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门是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的内部之门,因其特有的构件——垂花柱(别号“垂莲柱”)而得名。
垂花门形制多样,包括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等,在营造工艺上更是集中国传统建筑要素于一身,屋顶、屋身、台基、柱、梁、枋、檩等险些完备。
在建筑功能上,垂花门作为内宅与前院的分边界和主要通道,不仅担保了内宅的暗藏性和私密性,同时丰富了院落的空间层次。
垂花门的历史有两千余年,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渐衍生出丰富的装饰色彩、装饰工艺及装饰题材,展现出独特的美学意趣。
它不仅折射出宅主的审美品位与文化教化,也展示出工匠们博识的技艺。

呼和浩特博物馆内的垂花门

由于封建社会对建筑利用色彩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大多数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垂花门无法用绚丽的色彩进行装饰,仅呈现材料本色。
人们常常就地取材,以石头、砖块、木材等常见材料进行设计建造。
这些材料自身的色彩古朴厚重,能够自然地融入周边环境。
一些贵族府邸中的垂花门会以五色施彩,大面积利用赤色与青色,以凸显文雅的格调。
赤色代表喜庆与祥和,青色象征活气与希望,黄、白、黑等色彩则常作为点缀,用于勾勒屋顶大型构件上的各种纹样。
而在皇家建筑中,垂花门的装饰色彩则更加绚丽夺目。
除了斑斓的配色,工匠每每还会利用琉璃材料装饰垂花门的屋顶及其他小型构件,使其在阳光的照映下晶莹剔透,金光灿灿。
这种装饰手腕不仅有效提升了垂花门的色彩层次和视觉冲击力,更彰显出皇家建筑的威仪与奢华。

北京颐和园内垂花门上的雕刻与彩绘

合院清幽门垂花浅赏传统垂花门的装饰之美

作为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门面担当”,垂花门的装饰工艺蔚为大不雅观,涵盖雕刻、彩绘等多种类型,表示着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
雕刻工艺在垂花门的装饰中霸占着重要地位,包括砖雕、石雕、木雕等,凝聚着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巧思。
如徽州的砖雕和木雕就常常在垂花门上大放异彩,工匠们不仅生动刻画出各种题材,在对付不同物象的质感处理上更是出神入化,圆润的人物面庞、优柔的衣褶,乃至洒脱的流苏都表现得入木三分。
彩绘也是垂花门中常见的装饰工艺,常见于木质构件之上,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还能起到保护构件不受风雨侵蚀的浸染。
贵族府邸的垂花门彩绘紧张采取苏式彩画,俗称“苏州片”,风格明快活泼,充满诗情画意。
皇家建筑中的垂花门多采取旋子彩画、和玺彩画等,更显庄严肃穆。

北京恭王府内垂花门上的山水彩绘

垂花柱作为垂花门的主要构件,采取了雕刻与彩绘的双重工艺。
在宋代成书的《营造法度模范》中,有数处提到“虚柱”,这一名称指向了垂花柱悬空不落地的特点。
它的上部常日雕饰有莲瓣、串珠、花萼云或石榴头等,这些倒垂的柱头酷似含苞待放的莲花花蕾,正所谓“虚柱莲华蓬五层”。
为合营莲花之形,垂花柱上常日也施以彩绘,使其更加绚丽多姿。
此外,吻兽同样是垂花门上常见的装饰构件,彰显出博识的彩陶、琉璃等制作技艺。
相传吻兽能够驱邪避灾,守护家宅安然,通报着丰衣足食、人丁茂盛的美好寓意。
因此,不论建筑等级高低,宅主常在垂花门的屋脊之上置有吻兽。
龙、凤、麒麟、天马……造型神态互异,为宅院增长了艺术之美与灵动之气,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想熏染。

垂花门花板上的花卉纹雕刻

斑斓的色彩、博识的工艺,只为呈现纹饰、图案的广博内涵。
垂花门的装饰题材十分丰富,席卷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人物故事、传统器物及吉祥图案等多种类型,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个中,山水与花草是各种垂花门中运用最广的装饰题材,常与其他题材的装饰相互结合,涌如今面积较大的枋、门等构件之上。
高雅圣洁的莲花、坚韧不屈的梅花、雍容大气的牡丹……各式花卉寄寓了人们丰富的情绪与祈愿,表示出宅主的心境与追求。
一些有名的山水画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也常常作为装饰元素涌如今垂花门上。
瑰丽的自然风光化作门楣上的微缩画卷,高山流水、烟岚云岫,让宅中之人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大好河山,领略天地自然之气。
此外,历朝历代的人物故事图像起到伦理纲常的教养浸染,鸟兽虫鱼图像则常被授予吉祥寓意,为垂花门增长盎然生趣。

徽州民居垂花门上的人物雕刻垂花柱

垂花门是内宅与前院之间的主要过渡空间。
在传统合院式建筑中,前院是接待来宾的场所,内宅则是宅主及家眷的生活寓所,外人不可随意进入,所谓“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指的便是垂花门。
在古时,撤除家族中诸如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或贵客临门之时可以开启垂花门之外,别的韶光垂花门都必须关闭。
如此,垂花门按照传统礼制秩序严格地界分内外,使家族中不同身份、地位的人能够在同一个院落中有序地生活。

垂花门上的吻兽及花卉纹雕刻

从传统合院式建筑的整体设计布局来看,垂花门能够有效掌握、调节合院内的空间节奏。
相较前院与内宅两个较为开阔的空间,垂花门是一个较小的通道。
宅中人从外至行家进,这一过程伴随空间明暗、宽窄、高低等的起伏变革。
如此一层层地渐进迁移转变、交替更迭,为合院式建筑带来一种韵律之感,极大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同时,垂花门虽位于宅中能干的位置,但大部分韶光处于关闭状态,日常生活中,人们出入内宅多通过两侧的侧门或抄手游廊,垂花门在吸引人们目光的同时又时常“拒人于千里之外”,无形中营造出一种空间上的张力。
此外,垂花门本身有进深尺度,与前院、内宅自然地融为一体,屋檐既能遮阳又能挡雨,形成了一个分外的“社交空间”,人们在门下问候寒暄、听风赏雨,拉近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间隔。

从上至下依次为独立柱担梁式、一殿一卷式、单卷棚式、廊罩式垂花门侧剖面图(荣池绘)

雕梁画栋、竹苞松茂的垂花门蕴含其实用与审美的双重代价。
它容纳了建筑营造、雕刻、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实乃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中的点睛之笔。
透过垂花门,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审美情趣、代价不雅观念和生活办法,看到劳动人民的勤恳与聪慧;透过垂花门,一幅幅极具魅力的历史风情画卷尽现面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2024年03月24日 09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