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锦鸡台始建于春秋期间,别号锦鸡园、歇鹤台,是柘城古时的七台八景之一。相传,老子曾驾鹤在此高台安歇,后来又有一只貌似锦鸡的瑞鸟飞来,在此鸣叫时身姿酷似雄鸡。大概是长期生活在穷苦中的柘城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神往,自古民间就有“金鸡一鸣,财源滚滚,天下风水来集”的说法。人文和历史是一座城市的灵魂。1996年,当地政府在锦鸡台旧址培植锦鸡园;2000年,锦鸡台向游人开放,每年的正月十四定为物资互换大会,历时3天;2006年7月,锦鸡台被商丘市公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附近居民理解锦鸡园历史文化
身居高台探古今
初冬的阳光洒在锦鸡台上,射出万道光芒,为这个本来就为众人所景仰的锦鸡台增长了更多传奇色彩。
在锦鸡台的大门前,门额上由已故佛教有名人士赵朴初所题的“锦鸡园”三个大字清晰映入眼帘。“史籍上对我们这个锦鸡台的记载不多,有关它的传说在民间也有不同的版本,但是锦鸡台确是长期存在的。”得知我们的来意,跨过古朴凝重的朱漆大门,守护锦鸡台的一位老妪就与我们聊了起来。
锦鸡台
“老子已乘白鹤去,此地空余歇鹤台。白鹤一去不复返,白云悠悠两千载。桃柳夹岸柘沟绕,青蒲蒹葭鸥鹭来。故城遗址大水下,烟波浩渺入诗怀。”柘城县漫画家马本仁师长西席仿唐代墨客崔颢《黄鹤楼》所吟咏的《歇鹤台》一诗,描述出了锦鸡台的景象。
往前走不远处,作为高台建筑的锦鸡亭内,一座锦鸡雕塑傲然特立,向天长鸣。锦鸡亭有高下2层,上层有大型锦鸡像,下层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四周的环型展道上是绘制的佛教壁画。锦鸡亭后正中建有仿古歇山式3间,里面供奉着城隍爷和城隍奶奶,两侧站着执刑衙役,执棒待命,煞是威严。此外,附近还建有大雄宝殿、老母殿、龙王殿等。
千年纪迹锦鸡园,古今往事谈笑中。作为一座千年古高台,为何呈现出这般内容?锦鸡属仙,菩萨属佛,女娲、城隍属神,锦鸡台又是老子歇鹤台,属道,佛、神、仙4家汇聚一堂,寓意着喷鼻香火壮盛。听了当地老人的讲解,我们颇感释怀。虽说神仙只是人们内心的存在,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美好事物的神往,无疑为这座古高台增长了几许神秘与传奇,折射出丰富的民间文化内涵。
“鸡占鹤巢”传佳话
相传,隋唐以来,柘城县城北有片突出的水面绿洲,蒲苇丛生,水鸟翻飞、风景独具。在鹿邑太清宫炼丹的老子怠倦时常常驾鹤来这儿歇息,“歇鹤台”就此得名。《归德府志》有歇鹤台在柘城的记载。
《归德府志》载:“歇鹤台,在柘城,相传老子歇鹤于此。”这儿是柘城七台八景(歇鹤台、明皇台、吴起台、楚王台、凤凰台、老君台、青岗台、柘沟春水、牛斗雪霁、远襄晴岚、白塔晓钟、心门暮鼓、霸岗烟柳、砖桥古渡、楚台望月)之一。我们剖析,不管是从传说还是史料记载,老子常常来此的说法该当是真实的。老子出生在与柘城相邻的鹿邑县,他游学到此是一件很随意马虎的事儿。到了明崇祯元年秋,有人在此见一只异鸟,羽毛丰富、五彩缤纷、体态魁伟、光荣艳丽,其鸟鸣叫时,羽毛直立、双翅抖起,昂首引颈、音及全城,酷似雄鸡,人们便称其为锦鸡。
锦鸡园
大概是由于柘城百姓长期生活困苦,出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地一贯有“金鸡一鸣柘城就出一个高官,天下财源滚滚来柘城”之说。来此消灾祈福的人从未间断。与此同时,“锦鸡鸣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征象,深深扎根于柘城民气中。清初时,备受顺治、康熙两代天子重用的柘城人王培,曾写诗发出“神仙驾鹤几年来,城上空留吊古台,只为登临高士少,年年风月碧荷开”的感叹。而曾经的胜景,我们现在也只能通过王培的诗来揣摩了。
关于歇鹤台,据光绪二十二年版《柘城县志》记载:歇鹤台位于旧城内,相传老子乘鹤空游时曾在此歇息,故称歇鹤台。其形成年代在旧北湖形成之前,远早于锦鸡园。考之,当在现在的锦鸡园的位置。解放初期,这儿遗存一片高岗,由于未得到保护,逐渐变小。据此剖析,当地一些老人所称的“原来这儿阵势非常低洼”的说法该当是站不住脚的。
历史上,鹤在前,锦鸡在后。位置上,锦鸡台在前而歇鹤台在后,锦鸡园建在了歇鹤台上,当地人说“锦鸡占了鹤的巢”一点也不为过。锦鸡也好,白鹤也罢,在老百姓心里,它们都是象征吉祥的瑞鸟。
以新姿态迎众人
离开锦鸡台时已日落西山,但来此参不雅观的人仍源源不断。作为久负盛名的七台八景之一,2006年7月,锦鸡台被商丘市公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柘城县政府将锦鸡台列为柘城县投资培植的“十大地标”之一。而早在2000年,锦鸡台就已经向游人开放,每年的正月十四,物资互换大会在此举行,历时3天。
锦鸡园城隍殿
为开拓传承历史文化,重修锦鸡台,经柘城县四大家联席会议同等通过,并在原址划地十余亩,有志之士踊跃捐款,很快建起一座高17米、直径13米,八角形双重檐、琉璃瓦复顶的锦鸡亭,又几经努力先后建起其他各个大殿。每逢农历月朔、十五等日子,人们纷纭前来瞻仰祭拜,缕缕青烟散发着锦鸡文化的暗香,声声晨钟弘扬着锦鸡精神的豪情。锦鸡逢盛世而再生,再生后的锦鸡逢盛世而长鸣!
柘城经济振兴,人们闻鸣起舞,百姓生活幸福,让子孙后代在鸡鸣和谐中永享福祉,大概这便是锦鸡文化和锦鸡精神的效应吧。
然而,我们不能单单将锦鸡台作为一个历史遗存摆在那里。“百度百科”说,锦鸡台“是一个集历史人文景不雅观和当代文化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活动场所,占地3300平方米”。可是,现今的锦鸡台虽几经打造,并未呈现出先人笔下的那种盛景与内涵。喷鼻香火虽旺,终有燃尽之时。如何环绕锦鸡文化和锦鸡精神,打造全新的、真正集历史人文景不雅观和当代文化娱乐于一体的锦鸡台,才是我们该当思考的问题。
光彩的是,附近的容湖风景区正在打造当中,相信很快,锦鸡台会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我们期待着!
文/京九全媒体 宋亚威 图/京九全媒体 贾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