和9个省级示范项目同步稳妥推进。

创新江苏特色山水工程体系。
2022年6月,江苏南水北调东线湖网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入选“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国家山水工程,实现了零的打破,工程总投资60.48亿元,获中心财政奖补资金20亿元。
工程覆盖东线工程和大运河沿线河湖搜集区域,通过履行湿地保护修复、水生态修复管理、国土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等25个子项目,有效改进区域生境质量,切实保障东线水质安全。
正按照“三年高质量完成培植任务、打造国家山水工程江苏样板”的目标踏实推进工程培植,已形成阶段性成效。
今年4月,工程子项目邵伯湖西湿地生态修复,作为湖网地区湿地生态修复范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国山水工程”13个范例案例。
制订省级山水示范工程中长期履行操持,启动2024年度省级山水示范工程报告,年内确定入选名单,重点支持开展河湖湿地、海洋、丘陵山地、城镇和生物多样性等保护修复方向。
鼓励支持市县自主探索山水实践,江苏特色山水工程体系已经成形。

有序推进矿山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
因时制宜采纳自然规复、工程管理、转型利用等3种办法履行矿山生态修复。
高质量完发展江经济带10公里范围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71万亩。
太湖流域水源涵养区矿山修复示范工程的履行,将实现宜溧山区废弃矿山和紧张地质问题“双清零”。
先后履行连云港、盐城、南通、启东等4个国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开展滨海湿地修复、岸线管理、海堤生态化培植、互花米草管理、湿地和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等,修复海洋自然生态及湿地生态系统。

稳妥履行全域地皮综合整治。
率先谋划出台了“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江苏方案”,拓展了全域地皮整治的内涵。
29个试点示范项目已开工培植,总投资265亿元,苏州黄桥街道、张家港乐余镇、无锡洛社镇3个国家试点项目估量年内整体验收。
已逐步形成“试点示范同步、管理模式多样、政策集聚有力、投资主体多元”的江苏实践履历,优化了城乡空间布局、促进了耕地集中连片和质量提升、改进了屯子人居环境,有效赋能村落庄振兴。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我们将以更加科学的方案体系、更加健全的制度保障体系、更加系统的工程体系,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方案,持续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管理,充分彰显江苏自然生态之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化培植走在前、做示范。

来源:《群众》杂志2023年第20期

作者:孙卫东(作者系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

任务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