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改革任务,可分为税制改革、财政系统编制改革、其他预算改革三块。
个中,财政系统编制改革、税制改革聚焦一样平常预算(第一本账),共包括7大改革任务(2023年直接涉及28.4万亿财政支出,覆盖近60%财政总支出),或是重点。

税制改革,对应二十大“优化税制构造”,或包括3大改革任务:“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完善个人所得税”。

财政系统编制改革,对应二十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或包括4大改革任务:央地支出(事权、支出任务)划分、央地收入(财力、财权)划分、转移支付、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

其他预算改革,对应二十大“健全当代预算制度”,或涉及3大改革任务:“完善地方债管理”(第二本账),“合理确定国有成本收益上交比例”(第三本账),“履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事”(第四本账)。

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三句话四本账十大年夜责任

二、税制怎么改?

(一)什么是税制构造?

即税收制度中税种的组成及各税种所占的比重。
官方多从两个角度提及:

一是直接税(不可转嫁、重公正,如所得税、财产税),对应间接税(可转嫁、重效率,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交税但不是负税者,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转嫁,导致穷汉富人都按照同一市场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时,间接税与其收入比差距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我国间接税比重近10年低落近10个百分点,仍占约6成。

二是地方税,对应中心税。
我国以央地共享税为主,中心地方整体55分成,5省贡献了全国近5成税收(2022年,广东13.7%、上海10.5%、江苏8.4%、浙江8.3%、北京7.9%)。
地方税收收入中,东部贡献约6成(2023年,东部占59%,中部、西部、东北分别占17%、20%、4%)。

(二)消费税,怎么改?

消费税(海内)是我国第三大税种。
2023年规模已达1.61万亿,占税收收入比重约9%。

从行业构成看,“烟酒油车”(香烟、酒、成品油、汽车)占比超98%(重点税源企业)。

从征收环节看,多在生产环节征收→当前按生产地原则,消费税大省=烟酒油车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未来若转向消费地原则(征收环节后移至零售并将收入下划地方),消费大省相对受益,烟酒油车生产大省相对受损。

从地域分布看,西部(烟酒产量较高)消费税占比明显高于其整体税收占比(2022年,西部贡献了26%的消费税、17%的整体税收)。

从征收范围和征收税率看,共设置15个税目、最高征收税率可达56%(香烟)。

从收入归属看,在我国属于中心税,国际上多为央地共享税,中心占比总体高于地方(美、日、德、韩中心分别占50%、70%、80%、90%)。

消费税自1994年开征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制度调度,2019年前紧张是“提率扩围”;2019年以来紧张是“后移下划”:在征管可控的条件下,将部分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并稳步下划地方。
后移可理解为下划的条件:以烟酒为例,若不后移征收环节就下划地方,各地可能争办烟厂、酒厂,重复过剩产能就可能呈现。

消费税,为什么改?一是补位地方主税(2016年营改增,地方失落去主体税种,当前消费税规模已靠近当年业务税),二是解困地皮财政(“用饭靠财政,培植靠地皮”,卖地陡降冲击财力)。

参考国际履历,我国消费税占税收比重已靠近发达国家均匀,更多指向央地征管(征收环节后移)与分配(收入归属下划)。

对付“怎么征”,消费税紧张在生产环节和零售环节征收(尤其是数量大、消费地点分散的烟、酒),仅有部分国家选择特定的消费品在批发环节征税,在零售环节征收的紧张是税源管控严密的品种及特定做事,如车(需注册上牌)、奢侈品(消费数量少、消费门店相对集中)。
详细到烟酒油车等我国消费税紧张税目,比较美、德、日、韩:

烟(约占消费税50%):我国在生产、批发环节,美国在生产、零售环节,德、韩在生产环节,日本在批发环节。

酒(约占消费税5%):除美国在生产、零售双环节外,中、德、日、韩均在生产环节。

油(约占消费税35%):除美国在零售环节外,中、德、日、韩均在生产环节。

车(约占消费税10%):美、日在零售环节,中、日、韩在生产环节。

其他:对付奢侈品,中、韩在生产、零售双环节征收,美国在零售环节征收;对付污染品,中、美均在生产环节征收;德国在生产环节另征收咖啡税。
我国尚未对做事征消费税,而美、德、日、韩均有。

对付“怎么分”,《履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度中心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下称《方案》) 提出“改革调度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数,由地方上解中心,增量部分原则年夜将归属地方,确保中心与地方既有财力格局稳定”→地方原则上仅能分得改革增量,而非消费税要变成地方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15年的研究,从天下消费税性子税收的收入归属实践看,消费税收入归属紧张特点有:其一,消费税多为中心与地方政府共有,收入中心政府占比总体高于地方政府;其二,不同应税消费品在中心与地方之间归属办法不同;其三,机动车和特定做事等,与地方紧密干系的应税消费品或做事的消费税每每归于地方政府(如美、日、德,我国《方案》也沿该思路)。

消费税,怎么改?官方已于《方案》明确“后移下划”,专家不雅观点(详见附录)可概括为“优率扩围(加强非必需品、奢侈品及做事业课税)、后移下划(生产地原则转向消费地原则,支持烟、油在批发或零售环节课税,酒仍应放在生产环节课税等),财力均衡”(若征收环节后移,香烟、汽车产量高的上海和云南或成两个最大的税收流出地区)。

消费税改革,影响多少地方财力?不考虑征收环节后移可能引起的价格联动(征收环节后移将引起计税税基增加,以白酒为例,若由1000元出厂价提至2000元零售价,消费税将由106元增至212元),试作测算:

