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2024年9月25日

序言:巍山大小寺,实为圆觉寺和玄珠不雅观(玄龙寺)的合称,是蒙化十六景之一。
巍山当地人称玄龙寺为“小寺”,左上方相邻的圆觉寺为“大寺”,统称“大小寺”,有“大寺不大,小寺不小”的说法——小寺玄龙寺建筑面积超过大寺圆觉寺300平方米。

我认为是巍山县境内,除了巍宝山之外,“大小寺”是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第一是寺庙古朴;第二是壁画精美;第三是楹联很故意境(《谒成都青羊宫二仙庵:淘到上乘修炼楹联数则,直指仙家奥旨》《游雁荡山灵岩寺:榜眼题写的楹联,果真是上乘之作!
》)。
其余,这两座寺庙,听说是当地人周末或节假日喜好步辇儿前往的利益所。
从县城前往玄龙寺和圆觉寺,路程大概三公里旁边,个中,圆觉寺和玄珠不雅观之间有石道相连,行走其间,树密风静、鸟鸣山幽,让人沉浸在山林的无比美好之中。
而玄龙寺和圆觉寺又可以给人休憩、喝茶怀古,把费力溶解。

攻略:去往大小寺没有公共交通,如果不赶韶光,可以步辇儿前往;当然也可以滴滴出行,从古城出发,用度大概十块钱以下;公路只通到小寺表面,去往大寺,可以从小寺后门出发,通过一条林荫石道走到大寺,行程只有400米,并非网上说的二公里旁边;此外,小寺没有斋饭,但是寺门前广场上可以体验“坟头喝茶”;大寺中午供应斋饭,味道不错,只需自觉交纳10元钱;由于大寺不通公路,须走回小寺广场打车。
但是很难打到车,纵然能打到车,也比较贵;建议往下走到县城,大概一公里旁边,就能很轻松打到车了。

游巍山大年夜小寺之小寺玄珠不雅观平易近众赶龙华会的圣地

详细游历过程:

由于南诏博物馆装修,除了太阳宫都部开放,我只好出来了。
没地方去,就打算打滴滴前往传说中得大小寺。

打的到达小寺门外广场(也可以说是停车场),只花了7元钱。

传说中坟头喝茶的所在地,便是巍山著名大小寺之一——“小寺”玄龙寺附近这个广场。

网上说:坟前茶客,模糊去世生界线!

据文章《彝族民间崇奉重道轻佛征象刍议》所述:“灵魂不灭”和“魂归祖界”,是彝族死活不雅观中的核心思想。
彝族人认为万物皆有死活,死活乃不可违反的自然规律,故需坦然面对去世亡,“舍身殉难”。

或许正是出于这份坦然和豁达,玄龙寺旁的坟茔间设下的茶桌,时常有人光顾闲坐。
不过我去的时候是上午,回来是中午,并未看到下图景象:

我回来的时候中午12点多,在广场亭子里坐了一阵,没有看到有人喝茶。
此处的坟茔与常见的不一样,其墓丘不是半球体,而是一个不规则的形态:

坟头与墓碑形成由小及大的一个棱台状,墓碑多朝向山外,似为先人专门打造的一个“望远镜”:

我到达玄龙寺。

玄龙寺别号玄珠不雅观,位于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古城东南玄珠山。
始建于南诏期间,也便是唐初,它的前身是南诏王室蒙氏宗祠。
明代永历十年(1656年)重修,清同治年间毁于战乱,光绪年间重修。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当地群众都要到玄珠不雅观赶“龙华会”(又称松花会),这一民俗一贯流传。
1981年被公布为巍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我以为这座寺庙完备可以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想不到却是个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玄珠不雅观大门旁边两边有两幅精美的壁画:

左边一副是“龙虎呈祥”:画的是虎啸图,非常俊秀。

右边一副是“风调雨顺”:画的是龙。

大门左边还有一个圆形图,估计是“玄珠”。

从辞源角度看,「玄珠」本是一个哲学的用语,它首出于《庄子·天地》篇。
《庄子· 天地》篇中之“玄珠”本意是比喻道家的形上本体之“道”。
由于“玄珠”渗入了神秘性内涵,因而玄门对其进行了借用与发挥。
在外丹术中,“玄珠”是水银的隐名;在内丹术中,“玄珠”是内丹的别名。

从这三幅图,我认为玄龙寺最初肯定是一座道不雅观!

