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家鹏
苏家庄历史悠久文化秘闻深厚,据今一千年前(大金泰和七年)的碑记载,当时的村落名已为苏家庄,以是说苏家庄是一个千年古庄是有依据的。
苏家庄是集慈胜寺、真武庙、奎星楼、明寨子的佛道儒及宗室文化为一体的传统古村落。明清时晋商辈出,繁衍出了浩瀚的古宅大院,故有“金苏家庄”之美称。苏家庄是名副实在的历史文化名村落,有自己的特色。
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慈胜寺”为代表的苏家庄佛教文化,创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是北宋期间汾州地区著名的禅宗道场佛教圣地。金大定二十七年汾阳天宁寺的首座和尚惠藏(藏公禅师)受师父印宝禅师的委托来到“慈胜院”任方丈,在这里传播佛法,普济群生。天宁寺是北宋期间善昭禅师的祖庭。从这里走出了浩瀚的名师。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苏家庄古建“奎星楼”,其建筑规格可以和平遥古城的奎星楼媲美,有过之而不及。奎星楼是古代科举考生的必拜场所,奎星是主管文运的神。清朝道光十三年,先辈们为改变苏家庄文运而集资创建了这座高规制级别奎星楼,一层供文昌,二层供魁星,三层、四层供文人雅士登高游览。苏家庄奎星楼是孝义范围内保存至今最为无缺的四层楼阁式奎星楼,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村落落的东南方位。
以璠王宗室文化为代表的明朝寨子,是第八代庆成王朱慎钟本支,“新”、“慎”字辈十余人在崇祯十年为防李自成义军而建造的寨子,寨内窑洞39间,寨门铁裹,垛口砖包而上,盖角楼置水道,寨顶三两马车并行而过,寨门原为翁城形制,筑有华表,寨内有关公庙一座,寨墙十几米高,寨池三米深。明朝时此寨无名,就叫寨子,清朝时改为“清风寨”,至今保存有“大明崇祯十年寨志铭”石碑一通。
苏家庄一个小小的村落落,建筑格局却是一座城,“方方正正十字街,东南西北四个门”。村落内有二进三层楼院一处,二进二层楼院三处,牌坊院38处,民居50余处。苏家庄还是买卖贩子通往汾阳三泉古镇再向内蒙新疆的晋商之路,村落里老辈人常说,旧时的苏家庄村落每天有很多途经的马帮驼队,进南门出北门至古商道青龙沟去向三泉古镇,有的还在北门外的“三义店”车马店住宿。
在当今文化大繁荣、文化大复兴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开拓苏家庄古村落的文旅培植。
如今的苏家庄地处城市边缘,发展重工企业会对城市的环境造成污染,投资培植轻工业手工业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项目,且存在投资风险。较好的发展之路,能使苏家庄再金起来的,便是依托传统村落,规复古村落,发展旅游业。借鉴孝义古城开拓性培植,学习耿彦波市长的“王家大院”、“常家庄园”、“大同古城”、“太原古县城”等模式,是利现代而泽惠后人的丰功伟业,真正能造福一方百姓。苏家庄的决策者们,社会有识之士们,各级领导部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千古青史等着记载你们名字。
本人作为一名文史研究爱好者,作为苏家庄村落的普通村落民,作为孝义三晋文化研究会的常务理事,对恢复苏家庄古村落的培植与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1
规复培植苏家庄东、南、西、北,和十字街三门(东为永定门、西为新德门、北为永安门)七道村落门。
2
修复东门“真武庙”、十字街“五道庙”、北门楼“朝阳庵不雅观音堂”、寨门前“地皮庙”、奎星楼院内“龙天庙”。
3
维修东街、西街;十七处牌坊院,旗杆院、王宅、苏宅、靳宅、左宅、厅坊院、包括南巷“义和门”内、吴啊院,左氏书房院等;建议把王宅、旗杆院、厅坊院,三院留门贯通。维修南街:明朝寨子。维修北街:梁振耀宅院(原旗杆院磨房);文林郎介宾武兴周宅院;大宾郭振珠宅院;晋商阎志中宅院。
4
在慈胜寺前一百五十米处,建慈胜寺山门一座。
5
把位于东街的旧村落委大楼(七十年代白壁关公社最早建的一座二层公社办公楼)支配为苏家庄村落史展览馆。
6
西街路南9左克武老宅,改建为“左氏祠堂”。
7
把东街靳忠林宅院大门挂牌“汾孝战役指挥部旧址”。1947年1月汾孝战役打响后,陈庚和王震指挥部在此院驻扎两天。可以把此院作为赤色教诲或展览场所。
8
在“面阳坡”地,树立“抗日作战纪念碑”,由于在这里曾发生过一起抗击日军的激战(1942年4月23日、24日,阎锡山晋军与日军在苏家庄和宋家庄激战两天,这次战斗以日军失落败结束,当时的《新华日报》宣布了这则。
写于2024年4月
编辑丨于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