第一步,测算零售环节征税后各地区消费税。
通过统计在消费税中占比较大的应税消费品——烟酒、成品油和汽车的消费量来近似仿照,以各省三类消费品消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作为各地区消费税的分配依据,简称消费税权重。
详细测算公式如下:

各地区消费税权重=烟酒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50%+成品油消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40%+汽车购买支出占总支出比重×10%

根据消费税权重,打算后移征收环节的各地区消费税:

各地区消费税=全国消费税×各地区消费税权重。

第二步,打算增量分享环境下的各地区消费税。
《方案》中消费税按照“存量基数部分上解中心,增量部分归属地方”的收入划分办法进行央地间共享”,改革落地韶光点尚难把握,以2024年至今全国消费税增速为根本,2023年作为基期,核定消费税存量基数,以2023年消费税的100%作为存量基数上解中心,打算2024年增量归属地方的入库收入。
增量返还地方的分配方案中各地区消费税增量为:

各地区消费税增量=消费地原则下各地区消费税-上解中心消费税税收收入。

可得,待消费税改革落地完成时,对各省影响:河南、四川等21省增量在22~333亿不等,税收收入均匀同比增长5%。
上海、云南等10个省暂无增量。

第三步,打算比例分享环境下的各地区消费税。
假设20%、50%、100%(全部下划地方,即消费地原则下各地区消费税)三档下划地方比例,测算各地区消费税;再测算后移征收环节的消费税变革=消费地原则下各地区消费税-生产地原则下各地区消费税,可得:

假设生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下消费税都划归地方,征收环节调度导致13个省成为税收流出地,上海、陕西、云南或是三个最大的税收流出地区。
个中上海和云南是汽车制造、香烟生产和批发的主要基地,一旦转变征收环节,上海因人口基数较小,云南因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定了消费规模和消费能力增长。
反之,河南、四川、广东等18个地区则可能因改革获益。

(三)增值税,怎么改?

增值税(海内)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23年规模已达6.9万亿,占税收收入比重约38%。
我国增值税最早在分税制改革时由欧洲引入,当前占比已明显高于欧盟主要成员(增值税,欧洲称Value-added Tax,简称VAT,国际税收口径下,德国VAT占比19%,法国VAT占比16%,比利时VAT占比15%;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称Goods and Services Tax,简称GST;美国不征增值税)。

从行业构成看,2016年营改增前险些全由二产贡献,2016年后二、三产各贡献50%,二产中,制造业、建筑贡献较大,制造业中,汽车、非金矿物、IT电子居前;三产中,批发零售、金融、地产贡献较大。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贡献超6成,五省(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贡献约一半。

从征收范围和征收税率看,增值税即是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额即是增值额乘以适用税率(目前一样平常纳税人适用13%、9%、6%、0% 4档税率,部分情形下适用5%、3%征收率,小规模纳税人适用5%、3%征收率)。

从收入归属看,属于央地共享税(央5地5)。

增值税,为什么改?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和间接税,核心是减少累退性(间接税可通过提价转嫁,导致穷汉富人包袱差距大),匆匆进公正。

增值税,怎么改?官方明确“立法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
专家不雅观点(详见附录)可概括为“简并税率,统一对待,优化退税”,对付坚持生产地原则还是转为消费地原则存在争议。

(四)个税,怎么改?

个税是我国第四大税种。
2023年规模已达1.47万亿,占税收收入比重约8%。

从项目看,紧张是人为薪金(占比约6成)。

从地域分布看,东部地区贡献3/4,五省(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贡献约一半。

从征收范围和征收税率看,2019 年的个税改革将人为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利用费合并为综合所得,按3%-45%逾额累进税率计税。
但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还实施单独征税,分别适用5%-35%累进税率和20%比例税率,且对很多财产性收入给予免税报酬。

从收入归属看,属于央地共享税(央6地4)。

个税,为什么改?个税是健全直接税“排头兵”,肩负两大任务:提高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的主要选择),二是提升浸染(收入分配改进效应亟待发挥)。

个税,怎么改?官方明确“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专家不雅观点(详见附录)可概括为“改进分配(缩小劳动所得与成本所得的税率差距,提高起征额、防止误伤中等收入群体),合并扩围(规复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征税)”。

三、财政系统编制怎么改?

(一)什么是财政系统编制?

即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怎么理解“政府间”?可分为中心和地方、省以下两部分。

怎么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4个基本要素:事权、支出任务、财权、财力:“事权”,是“该干什么事”。
“支出任务”,是“办事谁掏钱”。
“财力”,是“拥有多少钱(税收、非税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支付)”。
“财权”,是“收钱的权力”(税收权、收费权、发债权)。

(二)央地支出(事权、支出任务)划分,怎么改?

官方明确“适度加强中心的财政事权。
减少并规范中心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专家认可“地减央增”,强调减少事权“模糊地带”。

(三)央地收入(财力、财权)划分,怎么改?

专家认为,当前地方财力和事权并不匹配,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或是导致地方依赖卖地收入的主要缘故原由。
需健全地方税,但大条件是央地财力格局总体稳定。

(四)转移支付,怎么改?

专家认为,需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但过程中要避免反向勉励、削弱对地方的掌握等,应共同考虑税收分享。

(五)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怎么改?

官方明确“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规范税收、非税收入分成等;专家认为,要避免将过多支出任务交给基层,债券发行权或下沉至有条件的市县。

四、其他预算怎么改?