玄珠不雅观的山门气势雄伟,为单檐歇山顶牌楼式建筑,面宽三间,前后檐下施快意斗拱,斗拱做工非常讲求。

我已实拍了斗拱大门前的对联,感兴趣的可以研究一下:

横幅是“玄龙寺”,主对联为:

金闕朝南極,瑤京叩上蒼。

副对联为:

蒙舍遗踪,遥瞰珠辉灵应,庙貌常新,虎跃龙腾瞻桂阙;

名山胜境,纵不雅观玉泻瓜江,晴川永丽,狮蹲象伏卫蓬莱。

这两副对联都非常精美工致:

下图是广角图实拍:大门前还有两头石狮子,非常派头:

到寺院大门向内眺望:

玄龙寺依玄珠山而建,层台叠阁,规模伟大。
建筑根据阵势,采纳由西到东高下三台横列式,以二条轴线穿插大小七个院落,并分布了多个园林小景。
其布局为:在南北中轴线上建山门、四圣殿、石牌坊、玉皇殿。
大殿之东,有关圣、三皇、吕祖、不雅观音诸殿和弥罗宫、芭蕉楼、碧波室、道舍等建筑。

进入大门后,转头看斗拱,没有门外俊秀,下方旁边两边还写了两个字——估计是“玄龙”两个字吧:

第二层上阶梯后,有一座“玄珠胜境”牌坊:

“玄珠胜境”牌坊旁边,各书“弥罗”“玉清”两个玄门专有名词:

牌坊上也有对联:

玄珠宝刹百里平川收眼底,

龙跃灵山满天星斗映苍穹。

“玄珠胜境”牌坊背面,写的是“至尊金阙”;旁边两侧各书“龙翔”“凤翥”两个专有名词;对联是:

数百载传承古刹石坊换彩;

十三传厚德灵山宝岫生辉。

旁边两侧厢房也有神灵供奉,不过没写殿名。

个中一侧是“赤心忠良”殿,楹联被遮住了:

里面供奉的,该当是玄门的王灵官:

另一侧厢房,虽然没写殿名,我就把它叫做“生财有道”殿吧,实际是财神殿!
对联非常有哲理意境:

脱贫自可为,务本节用财无极;

致富非神赐,痴心贪婪祸必招。

二进大殿写的是“敬卫玄宫”,正中摆放着一个大鼎,正中无神像:

大殿两侧楹联为: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南诏宫阙;

看阶前绿树树前芳草,此地有西竺风光。

大鼎正前方,有“神恩浩荡”四个大字:

“神恩浩荡”匾额下方是一幅“龙虎呈祥”壁画,画的是龙戏珠;壁画两侧也有一副对联:

龙腾九霄风调雨顺;

盛世年华物阜民康。

二进大殿内旁边两侧各有两尊神,一共四尊。

各有一副对联:

四聖帥雄兵保衛皇圖常鞏固:

萬方欽武略護持帝道永遐昌。

根据对联,我预测这里原来是供奉南诏的某位神或者历史名人。

连续往上,进入三进大殿,也便是玄珠不雅观的主殿。

主殿建于高台之上,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前设走廊,檐下施七踩斗拱,较好地保留了明清期间的建筑技艺:

主殿最上方挂匾额——“万圣宗师”,下方正中匾额为——“紫金金阙”,外侧两边连起来是四个大字——“通来日诰日宫”:

很显然,这里以前是玉皇殿,供奉玉皇上帝:

旁边两侧也有厢房。

左侧厢房空着,无摆设;

右侧厢房如下图,写着——“恩覃三界”,

对联为:

辅上帝天人欢庆;

