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诉前调度匆匆履行

“诉前调度和起诉有什么不同?我的案子事实都很清楚了,为什么要走诉前调度程序?”

“诉前调度是公民法院将一些法律关系基本清楚,事实争议不大的一审民商事案件,在征得双方当事人赞许后在诉前委托调度的法律程序。

“那我走诉前调度程序有什么好处呢?”

五步工作法打造昭苏解纷好枫景

“诉前调度程序便捷高效,对抗性较弱,自动履行率较高,完成调度后可向公民法院申请法律确认,且这些程序是完备免费的,不须要交纳诉讼费。

近年来,昭苏垦区公民法院努力构建与辖区相适应的多元化轇轕办理机制,不断推动多元解纷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诉前调度+法律确认”上风,积极勾引当事人优先选择诉前调度办法化解抵牾轇轕,让越来越多的抵牾轇轕化解在诉前,在节约法律资源的同时,也让当事人感想熏染到了法官的耐心和法律的温度。
2024年,昭苏垦区公民法院诉前调度分流率达60%,诉前调度案件申请实行率2.67%;近三年,通过“诉前调度+法律确认”化解轇轕355件,几项诉前化解轇轕指标均排名兵团法院前列。

第二步,网上庭审提质效

“王某某,下周三上午十点记得定时开庭,别迟到了。

“法官同道,下周三我还要上班,我去趟昭苏一天韶光就没了,这可咋办啊?”

“没事的,如果你来现场开庭未便利,可以申请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和现场开庭的法律效力是一样的。

“那太好了,我现在就申请!

昭苏垦区公民法院地处昭苏高原,间隔市区两百多公里,须要3小时车程,当事人来回一趟就须要一天韶光,诉讼本钱较高,当事人普遍存在厌讼生理。
现如今,在互联网法庭的帮助下,昭苏垦区法院摆脱了地处偏远的“空间劣势”,通过弯道超车的办法,换取了审判质效上的“韶光上风”。
2024年,昭苏垦区法院通过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案件75件,占所有开庭审理案件的60%以上。
在互联网法庭的帮助下,该院均匀结案韶光23.79天,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0%,均排名兵团法院第一。

第三步,判后答疑解心结

“明明我有理,法院为什么这样判?我要上诉!

面对当事人的质疑,昭苏垦区法院的法官们却很理解当事人这样的诉求,由于裁判文书中的法言法语对普通群众来说,晦涩难懂,裁判文书也不可能对当事人所有的迷惑进行全部回应,加之败诉方基于人之常情的不悦感情,可能会对讯断内容不满、乃至抵触。

为提高当事人对裁判结果的认可度,让当事民气服口服,昭苏垦区法院牢牢环绕“让公民群众在每一个法律案件中感想熏染到公正正义”事情目标,聚焦“公道与效率”事情主题,贯彻“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每一起案件”事情哀求,把判后答疑作为“必选项”,做到有疑必答、有惑必解。
实行答疑首问卖力制,主审法官作为答疑第一任务人,从备案受理直至作出裁判后,及时解答当事人迷惑。
对法官答疑不满意的,启动逐级答疑机制,由庭长或分管院领导参与答疑,仍旧不满意并坚持上诉的,由院上进行答疑,努力实现事情多做一分,和谐更进一步。

随着答疑事情的有力推进,2024年,该院判后答疑率100%,上诉率2.6%、同比低落9.6%,裁判文书自动履行率88.5%、同比提高23.5%,既减轻了当事人诉累,提升了法律公信力,又节约了法律资源,提升了办案质效。

第四步,法律建议治疑症

近期,我院在审理部分案件时,创造辖区部分团场在护边员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涉及夫妻单方或双方为护边员的离婚轇轕案件比例不断增高。
为此,特建议该团协同职能部门持续优化护边员利用管理履行办法,促进护边员职业管理细致化,推动护边员军队战斗力持续稳步提升,为戍边奇迹再立新功。

法律建议事情是法律授予公民法院的主要职责,是法院坚持依法延伸审判职能的主要路子。
该院负责总结引发轇轕的诱因,同时对同类轇轕进行剖析,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法律建议。
从而扩大公民法院在优化辖区党政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公民法院、公民法官的社会任务与担当。
2024年,该院共发出综合管理类法律建议1份,法律建议反馈率达100%,通过实时跟踪法律建议效果,确保发挥法律建议精准发力、诉源管理的功效。

第五步,普法宣扬润民心

“法官同道,我们连队近些年涌现了很多无人机打药致人危害轇轕和地皮流转轇轕,你能来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内容不?”

“可以啊,没问题!

“我们团机关的干部想理解一下依法行政方面的知识,你能给讲讲吗”

“得嘞,包在我身上!

为负责贯彻落实兵团、师市党委关于“群众法治大培训”事情支配,勾引广大职工群众稳定树立法治不雅观念,养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办理问题用法、化解抵牾靠法的法治思维,昭苏垦区公民法院积极与辖区团场对接,理解职工群众法律需求,以团场“下单”、法院“接单”的形式,切实做到精准普法,知足多元化普法需求。
2024年,昭苏垦区法院累计前往辖区团场机关、社区、学校、连队开展各种普法宣扬活动11次,开办专题普法讲座6次,发放普法宣扬手册300余份,活动覆盖人数达500余人,在辖区营造了全民学法、遵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作者:马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