(一)地方债:稳投资,防风险

2028年前仍是地方债/城投债到期高峰,届时也将验收“十年化债”成果,意味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或仍是未来数年地方债总基调,分解为两大详细方向:一是显性债(紧张是专项债)稳投资,二是隐性债防风险。

(二)国企:实体上缴财政比例待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哀求“完善国有成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成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但当前实体与金融上缴比例差距较大。

现行国企利润上缴分为两条线,以央企为例:一是特定金融机构与央企(烟草总公司、中投、五大行、央行等),利润直接缴入一样平常公共预算(第一本账,即公共财政),分红率>30%(以五大行为例);二是实体央企,利润的0%~25%先缴入国有成本经营预算,国有成本经营预算收入的50%再调入一样平常公共预算(第一本账)→分红率=0%~25%50%=0%~12.5%,与金融央企差距较大。

(三)社保:渐进式延迟退休应对养老金进出抵牾

从发达国家履历看,GDP增速越高,社保基金保险费收入占GDP的比重方向于越低,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保包袱将趋于加重。

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我国养老金进出抵牾10年前已现:据人社部,除2020年当期疫情冲击外,近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呈增长趋势。
但若剔除财政补贴,2014年以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存在进出抵牾,2022年当年财政补贴额高达7105亿元。

渐进式延迟退休将改进养老金进出抵牾。
据社科院天下社保研究中央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对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测算,比较基准方案2028年涌现当期结余为负值的情形,延退情景推迟了2年(2030年);在基金累计结余上,延退情景比较基准方案延后7年。

附录:税制改革的学界共识

(一)消费税:“优率扩围,后移下划,财力均衡”

(二)增值税:“简并税率,统一对待,优化退税”,原则有不合

(三)个税:“改进分配、合并扩围”,地位有争议

风险提示:财政系统编制改革不及预期,税制改革不及预期,其他预算改革不及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一、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三句话,四本账,十大任务

“健全当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构造,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习近平总布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我们沿二十大“三句话”理解改革方向,由财政预算“四本账”分解10大改革任务(图1,2023年直接涉及35万亿支出,覆盖超70%财政总支出),逐个梳理政策脉络,凝集学界共识。

10大改革任务,可分为税制改革、财政系统编制改革、其他预算改革三块。
个中,财政系统编制改革、税制改革聚焦一样平常预算(第一本账),共包括7大改革任务(图1红框,2023年直接涉及28.4万亿支出,覆盖近60%财政总支出),或是重点。

税制改革,对应二十大“优化税制构造”,或包括3大改革任务:“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完善个人所得税”。

财政系统编制改革,对应二十大“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或包括4大改革任务:央地支出(事权、支出任务)划分、央地收入(财力、财权)划分、转移支付、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

其他预算改革,对应二十大“健全当代预算制度”,或涉及3大改革任务:“完善地方债管理”(第二本账),“合理确定国有成本收益上交比例”(第三本账),“履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事”(第四本账)。

逐个来看:

二、税制怎么改?

将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构造,健全地方税和直接税体系,推进更好发挥税收在国家管理中的根本性、支柱性、保障性浸染。
在健全地方税体系方面,要造就地方税源,扩大地方财力,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要着力推进消费税改革,稳步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
在健全直接税体系方面,要着力健全以所得税和财产税为主体的直接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谈落实中心经济事情会议精神

谋划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建立健全与中国式当代化相适应的当代财政制度。
在保持宏不雅观税负和基本税制稳定的条件下,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优化税制构造,研究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消费税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财政部《关于2023年中心和地方预算实行情形与2024年中心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

推进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突出问题导向,健全当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构造,完善地方税体系——财长蓝佛安《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心决算的报告》

(一)什么是税制构造?

税制构造是指税收制度中税种的组成及各税种所占的比重(朱青,2021)。
官方多从两个角度提及:

一是直接税(不可转嫁、重公正,如所得税、财产税),对应间接税(可转嫁、重效率,如增值税、消费税——企业交税但不是负税者,可以通过提高价格转嫁,导致穷汉富人都按照同一市场价格购买某种商品时,间接税与其收入比差距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提高直接税比重,我国间接税比重近10年低落近10个百分点,仍占约6成(图2)。

以下就财政部近期提及的消费税、增值税、个税,逐个展开:

从行业构成看,“烟酒油车”(香烟、酒、成品油、汽车)占比超98%(重点税源企业)。

从征收环节看,多在生产环节征收→当前按生产地原则,消费税大省=烟酒油车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未来若转向消费地原则(征收环节后移至零售并将收入下划地方),消费大省相对受益,烟酒油车生产大省相对受损。

消费税自1994年开征以来,经历了多次重大制度调度(图3),2019年前紧张是“提率扩围”;2019年以来紧张是“后移下划”:在征管可控的条件下,将部分在生产环节征收的品目逐步后移至批发或零售环节征收、并稳步下划地方。
后移可理解为下划的条件:以烟酒为例,若不后移征收环节就下划地方,各地可能争办烟厂、酒厂,重复过剩产能就可能呈现。

消费税,为什么改?一是补位地方主税(图4,2016年营改增,地方失落去主体税种,消费税规模已靠近当年业务税),二是解困地皮财政(图5,“用饭靠财政,培植靠地皮”,卖地陡降冲击财力)。

参考国际履历,我国消费税比重已靠近发达国家均匀(图6),更多指向央地征管(征收环节后移)与分配(收入归属下划)。

对付“怎么征”,消费税紧张在生产环节和零售环节征收(尤其是数量大、消费地点分散的烟、酒),仅有部分国家选择特定的消费品在批发环节征税,在零售环节征收的紧张是税源管控严密的品种及特定做事,如车(需注册上牌)、奢侈品(消费数量少、消费门店相对集中)。
详细到烟酒油车等我国消费税紧张税目,比较美、德、日、韩(图7):

