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童年没有在王府井书店和西单图书大厦度过一个清闲下午呢?在电商冲击下,实体书店虽然没有被完备取代,但如今的它们彷佛也早已不再是纯挚的“图书发卖场所”,而逐渐演化为一种生活办法的独特载体。 到了2024年,还会有人走进书店吗?时至今日,书店里有了什么变革,书店里除了卖书,还能做些什么?如果要追溯这种变革的出发点,我们或容许以回到上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5月18日,全国最大的图书零售店——北京图书大厦正式开业。大厦占地1.6万平方米,陈设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超过10万种,还供应阅览室、音像区、儿童知识乐园、咖啡厅和快餐厅等多元化做事,迅速成为当时书店行业的风向标。自此,多业态经营的图书大厦逐渐成为业界的趋势。
1998年4月26日《北京日报》头版
过去,书店的日常场景除了人们安静的看书,最多也便是举办个签售会、读书会,统统彷佛都环绕着书展开。然而,随着时期的变迁,书店的功能与角色也在悄然发生变革。
如今,北京的实体书店正通过“书店+”模式,以书本为核心,打造全新的文化体验。
书店不仅承载人们“向内求”的需求,它们还超越了书本本身,外延成为文化互换、思想碰撞和社交互动的场所,知足了当代生活的多元需求。
关于“书店+”的趋势,或许存在不同声音,但面对数字化时期带来的寻衅,书店的多功能性与繁芜性正是其独特魅力的来源,而这种多维度的体验也授予了实体书店持续的吸引力。
书店不再只是书架与笔墨的堆砌,而是逐渐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主要载体。通过挖掘自身的独特性,并结合精美的设计与多元化的文化业态,书店吸引了大批读者和读者之外的探访者。
本日就随着TO君一起瞧瞧,在2024年北京的书店里,除了书还能找到什么?
01
共读会、演奏会、不雅观影团
参加不完,根本参加不完
还在家里专一读书?不如来到书店,与他人面对面互换,交流不雅观点。书店本应是思想碰撞的场所,但在当代社会中,这一功能彷佛逐渐被淡化,更多地成为了个人静思的空间。然而,潮流总是循环往来来往,如今,过去那种人们聚在一起谈论作品的场景正悄然回归。
图源:@绿身红猪
在当今的北京,书店已然转变为集体文化活动的生动场所。像“共读会”和“不雅观影团”这样的活动,无论是「中信书店」「PAGEONE」这种大型连锁书店,还是「东风在」「彼岸书店」这样的独立书店,都时常能见到,而参与个中,也成为了很多“文艺青年”的生活办法之一。
定期举办各种互换活动不局限于文学经典,还涵盖了影视、哲学、生理学等多种领域,有时创作者也会参与个中,进行深度互换。
图源:@绿身红猪
书店独占的宁静与文化氛围,与音乐或影视作品的艺术传染力相互交织,常常在不经意间引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情绪共鸣。在「码字人书店」不大的书店空间里,也常常会举办演奏会和不雅观影团一类的沙龙活动。
图源:@绿身红猪
虽然店内空间不大,但图书的选品上十分家心,藏书多为人文类的经典之作,涵盖文学、社会学、生理学、哲学与艺术等领域,这也为深度谈论打造了空想场所。
图源:@绿身红猪
蓝色的落地书架常常摇身一变成为舞台,而每次登台的演出者也总在变换。当音乐在书架间流淌,投影的光影在书页上轻轻掠过,书店成为感官与心灵交汇的艺术场域。
图源:@绿身红猪
在书店里舞蹈或听摇滚乐会是什么样的感想熏染?最近,越来越多文化活动走入书店,安谧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了Livehouse和摇摆舞厅。
图源:@炸弹©️
读上一整天书难免怠倦,可以在「模范书局」就地加入派对体验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安谧与朋克的狂野,严明与舞蹈的欢畅,形成了一种看似抵牾却又奇妙契合的独特气场。
图源:@炸弹©️
音乐在耳边回荡,身体随着节奏摇摆,而目光却被所处的百年的教堂、四周的书本与藏品吸引。这一刻,视觉与听觉的交错,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美感。
图源:@炸弹©️
在连大声说话都会引来白眼的书店里,低调和安静一贯是不成文的规定,而这种“入侵”,正是对“规则”的颠覆与寻衅。或许加入个中,对付很多人而言,是一场难得的出逃和叛逆。
码字人书店
地址|东城区和平里北街6号院内15号楼
业务韶光|周一至周三 10:00-19:00
周四至周五 10:00-21:00
周六至周日 09:30-21:00
模范书局诗空间
地址|西城区佟麟阁路85号院内中华圣公会教堂旧址
业务韶光|10:00-19:00(书店)
02 北京也有自己的女书店 每座城市都应有几家女性主义书店。自海内第一家女性主义书店——「女书店」1994年在台北开业以来,女性主义书店逐渐成为实体书店的主要且独特一部分。 除了网络上的性别议题的谈论,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互换这些话题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有这样的契机,让人们进行面对面的互换、分享与互助,显得尤为宝贵。
通过书本、沙龙、展览等多种形式,它们不仅为女性以及女性主义者创造了更多互助和共同探索的机会,还成为了帮助公众年夜众理解性别议题、肃清偏见与误解的主要公共空间。
书店内充满了女性友好的设计,从书本的挑选到空间的支配,「另一个书屋」都表示出细致与存心,这样的女性主义书店北京也有。
新迁至高碑店的书屋里目前藏书本紧张分为四大种别:女性写作、女性主义与性别研究、妇女史(包括传记、访谈及干系研究)、以及女性权柄与康健,个中90%以上的书本均由女性作者创作。
这里还会定期展出女性艺术家的绘画、拍照和装置作品,并举办干系的女性主义主题活动,是北京女性互助与探索的主要公共空间。
图源:@绿身红猪
“刺鱼”(thornback)源自西方殖民期间对26岁以上未婚女性的贬称,原来带有嘲讽意味。而「刺鱼书店」利用这个名字,也是为了表达对独立、分歧流合污的生活态度的认同与尊重,授予这一词汇新的力量与正面意义。
图源:@绿身红猪
这里主打港台及外版的社科、艺术和生活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