承圣恩苍生安康。

啥叫“恩覃三界”呢?原来,这是来自《三官宝诰》中的一句术语——“唯三贤人,乃一太极。
普受年夜难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溥济存亡。
道冠诸天,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宫九府,应感天尊。

个中提到“道冠诸天,恩覃三界”:道,指三官之道法。
诸天,谓神仙所居的众天界。
恩覃,指恩德惠及。
三界,指天界、地界、水界。
三官大帝道法无边,上至诸天帝王、上圣高真,中至五岳诸真、得道神仙,下至九江水府,河伯神仙皆属其统领,并受指恩德。
故称“道冠诸天,恩覃三界”。
这是对三官大帝年夜德的颂赞。

据此得知,这个殿供奉的是玄门三官大帝。

“恩覃三界”殿大门上方旁边,有八仙壁画,维妙维肖:

进入大殿,果真是三官大帝的神像:

殿内墙壁上的壁画也十分精美:

左侧厢房是两层楼,空空如也,但是一二楼围栏上都有壁画:

二进殿后方也有很多壁画,还有对联。

实拍1:“松鹤遐龄”

对联为:

葉秀枝蒼松不老,

风轻云淡鶴常来。

实拍2:“喜鵲登梅”

对联大家认认,我没认出来。

实拍3:“蓬萊瑶池”

对联为:

蓬萊瑶池人共仰,

古刹聖德世外天。

房檐下方还有各种图腾画:

回到玄珠不雅观的主殿,下方庭院各种花卉开放:

实拍“紫金金阙”和“通来日诰日宫”匾额及上方的精美绘图,把稳看,“紫金金阙”下方有两条龙的镂空雕,非常精美:

主殿楹联:

紫金金阙位尊至上极无上;

白玉玉京道妙而玄之又玄:

实拍里面供奉的玉皇上帝:

主殿左侧厢房下方可以拐过去,到达一座“浩气长存”殿。

“浩气长存”殿楹联为:

神威昭万代;

忠义传千秋。

根据对联,我猜这是关帝殿。

一进去,果真,里面供奉的是关帝:

比较奇特的地方是:关帝殿大门正外边庭院下,有一座类似水井的池子:

关帝殿左上方,写了指示牌——不雅观音殿。

进入不雅观音殿,创造院子边上也有一个石池子,里面养了很多金鱼:

不雅观音殿匾额写的是——“觉海慈航”,

楹联为:

万事因成果,劝君勿生邪念;

千秋善即缘,隨我遁入佛門:

玉不雅观音塑像实拍:

不雅观音殿左侧还有一扇铁门,里面鲜花盛开,看起来是个后花园:

我探头进去一看,左侧有个尼姑坐在凳子上。
猜想这里是玄珠不雅观尼姑的住处,就退出来了:

不雅观音殿右侧大殿,成了堆放杂物及柴火的地方,我猜这些地方以前是吕祖殿之类的所在地。
由于我一起走来,唯独没有看到吕祖殿。
按先容,玄珠不雅观由十六间大小殿堂组成,有玉皇阁、三官殿、吕祖殿、关圣殿、财神殿:

另一边更空旷,貌似改造成了灶台:

最边上还立着一块碑刻,不好辨认了:

以下是小寺——玄珠不雅观全程实拍:

视频详见"大众号——尘中羽客。

游历完小寺后,可以从下图小门出去:

出去后,有一条石子路通向山里。
右侧墙壁上有一个指示牌——“圆觉寺,400米”:

也便是说:圆觉寺离玄珠不雅观只有400米!
网上千篇一律说是二里路,乃至是两公里,都是缺点的!

下图是无人机实拍大小寺的间隔:

末了,说一下玄珠不雅观,也便是玄龙寺,已经成了一座佛寺,但为何还基本保留了道不雅观格局?听说玄珠不雅观被毁后,大寺出钱建筑了小寺,所往后来就成了佛寺。

我沿着石子路向大寺——圆觉寺走去:

韶光关系。
大寺——圆觉寺的真面孔,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