油(约占消费税35%):除美国在零售环节外,中、德、日、韩均在生产环节。

车(约占消费税10%):美、日在零售环节,中、日、韩在生产环节。

其他:对付奢侈品,中、韩在生产、零售双环节征收,美国在零售环节征收;对付污染品,中、美均在生产环节征收;德国在生产环节另征收咖啡税;我国尚未对做事征消费税,而美、德、日、韩均有。

对付“怎么分”,《履行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度中心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下称《方案》)提出“改革调度的存量部分核定基数,由地方上解中心,增量部分原则年夜将归属地方,确保中心与地方既有财力格局稳定”→地方原则上仅能分得改革增量,而非消费税要变成地方税。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15年的研究,从天下消费税性子税收的收入归属实践看,消费税收入归属紧张特点有:其一,消费税多为中心与地方政府共有,收入中心政府占比总体高于地方政府;其二,不同应税消费品在中心与地方之间归属办法不同;其三,机动车和特定做事等,与地方紧密干系的应税消费品或做事的消费税每每归于地方政府(如美、日、德,我国《方案》也沿该思路)》。

消费税,怎么改?官方已于《方案》明确“后移下划”,从专家不雅观点看,可概括为“优率扩围、后移下划,财力均衡”(详见附录)。

消费税改革,影响多少地方财力?不考虑征收环节后移可能引起的价格联动(图9,征收环节后移将引起计税税基增加,以白酒为例,若由1000元出厂价提至2000元零售价,消费税将由106元增至212元),参考杨晓妹(2020)的方法作测算:

第一步,测算零售环节征税后各地区消费税。
通过统计在消费税中占比较大的应税消费品——烟酒、成品油和汽车的消费量来近似仿照,以各省三类消费品消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作为各地区消费税的分配依据,简称消费税权重。
详细测算公式如下:

第二步,打算增量分享环境下的各地区消费税。
《方案》中消费税按照“存量基数部分上解中心,增量部分归属地方”的收入划分办法进行央地间共享”,改革落地韶光点尚难把握,以2024年至今全国消费税增速为根本,2023年作为基期,核定消费税存量基数,以2023年消费税的100%作为存量基数上解中心,打算2024年增量归属地方的入库收入。
增量返还地方的分配方案中各地区消费税增量为:

可得,待消费税改革落地完成时,对各省影响:河南、四川等21省增量在22~333亿不等,税收收入均匀同比增长5%。
上海、云南等10个省暂无增量。

假设生产地原则和消费地原则下消费税都划归地方,征收环节调度导致13个省成为税收流出地,上海、陕西、云南或是三个最大的税收流出地区。
个中上海和云南是汽车制造、香烟生产和批发的主要基地,一旦转变征收环节,上海因人口基数较小,云南因居民收入水平较低,限定了消费规模和消费能力增长。
反之,河南、四川、广东等18个地区则因改革获益。

增值税,为什么改?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和间接税,核心是减少累退性(间接税可通过提价转嫁,导致穷汉富人包袱差距大),匆匆进公正。

增值税,怎么改?官方明确“立法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参考前财长刘昆在2022年底作增值税法草案解释时的先容,“随着调度增值税税率水平、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和建立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制度等一系列方法履行,减税降费成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改革实现了确保制造业税负明显降落、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税负有所降落、其他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基本建立了当代增值税制度”。
“从近年的实际情形看,增值税税制要素基本合理,运行比较平稳”。
立法总体上按照税制平移的思路,保持现行税制框架和税负水平基本不变;2023年,增值税法草案二审稿保留了增值税13%、9%和6%三档税率和原适用范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事情操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12月对《增值税法(草案)》进行第三次审议,意味着《增值税法》立法事情有望在今年年内完成。
从专家不雅观点看,可概括为“简并税率,统一对待,优化退税”,对付坚持生产地原则还是转为消费地原则存在争议(详见附录)。

(四)个税,怎么改?

个税是我国第四大税种。
2023年规模已达1.47万亿,占税收收入比重约8%。

分项目看,紧张是人为薪金(占比约6成)。

从征收范围和征收税率看,2019 年的个税改革将人为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利用费合并为综合所得,按3%-45%逾额累进税率计税。
但生产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还实施单独征税,分别适用5%-35%累进税率和20%比例税率,且对很多财产性收入给予免税报酬。

从收入归属看,属于央地共享税(央6地4)。

对付提升占比。
直接税可以分为财产税和所得税,对付财产税,中短期空间有限:杨志勇(2024)认为,我国地产干系税已不低,纵然开征房地产税,也只会是对这 5 个税种的替代。
我国房地产干系的 5 个税种所供应税收收入占比,与美国财产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约 10%比较,已经不相上下,这意味着靠开征房地产税来提升直接税收入的比重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付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比重难以提高:(企业所得税)课税工具是投资产生的利润,实质而言是对成本的课税。
企业所得税税负过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投资和再生产,乃至还会导致成本外逃和利润向境外转移,提高直接税比重显然不是针对企业所得税(朱青,2021)。
因此,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是提高直接税比重的主要选择。
事实上,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占比也的确较低(仅占国际口径税收收入的5%,OECD 成员国的均匀水平为23%)。

对付提升浸染,国外纠正收入分配紧张依赖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支出,以此达到“抽肥补瘦”的效果,与欧美国家比较,我国目前财政再分配的手段都还比较弱。
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力军”,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制度中的地位还比较低,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浸染(朱青,2021)。
从基尼系数角度验证,个税浸染亟待提升:世行口径下,当前我国基尼系数的水平不仅高于改革开放前,也高于许多发达国家(图15)。

个税,怎么改?官方明确“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专家不雅观点可概括为“改进分配、合并扩围”,对其地位有争议(详见附录)。

三、财政系统编制怎么改?

