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羊城全媒体 宋金峪
9月29日,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揭牌仪式举行。书院以岭南画派的祖庭十喷鼻香园为根本,以“立德树人、格物致知、不拘一格、兼容创新”为核心精神,集教诲讲学、研究互换、文化做事、造就新人等功能于一体,将着力培植成为文明实践的主要阵地、文脉传承的主要高地、文化互换的主要平台、新人造就的主要载体。
书院因何而建?
——打造传承发展精良传统文化高地
提及书院,许多人都不陌生。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等声名远播。
“在古代,书院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如今,书院文化仍旧是中华精良传统文化的代表。”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干系卖力人先容,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起于唐代,至南宋发展成熟,经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脉贯穿古今,成为我国文化史和教诲史上引人瞩目的奇不雅观。
岭南地区的书院始于北宋广州州学,兴于明朝,清中后期发展至高潮,在厚重的中国书院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凸显著独特的岭南秘闻。
以古人之规矩,开今人之生面。2021年,广东探索以书院模式培植传承发展精良传统文化高地,将“在全省打造10个岭南书院”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实事。经由两年探索,广东进一步推动21个地市实现岭南书院全覆盖,为“书院”这个古老词汇授予了全新内涵,让书院文化在新时期的广东抖擞发达活气。
广州,千年文脉秘闻深厚。书院,正是主要见证。据《广州越秀古书院》记载,清代广州书院数量居全国之首。2023年,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启动培植,该项目被纳入2024年广州市政府重点事情、全市宣扬文化系统重点项目,致力于培植成为广东新时期岭南书院的标杆。
书院长啥样?
——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
淙淙溪水源远流长,郁郁古木枝繁叶茂。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坐落于江南大道中隔山村落怀德大街3号,位于奇丽的瑶溪之畔。据先容,书院以“岭南画派的摇篮”十喷鼻香园为根本,占地面积3879平方米,历时近一年焕新改造而成。
溜达园中,可见曲径回廊,移步换景,处处五彩缤纷、水流潺潺。精雅的字画、雕塑、瓷器、奇石等点缀其间,水声花色之中弥漫着古朴、典雅之气,岭熏风度迎面而来。
书院干系卖力人先容,书院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隔山讲堂、岭南撷珍美术馆和十喷鼻香园旧址等三个区域。隔山讲堂是这次改造的最大亮点,它以青砖壁、麻石脚为主基调,与十喷鼻香园原有风格雷同一,既当代又古朴。隔山讲堂是书院藏书的主要地点、高水平文化活动的紧张举办场所,浩瀚名家大师将在此与市民面对面互换。
十喷鼻香园旧址引入全新的数字化手段,在实体展厅之外打造多个虚实场景和数字沉浸展厅。艺术展览馆改造为适应临展、会议等的多功能展陈空间。此外,原有的陈树人旧居改造为画室兼会客室,水榭廊道从旁而过,营造出清雅的艺术氛围。
书院将做什么?
——打造广州文化新地标
古时的书院集藏书、修书、读书于一体,既是教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遍及文化、鼓吹教养的主要阵地。而今,岭南书院有新义务、新内涵。
据先容,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以“立德树人、格物致知、不拘一格、兼容创新”为核心理念,有机领悟教诲讲学、研究互换、文化做事和造就新人功能,突出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传道授业,着力打造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新地标。
亮点1:打造“山长+名师团”书院模式
在开幕活动现场,“山长”颁授仪式举行。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到者、广东省文联原主席刘斯奋获授书院“名誉山长”, 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获授书院首任“山长”。
据书院干系卖力人先容,“山长”由传统书院沿袭而来,目的在于引领书院的时期精神,拓宽书院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文学、艺术领域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书院的社会有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来自文化、艺术、文学、经济、科技、教诲等领域的名家组成“名师团”,让市民有机会与名家面对面互换。
亮点2:品牌活动整年不断
书院将以“文化+”模式,打造主题光鲜、内涵丰富、群众欢迎、整年不断的岭南书院活动品牌。
今年9月至明年2月,书院将推出约50场线上、线下主题活动,内容涵盖文学、戏曲、笔墨、建筑、考古、民俗、文物等各个方面,估量线上、线下总覆盖人数可超过百万人次。
同时,将创新内容与形式设计,将优质、威信、高真个内容与"大众喜闻乐见的当代、时尚、活泼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打造年轻人喜好的文化平台。
亮点3:打造具有书院特色的文明实践阵地
书院联动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具有书院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文明实践的主要阵地。
接下来,书院将整合多方资源,紧贴不同群体需求,广泛开展国学遍及、礼乐教养、技艺传授、家风造就等文明实践活动,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有力促进文明造就、文明实践、文明创建。
亮点4:建立威信藏书体系
历史上,书院是主要的图书收藏和出版场所,为保存文籍、传承文化、传播知识作出了主要贡献。
据先容,书院目前藏书约3000册,包括线装古籍、中华传统经典、赤色经典、广东方志、岭南民俗、岭南画派、南粤名家著作等。书院将持续探索建立岭南书院中最厚重、最威信的岭南文化主题藏书体系。
目前,在书院藏书中,不乏各个期间的善本、珍本,如清两广节署刊、傅增湘旧藏《纪评苏诗》,清乾隆版《白沙师长西席全集》,清刻本《学海堂集》等。
亮点5:培植“网上书院”
揭牌仪式上,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线上矩阵正式推出。
书院将重点打造广州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公众年夜众号平台,同时联动视频号、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形成立体化文化传播矩阵,着力冲破空间界线,为市民供应更多元化的课程和内容,培植“网上书院”。
广州书院知多少
广州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高峰。
南宋期间,程朱理学推崇“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教诲理念,倡导独立的学术探索。南宋名臣崔与之创建岭南学术史上第一个主要流派“菊坡学派”,广州地区的书院也由此兴起。当时广州有玉喦、濂溪、禺山、菊坡、番山5座著名书院。
元代,钟氏族人钟复昌拓建玉喦书院,延续文脉。
明代重视兴学育才,官办书院兴起,陈献章、湛若水、黄佐等文化大家也纷纭立说讲学,创办书院。“白沙师长西席”陈献章公车巡城,引得广州万人空巷;明代大儒湛若水终生讲学授课直到95岁高龄,桃李遍布大江南北。
清代广州书院发展至高潮,据《广州越秀古书院》,清代广州书院在数量上居全国之首。
为何选址十喷鼻香园?
十喷鼻香园建于清道光年间(1865年前后),是晚清广东著名画家居巢、居廉的故居,因园内种有素馨、瑞喷鼻香、夜来喷鼻香、鹰爪、茉莉、夜合、含笑、珠兰、鱼子兰、白兰等十种喷鼻香花,故名“十喷鼻香园”。
居廉曾在此设帐授徒,桃李甚众,他的学生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因此,十喷鼻香园又被誉为“岭南画派的摇篮”,在我国现当代绘画史上具有主要地位。
此外,此处所在的瑶溪故地,是广州历史上著名的人文壮盛之所。明代广州绅士何维柏在此建天山草堂,收徒讲学。清代,近园、半园、息园、景融轩、添茅小屋等名园、名宅纷纭建起。
作甚“山长”?
五代的永州绅士蒋维东,在南岳衡山隐居,以讲学为生,被称为山长。此后,山长这一称谓一贯沿用至明清期间。山长之外,有堂长、学长、斋长诸职“相与励翼之”,其最简者可以便是山长一人。古时书院多采纳山长卖力制,并搭建与之配套的组织系统,从组织上担保书院管理有序进行。
编辑:杨浩贤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