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园 新身份
家住18号楼的陈定慧刚把儿子送到社区幼儿园,就步辇儿前往2分钟路程的社区毛绒玩具厂开始了一天事情。陈定慧家年初从财梁社区迁来,成为这个移民安置社区219户753人的一份子。干净整洁的环境,幼儿园、诊所、超市、电商做事站等齐备举动步伐,让他们一夜间从农人变成居民,一家人其实愉快了好一阵子。
高兴没多久,一家人犯了愁,5口人不能指着当木工的老公一个人赢利,咋办?“幸亏政府引进这个玩具厂,我开年应聘,4月经由培训上班,一个月按干多少能拿1200元至2000元不等,能贴补家用,又能呼唤家里,两不误!
”陈定慧说。
红升社区有2家新社区工厂,办理了社区100多位留守妇女就业。他们都是汉滨区通过“苏陕互换互助项目”引进的“新社区工厂”之一。
自2010年“7·18”特大大水泥石流磨难发生,我省在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启动“陕南避灾移民迁居工程”,汉滨区成为全省移民迁居起源地和涉及范围最广、培植任务最大、迁居人口最多的县区,操持10年迁居群众20余万人。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这一数字不断扩大。“仅‘十三五’期间,我区就操持安置易地扶贫迁居群众2.56万户8.49万人,培植集中安置点144个,集中安置2.16万户6.98万人,至10月尾已达入住条件1.47万户5.38万人。”区迁居办主任徐信平先容。
面对如此弘大移民群体,若何才能彻底办理群众来了吃什么、靠什么发展等问题?汉滨区多年来通过推进林果畜牧业发展山林经济、强化技能培训优化劳务经济、开辟公益岗位办理弱势群体就业等办法,为群众“找路子”,但这些只能办理部分就业问题,许多迁居群众仍面临享受着城里居住环境,却坐吃山空,生活质量低落的尴尬。
2013年汉滨区大河镇金仓移民安置社区办起棉鞋厂、挂面厂,常年用工100余人,开辟了移民社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新路,迅速在全区推广。多年来,该区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免除场租等方法和“苏陕互换互助”等项目,大力引进毛绒玩具、服装鞋帽、电子配件、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各安置社区,把加工厂办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上班”。
随着谭坝镇松坝社区毛绒玩具厂、电子配件厂、七堰社区宝云衣饰、晏坝镇中央社区棉鞋厂等社区新工厂陆续建成投产,汉滨“新社区工厂”成为移民安置社区的“热词”和“标配”。目前,全区16个镇办33个集中安置社区建成“新社区工厂”40余家,办理就业4259余人,时令性不固定就业1000余人,个中穷苦劳动力1038人,就业职员月均收入2000元以上,带动56个穷苦村落1000余户1038人穷苦人口稳定增收。
新民风 新气候
住进环境幽美的新家园,就业增收问题逐步破解,可迁居群众又面临新问题。
“拿我们社区来说,以前谁家过个事,份子钱200元起步,关系好的500、1000不等,一年送礼都在5000至10000元,有的送好几万!
就也想个名头办一场,末了成了恶性循环。实在过事的主家花销也大,落不到多少钱,大家都反感,却强撑着,去世要面子活受罪!
”红升社区党支部布告刘志宝提起过去直摇头。
“最头疼的是一些群众争当穷苦户!
”社区主任陈军说。“幸亏新民风扶贫扶志事情,村落村落都制订村落规民约,成立四会组织,通过移风易俗、道德评议等活动,哀求群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还对酒席规模、钱数、人情份子等作了规定。去年到今年,社区三期搬进来的群众一场燕徙宴都没办,一年人均省上万块份子钱!
”提到新民风培植,社区司帐王安军直竖大拇指。
“最厉害的是通过道德评议,把村落里过去的地痞烂杆给扳过来了!
”社区道德评议委员会委员袁守菊说。她说的这个人叫刘永富,过去在家喝烂酒、打媳妇,娃也不管,也不找事挣钱,常常跟左邻右舍扯皮。今年社区通过道德评议,总算让他转变了,镇上看他困难,给他安排护河员公益岗位,一个月800块,他还在家养了200只鸡,现在成了村落里有名的养殖大户。
2017年全市开展新民风培植以来,汉滨区通过抓点示范、培树范例、专项整治、积分勉励等方法,充分发挥乡贤引领浸染,踏实推进新民风培植“六大”活动,呈现出中省市区级道德模范和好人500余人次,前辈集体320余个。两年共召开村落(社区)道德评议会2000余场次,评议出正面范例2000余人,曝光并帮教转化后进范例800余人。2016、2017年全区退出穷苦村落30个、穷苦户11903户41182人,目前剩余穷苦人口38572户116251人,穷苦发生率低落至14.6%。
新生活 新希望
让迁居群众住得安心、乐在个中,才能增强他们的融入感、归属感,真正使移民社区成为他们的新家园。
“我们平时一方面加强宣扬勾引,一方面组织群众成立书法、绘画、广场舞、棋牌、锣鼓队、花鼓戏等各种文化社团,常常性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迁居群众精神生活!
”县河镇人武部长余迟说。
“便是,我们社区过去到处是打牌喝烂酒的,喝醉了、打输了,除了伤身体还伤感情。现在好了,在镇文化站的支持和社区红白理事会牵头下,社区成立几个文艺社团,大家娱乐办法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康健。县河是旅游镇,现在我们正向区文广旅游局报告村落史馆培植项目,将来把我们社区的农耕文化、移民历史向外界展示,吸引更多游客来不雅观光旅游,通过发展一批田舍乐,再带动一批栽种养殖户,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刘志宝信心满满。
华灯初上,社区文化广场热闹起来。晚饭后的人们或溜达河堤、或聚在灯下谈天,或领着蹒跚学步的孙辈尽享明日亲,妇女们拿着针线活,三五个一聚,聊着家长里短。
47岁的陈兵穿上最显身材的毛衣,打扮得精精神神,定时到广场舞蹈。“过去我们住在田沟村落,天一黑,除了看电视就没别的娱乐,现在多好,每天跳跳广场舞,既磨炼身体,觉得人也年轻了!
”30多位屯子女性卸下一天劳作后的怠倦,摇身一变,成为村落庄夜色下最妩媚的舞者…(陈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