“在现行系统编制下,中心财政十分困难,现在不改革,中心财政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到不了2000年就会垮台!
…一样平常来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心财政收入比重都在60%以上,而中心支出一样平常占40%,地方占60%。
但是我们恰好相反,进出抵牾十分突出。
这种状况是与市场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的,必须调度过来!
”——1993年7月2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于全国财政税务事情会议

1994 年的改革没有改变政府间事权和支出任务划分,之后虽多次微调,但目前仍是“高下一样平常粗”,应由政府承担的职能基本仍是高下对口,上面出政策,下面对口实行,任务终极都压到基层政府,涌现所谓“上面千根线,基层一根针”的局势。
结果是,大量事变由中心和地方共同承担,效率低下,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这是目前我国财税系统编制的最大问题,须要进一步研究办理……财政一半是“财”,另一半是“政”,如果说以往的改革,紧张涉及“财”,也触及“政”,那么下一步,“政”是绕不过去的。
——2013年,时任财长楼继伟为《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作序

(一)什么是财政系统编制?

什么是财政系统编制?处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财政部,2014)。
我国现行分税制财政系统编制框架由1994年分税制改革奠定:80年代,财政承包制确定了地方政府“剩余霸占者”的地位,使额外增加的财政收入归地方所有,但中心政府没有任何办法得到增量收入,乃至频年向地方借款,中心财政濒临“破产”。
分税制改革的紧张目的在于有效旋转“两个比重”持续低落的不利局势,确定中心财政在全体财政分配中的主导地位,因而具有很强的收入集权特色,对付地方利益产生了巨大冲击(贾俊雪,2014)。

怎么理解“政府间”?可分为中心和地方、省以下——与行政管理系统编制相适应,现行财政系统编制遵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中心政府仅与省级政府进行进出划分和转移支付等系统编制安排,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由各地省级政府在中心辅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形确定(财政部,2010)。

怎么理解“政府间财政关系”?4个基本要素:事权、支出任务、财权、财力(新华社,2013),对付这四者,较普通的阐明为(白景明,2015):

“事权”,是指政府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行政事务管理的权力,表示政府活动的范围,大略说便是一级政府“该干什么事”。

“支出任务”,是指政府承担履行事权的支出任务和责任,大略说便是“办事谁掏钱”。

“财力”,是指政府在一定期间内拥有的货币资源,包括本级税收、非税收入、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各种债务收入等,大略说便是“拥有多少钱”。

“财权”,是指政府筹集和得到收入的权力,包括税收权、收费权、发债权等,大略说便是“收钱的权力”。

(二)央地支出(事权、支出任务)划分,怎么改?

支出划分,划什么?即财政事权和支出任务划分,也便是事该由哪级政府干,钱该由哪级政府出(刘昆,20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任务相适应的制度”,官方解读为“多级政府体系下,在明确政府间事权的根本上,界定各级政府支出任务,才能划分财政收入,再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高下级的财力余缺,补足地方政府履行事权存在的财力缺口,实现“财力与事权相匹配”,这是确保全体财政系统编制有效运转的一定选择(新华社,2013)”。

一样平常怎么划分?政府间财政事权紧张按照三个原则进行划分。
一是受益范围原则。
如果某项支出对区域外的其他地方产生影响,具有一定外部性,就应该由更高等次确当局承担。
二是信息繁芜程度原则。
信息获取和处理越繁芜、越可能造成信息不对称的事务,越应由地方特殊是基层政府卖力。
三是调动积极性原则。
财政事权划分要充分表示权责匹配,有利于各级政府积极主动履行职责和勉励相容,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刘昆,2020)。

实际怎么划分?在分税制改革中,中心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任务划分基本沿袭了改革前的格局,除国防、外交、重大基本培植外,紧张按照从属关系确定支出范围(刘昆,2020)。
2023年,我国中心财政收入占比46%,支出只占到14%,而地方支出却占到86%,现在的办法是中心财政收入拿出30多个百分点转移给地方(图20)。

划分怎么改革?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中心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任务划分改革的辅导见地》明确大方向:“适度加强中心的财政事权。
减少并规范中心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专家亦认同两大方向:一是减少地方政府的事权和支出任务,并相应增加中心政府的事权和支出任务(朱青,2024);二是减少事权“模糊地带”(尤其是共同事权)(杨志勇,2017;楼继伟,2018)。

(三)央地收入(财力、财权)划分,怎么改?

收入划分,划什么?以税收为主体确当局收入在政府之间如何安排(刘昆,2020)。

一样平常怎么划分?为避免扭曲市场并调动地方积极性,紧张按照税种属性划分各级政府收入。
常日将表示国家主权的税种划为中心收入,如关税、入口环节税收等;将税基较为稳定和地域化属性明显的税种划为地方收入,如房产税、市政税等;将税基流动性较强、地区间分布不屈衡的税种划为中心收入或中心按照较高的比例分享,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紧张税种常日作为中心收入或共享收入,共享时中心占比一样平常较高(刘昆,2020)。

实际怎么划分?我国一样平常公共预算口径下,税收收入方面,分为中心税、地方税和中心地方共享税,中心税包括入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海内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海洋石油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中心与地方共享税包括海内增值税(央地55分)、企业所得税(央6地4)、个人所得税(央6地4)。
地方税包括环境保护税、房产税、城镇地皮利用税、城市掩护培植税、地皮增值税、资源税、印花税、车船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教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方面,除了国有成本经营收入紧张由特定金融机构与央企上缴、中心占比较大外,专项收入、行政奇迹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成本经营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有偿利用收入与其他收入均以地方收入为主。
2023年,我国中心财政收入占比46%,低于地方;但从趋势看,地方在2016年营改增后失落去主体税种,当前占比低于2016年(图21)。

划分怎么改革?专家认可“地减央增”,强调减少事权“模糊地带”:当前地方财力和事权并不匹配,央地财权事权不匹配或是导致地方依赖卖地收入的主要缘故原由(李彤霞,刘天琦,2013),提出明晰央地财政支出任务、合理划分央地税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需健全地方税(杨志勇,2016;刘尚希,2018;马海涛,2024),但大条件是央地财力格局总体稳定(楼继伟,2013;马海涛,2024),完善以共享税为主体的收入划分模式仍是主流声音,让地方有独享的税种的分税思路或需转变(杨志勇2016;马海涛2024)。

(四)转移支付,怎么改?

