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龙主演的电影《传说》在点映后选择提档至7月10日周三上映。
上映前两日,《传说》仅得到1300万旁边的票房单日第三,上座率仅3.1%,排片则与老片《头脑特工队2》持平,情形极为糟糕。
随着周五《神偷奶爸4》接档上映、周六《抓娃娃》开启大规模点映,市场也没有给《传说》留下任何机会——目前灯塔、猫眼预测其终极票房最多在1亿旁边,回到2005年《神话》的市场表现。

7月12日,《传说》豆瓣开分5.5分,比拟成龙近期影片,这一评分高于《急先锋》,与《朝气勃勃》基本持平。

《传说》崩了,背后的紧张出品方博纳影业在今夏的故事也提前发布完结。
由于《传说》是博纳影业在2024暑期档唯一主投主控的商业大片,此后公司发行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积压已久、争议不小,险些没有太多票房前景。

此前2023年博纳影业已经净利润亏损5.53亿,2024年7月11日,博纳影业发布半年度古迹预报,公司估量2024年1-6月净利润为-1.53亿至-1.08亿,上半年纪迹同样以亏损结尾——寄予厚望的《传说》扑了,即将上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也毫无卖相,曾经助力博纳影业成功上市的上游影片业务,正在2024年景为补不上的漏洞。

传说提档即扑街博纳2024年雪上加霜

《传说》崩得很彻底

从档期选择上,《传说》提档的选择有合理之处。
首先,7月以来上映的新片仅有《默杀》一部表现尚好,7月5日上映的新片《欢迎来到我身边》远低预期,动画电影《伞少女》也表现平平,上映已近20天的《头脑特工队2》和《云边有个小卖部》在7月9日居然能再次位居单日票房第二、三名,可见市场再次涌现了新片匮乏征象。

其次,《默杀》提档至周三的选择起到了良好的口碑传播效应,呼应了今年以来不雅观众不雅观影决策后置、等待口碑和社媒话题扩散再购票的普遍征象,《默杀》提前上映在事情日期间收成了明显的话题扩散效应,实现了首周末两日连续破亿的良好成绩。
《传说》或许希望通过提档至周三,复刻《默杀》提档产生的积极影响。

但实际效果落差巨大,档期操作和宣发都难以改变《传说》不被不雅观众看好的现实。
翻看豆瓣短评,不乏大量言辞激烈的差评:“本以为是气势恢宏的《神话》续集,没想到烂得荡气回肠。
“AI爆改成龙”让他涌现的每一帧都是AI质感”、“是可以加入富春山居图、封神传奇等大制作烂片豪华套餐的雷人程度”……

大规模点映没有激发起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反而更早暴露了影片的诸多毛病,反而进一步弱化了影片正式上映后的票房号召力——如果不进行提前点映,大量差评口碑没有提前散发,以唐季礼执导、成龙、张艺兴、古力娜扎、李治廷、李晨组成的阵容至少具备较高的前期热度,不至于落到首映日仅600万的地步。

这也能看出《传说》面临的尴尬——譬如大规模点映、提档到周三的上映操作,要形成良好效果的条件一定是作品有好口碑,而《传说》明明属于那种“一看就知道要糟”的成品质量,为什么有如此自傲和胆量选择大规模点映和提档周三?是片方对不雅观众的误解到了这种程度,还是以为该当去世马当活马医“主动挣扎”一下?

在最初立项时,博纳影业曾在公告中提及《传说》的项目估量投资总额为2.9亿元,即便后续宣发本钱投入有所减少,按总本钱1.5亿估算,这个项目至少也须要4-5亿票房才触及回本,海内票房市场是指望不上了,博纳只能期望外洋市场能够给成龙大哥更多面子来只管即便减少丢失,好在成龙电影在环球的影响力仍旧非常可不雅观。

很大程度上,《传说》的失落败是电影内容呈现出的极度抵牾——用“AI技能还原年轻成龙”这个看似新颖的外壳,包裹起了一个理念极度迂腐、剧情细节也极度粗糙的传统港片。
而所谓的AI利用也并未产生好的效果,不少不雅观众指出,AI天生的画面缺少真实感,人物表情僵硬,与成龙本人的演出风格存在较大差距,反而成为影片的一大槽点。
技能的不当利用反而削弱了影片的艺术代价,成为了票房下滑的推手之一。

影片后续的宣扬集中在了“万马奔驰”、“实景拍摄”等更精确的路线上,但也难以拯救整部影片不雅观感的灾害性体验。
故事剧情的极度薄弱让影片成了无根之木,也丝毫看不到多少与时俱进的思想,这让影片镜头所呈现出的磅礴壮丽的景致、演员们所付出的大量努力终极都成为了泡影。

后续哪个项目能让博纳影业回血?

对付《传说》背后的博纳影业而言,如今的情形可谓雪上加霜。
2023年,多数电影上市公司都取得了回暖的古迹表现:万达电影营收增长50.79%、净利润增长147.44%;中国电影营收增长82.67%,净利润增长222.36%;光芒传媒营收增长104.74%、净利润增长158.62%……而博纳影业却在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录得5.53亿的亏损。

2024年上半年,博纳影业参与投资或发行的影片包括《飞驰人生2》《寻衅》和《狗阵》,不仅数量极少,《飞驰人生2》还是唯一大卖的影片,博纳影业不出猜想在上半年连续亏损。

但更恐怖的是,从目前来看,博纳影业2024年在《传说》之后险些已经没了项目,在半年纪迹预报中提及后续操持时仅提到暑期档的《传说》和《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剩下的是短剧和剧集项目:“公司AI事情室制作的海内首部AIGC连续性叙事科幻短剧集《三星堆:未来启迪录》已经于7月8日在抖音上线,公司出品剧集《上甘岭》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播出,公司业务在稳步推进并全面发展中。

而从公司2023年报中表露的情形来看,公司在财报表露时已经制作完成的待映影片还剩下《阿麦从军》和《演习爱神》,前者早在2019年开拍,直到电视剧版《阿麦从军》都播了还在待上映阶段,基本无望,后者同样是2019年开机的积压影片。

以是博纳影业目前的大部分资金和精力,大概率都放在了林超贤拍摄的《蛟龙行动》上。
该片剧情接续前作《红海行动》,讲述了伊维亚内战刚结束,公民看到了一丝和平的曙光,但是M国为了一些不可奉告的阴谋,掌握了胆怯组织,伊维亚再次被抛进冰冷的惶恐之中的故事。

《蛟龙行动》回到了博纳影业的舒适区,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进行了较为大规模的宣扬活动。
2018年上映的《红海行动》收成了36.52亿元的高票房,也是国产电影在当代战役题材领域的一次主要里程碑式考试测验。

暑期档的不利开局无疑加剧了博纳影业的财务压力,同时也暴露出公司在项目选择、市场预判和营销策略上的不敷。
不难创造,博纳影业所形成的这套绑定名导+大制作的打法,正在当下面临巨大的寻衅,喷鼻香港名导在过去的主旋律大片打造中着力颇多,但当下的不雅观众彷佛越来越不买账。
而博纳后续还有徐克导演的动画片《人体大战》、刘伟强执导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庄文强执导的《枭雄》在前期预备中。

这套打法造就了博纳影业的辉煌和上市成功,也在如今迅速变成了公司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