转移支付是什么?以各级政府之间以及辖区之间所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根本,以实现公共做事均等化为主旨而实施的一种财政资金或财政平衡制度。
2023年,地方一样平常公共预算本级收入22万亿,个中本级收入11.7万亿,占53%;而中心对地方转移支付高达10.3万亿,占47%。

转移支付紧张分为三类:一是一样平常性转移支付。
包括均衡性转移支付等,紧张用于均衡地区之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日常运转和加快区域折衷发展。
一样平常性转移支付属于无条件拨款;二是共同事权转移支付(2019年新设,暂列一样平常性转移支付项下,待今后修订预算法时再作调度)。
包括城乡责任教诲补助经费、学生帮助补助经费、就业补助资金等;共同事权转移支付紧张用于中心和地方共同事务;三是专项转移支付。
包括村落庄振兴专项资金、教诲发展专项资金等。
专项转移支付紧张用于中心委托事务以及须要勾引和鼓励的地方事务。
2023年,一样平常性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47%,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占转移支付总额的36%,专项转移支付(包括分外转移支付等)占转移支付总额的17%。

转移支付怎么改革?专家普遍认为,需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均衡性转移支付。
过程中要避免逆向勉励、削弱对地方的掌握等,应共同考虑税收分享(吕冰洋,2024;李华,2018)。
可以考虑将规定资金利用方向,但不指明详细用场的分类转移支付作为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紧张方向(吕冰洋,2024),还可考虑提升地区间对口增援的地位,将横向与纵向转移支付系统编制领悟(杨志勇,2024)。
部分专家认为,目前中心财政集中程度不高,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更主要的是如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而不是大规模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楼继伟,2013;朱青,2024)。

(五)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怎么改?

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因此上央地财政关系的延伸,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实施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由省级政府在中心辅导下,结合本地实际自行确定(刘昆,2020)。

既有的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改革,较范例的省直管县(省财政与市、县财政直接联系,开展干系业务事情)和乡财县管(以州里为独立核算主体,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州里财政进出)。

未来的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改革,2022年5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系统编制改革的辅导见地》已给出清晰方向——“适度增强省级调控能力”(图23)。
包括:

收入划分方面,结合各税种税基分布、收入规模、区域间均衡度等成分,合理确定各税种分享比例、对非税收入可采纳总额分成、分类分成、增量分成平分享办法,逐步加以规范。
当前,市县级政府税收分成具有如下特色:(1)分成模式多样。
譬如,广东省为“总额分成”, 江苏省为“增收分成”,湖南省和贵州省都将某些重点企业的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作为省级固定收入,山东省则在分税制的系统编制中嵌套了包干制的内容,陕西省为调动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还建立了差别化的增收勉励机制。
(2)分成比例区域差异明显。
个中,东部地区市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普遍高于中部和西部(宋丽颖,张安钦,温军,2022)。

支出划分方面,适度强化教诲、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戒备和督匆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方面的省级财政事权。
省级政府要参照中心做法,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财政事权划分原则合理确定省以下政府间财政事权。
并根据省以下财政事权划分、财政系统编制及基层政府财力状况,合理确定省以下各级政府支出任务,避免将过多支出任务交给基层政府承担(丛树海,2022)。
可逐步探索债务额度的市场化配置机制。
将债券发行权下沉至有条件的市县政府,由市场机制决定债券的发行,依赖市场力量进一步提高债务资金的利用效率(朱星姝,胡玥,2024)。

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资金分配应与下级政府供应基本公共做事的成本相衔接等。

四、其他怎么改?

踏实戒备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负责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合营,形成推动化债协力——财长蓝佛安《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心决算的报告》

合理确定国有成本收益上交比例,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前财长刘昆《健全当代预算制度》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履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事——习近平总布告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一)地方债:稳投资,防风险

2028年前仍是地方债/城投债到期高峰,届时也将验收“十年化债”成果,意味着“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或仍是未来数年地方债总基调。
6月25日,审计署公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心预算实行和其他财政进出的审计事情报告》,分解了地方债的两大详细方向:

一是显性债(紧张是专项债)稳投资。
扩投资干系举措未有效落实……专项债项目安排不科学,国家发展改革委将 283个未完成可研报告审批或不符合成本金比例哀求的项目纳入准备项目清单,财政部将 522个缺少要素保障乃至已歇工的项目纳入项目库。
截至 2023年底,个中 522个项目 279.24亿元债券召募资金当年即闲置或被挪用。
部分专项债项目未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52个地区 597个得到 2023年专项债资金的项目,至 2023年底政府累计投资 6006.34亿元,很少吸引民营成本;

二是隐性债防风险:地方债务管理不足严格。
审计19省市创造,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仍有 2方面隐患:一是违规举告贷务尚未全面停滞。
24个地区所属国企通过在金融资发生意营业所违规发行融资产品、集资借款等办法向社会"大众融资,至 2023年底余额 373. 42亿元,紧张用于支付到期债务、发放职员人为等,形成政府隐性债务112.58亿元。
二是拖欠账款有所新增。
10省市56个地区在按哀求建立拖欠台账锁定存量后,2023年3月以来又新增拖欠 76.31亿元,个中 5个地区在无预算安排、未落实资金来源的情形下安排车站等项目培植,新增拖欠69.5亿元。
此外,还有 7省 30个地区通过直接销账、将无不合欠款改为有不合欠款等办法,虚报 2023年完成存量了债53.28亿元。

现行国企利润上缴分为两条线,以央企为例:一是特定金融机构与央企(烟草总公司、中投、五大行、央行等),利润直接缴入一样平常公共预算(第一本账,即公共财政),分红率>30%(以五大行为例);二是实体央企,利润的0%~25%先缴入国有成本经营预算,国有成本经营预算收入的50%再调入一样平常公共预算(第一本账)→分红率=0%~25%50%=0%~12.5%,与金融央企差距较大。

(三)社保:渐进式延迟退休应对养老金进出抵牾

从发达国家履历看,GDP增速越高,社保基金保险费收入占GDP的比重方向于越低,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速放缓,社保包袱将趋于加重(图26)。

如果没有财政补贴,我国养老金进出抵牾10年前已现:据人社部,除2020年当期疫情冲击外,近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呈增长趋势(2019~2023年当期结余分别为3691亿,-6925亿,3974亿,4289亿,6521亿)。
但若剔除财政补贴,2014年以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存在进出抵牾,2022年当年财政补贴额高达7105亿元。

渐进式延迟退休将改进养老金进出抵牾。
据社科院天下社保研究中央2019年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对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测算,比较基准方案2028年涌现当期结余为负值的情形,延退情景推迟了2年,于2030年涌现收不抵支;在基金累计结余上,延退情景将于2042年涌现耗尽的情形,比较基准方案延后7年。
(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预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28年收不抵支,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2020年底中心有关部门组织编写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也指出“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估量到2029年当期将涌现收不抵支,到2036年旁边累计结余将告耗尽”。
社科院天下社保研究中央测算延退方案设计为:过渡期为30年,分为两个阶段,前15年(2022-2037年)女性工人退休年事将由50岁提高到55岁,后15年男女同步提高退休年事,到2052年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

参考文献(限于篇幅,列出核心引用50篇):

[1] 楼继伟.40年重大财税改革的回顾[J].财政研究,2019,(02):3-29.

[2] 楼继伟.深化事权与支出任务改革推进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当代化[J].财政研究,2018,(01):2-9.

[3] 钟轩.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最新力作——《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正式出版[J].中国资产评估,2013(09):2.

[4] 刘昆.健全当代预算制度[J].中国财政,2022,(23):4-7.

[5] 刘昆.我国的中心和地方财政关系[J].中国财政,2020,(20):4-9.

[6] 蓝佛安.分税制取代包干制是我国财政系统编制改革的一次飞跃[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7,(02):58-61+66.

[7] 朱青.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的构想[J].财贸经济,2014,(05):5-13.

[8] 朱青.论“新发展格局”下的财税改革[J].财贸经济,2021,42(05):31-42.

[9] 朱青.论优化我国税制构造的方向[J].税务研究,2021,(10):5-9.

[10] 吕冰洋.论推动国家管理的税制改革[J].税务研究,2015,(11):13-18.

[11] 吕冰洋,李昭逸.以改革试点推动全局财税系统编制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03):13-22.

[12] 吕冰洋.中国财政的“中体世用”[J].财政研究,2022(11):31-35.

[13] 郭庆旺.论加快建立当代财政制度[J].经济研究,2017,52(12):19-21.

[14] 赵志耘,郭庆旺.税制改革剖析的理论根本[J].税务研究,2001,(03):45-52.

[15] 郭庆旺.新时期的财税改革[C]//《IMI研究动态》2018年第二季度合辑.中国公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2018:4.

[16] 白景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提质增效支撑适度加力[J].公民论坛•学术前沿,2024,(03):74-82.

[17] 白景明,朱长才,叶翠青,等.建立事权与支出任务相适应财税制度操作层面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43):3-91.

[18] 白景明.央地收入划分关系重构[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5,(12):70-73.

[19] 白景明,张学诞,于长革,等.东北地区政府间事权与支出任务划分改革研究[J].财政科学,2018,(03):29-41.

[20] 高培勇.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履历和基本规律[J].中国财政,2018,(17):60-71.

[21] 高培勇.新时期中国财税系统编制改革的理论逻辑[J].财政研究,2018,(11):11-16.

[22] 高培勇.当代财税系统编制:观点界说与基本特色[J].经济研究,2023,58(01):4-17.

[23] 高培勇.论完善税收制度的新阶段[J].经济研究,2015,50(02):4-15.

[24] 高培勇.“根本和支柱说”:蜕变脉络与前行态势——兼论当代财税系统编制的理论源流[J].财贸经济,2021,42(04):5-19.

[25] 刘尚希,白景明,傅志华,等.高度当心风险变形提升驾驭风险能力——“2017年地方财政经济运行”调研总报告[J].财政研究,2018(03):2-13+30.

[26] 杨志勇.财富不雅观、共同富余与公共政策[J].财经智库,2021,6(06):103-124+144.

[27] 杨志勇.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编制的中国税制改革[J].改革,2020,(07):67-81.

[28] 杨志勇.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的目标:建立健全中国式当代财政制度[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4,(03):3-12.

[29] 杨志勇.新一轮税制改革:培植中国特色当代税制[J].国际税收,2024,(03):3-8.

[30] 杨志勇.中国财政40年:不雅观念与变革[J].财贸经济,2018,39(10):5-16.

[31] 杨志勇.重新认识中心和地方财政关系[J].地方财政研究,2017,(10):54-60+66.

[32] 杨志勇.面向共同富余的中国税制改革[J].改革,2022,(03):1-9.

[33] 马海涛,孟晓雨.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培植的税收优化路径研究[J].税务研究,2022,(08):5-12.

[34] 马海涛,姚东旻,孟晓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税改革的重大造诣、理论履历与未来展望[J].管理天下,2022,38(10):25-44.

[35] 马海涛.分税制三十载再动身财税系统编制改革谋新篇[J].中国财政,2024,(02):1.

[36] 马海涛.共同富余目标下的财税系统编制改革取向[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8(02):18-21.

[37] 马海涛.以税制改革做事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J].国际税收,2024,(03):9-14.

[38] 马海涛,彭章.近十年的财税系统编制改革——发展进程、紧张内容及政策亮点[J].财政科学,2022,(09):5-13+31.

[39] 傅志华,赵福昌,李成威,等.地方事权与支出任务划分的改革进程与问题剖析——基于东部地区的调研[J].财政科学,2018,(03):17-28+41.

[40] 白彦锋.分税制改革30周年背景下对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的思考[J].财政监督,2024,(10):23-28.

[41] 白彦锋,邱璇璇,张静.我国当前成品油消费税改革的方案选择[J].税务研究,2015,(04):52-58.

[42] 高阳,李平.部分OECD国家消费税的特色及借鉴[J].国际税收,2015,(05):18-24.

[43] 邱利莎.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税与司帐,2003,(05):32-34.

[44] 李烝.国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启迪[J].中国财政,2015,(16):22-25.

[45] 郭天文,杨芳.中外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比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04):102-105.

[46] 赵莲珍.从德国消费税制谈我国消费税改革[J].山东税务纵横,1996,(04):53-54.

[47] 唐明,王亚男.中韩消费税改革比较及启迪[J].地方财政研究,2020,(04):93-103.

[48]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课题组,靳东升,龚辉文,等.消费税征收环节及收入归属的国际比较研究与借鉴[J].国际税收,2015,(05):6-10.

[49] 杨晓妹,唐金萍,王有兴.消费税改革与地方财力均衡——基于后移征收环节与调度收入划分的双重视角剖析[J].财政研究,2020,(10):89-101.

[50] 崔惠玉,王宝珠.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的政策效应剖析——基于三种收入分享方案的仿照[J].财政科学,2022,(08):63-75+160. [51]

附录:税制改革的学界共识

(一)消费税:“优率扩围,后移下划,财力均衡”

对付优率扩围:朱青(2021)、白彦锋(2023)、谷成(2024)认为需加强非必需品、奢侈品及做事业课税;白彦锋(2023)还支持增加对含糖饮料等项目的课税,积极应对老龄化。
岳树民(2024)支持通过消费税征收范围和税率调度,适度增加消费税收入,进一步发挥好消费税在调节消费、收入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功能和浸染。
杨志勇(2020)则支持大幅度降落消费税,以让更多的入口中高档消费品为国人所消费,给海内生产的中高档消费品以更多机会。
李建军 等(2021)认为,履行消费税扩围,将更多的奢侈商品和做事、高耗能高污染的商品纳入征收范围,例如高档箱包、高档服装、高档家具、一次性包装物、高能耗家电等,使高收入高消费群体和具有较大负外部性的消费包袱更多税收;考虑对在一定价格标准之上的豪华汽车加征3%~5%的消费税,使购买豪华汽车的高收入者包袱更多的税收;对单价超过一定水平、属于奢侈消费品的高档白酒和红酒设定更高的消费税税率,使消费高档酒类的高收入者包袱更高的税收;将成品油消费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比例计征,增强成品油消费税的弹性,以更好发挥成品油消费税的节能减排浸染。

对付后移下划:后移而言,生产地原则与消费地原则是学界研究热点。
若征税发生在零售环节,消费者的税收可见性更强,这种征税模式增强了税收对消费者选择产生的影响 (Goldin 和 Homonoff,2013)。
苏国灿等(2016) 提出在税源监管较好情形下,将消费税的征收环节由生产环节转移至消费环节,可以有效地抑制应税消费品消费,纠正负外部性,同时还能大幅提高消费税税收收入。
吕冰洋(2015)认为,消费税调节征收范围和税率相比拟较随意马虎,征税环节的调度难度较大,可以根据征税工具的管理难度来确定征税环节。
朱青(2024)也认为,消费税后移至零售环节征收,将给征管提出更高哀求,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不是所有消费税征税工具都能实现的。
详细到税目,吕冰洋(2015)支持烟、油在批发或零售环节课税,酒仍应放在生产环节课税;白彦锋(2015)认为,成品油消费税多环节征收方案既在炼厂和批发企业之间构建起税收稽核关系,又有助于减少税收漏洞、遏制税收流失落,更可担保税收收入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借鉴日本等国的征收履历,生产发卖环节征收的成品油消费税由中心和地方共享,别的环节征收的收入划归地方。
赖明勇等(2008)剖析燃油税征收环节差异对经济、节能和减排的影响,创造燃油税零售环节征收的经济丢失最小,但节能环保效果一样平常,而生产环节征税的环保效果显著,但是经济丢失较大。

下划而言,不少学者认为消费税适宜改造为地方税(贾康,2014;朱青,2014;许建标,2018;李建军和屈丁林,2020),他们分别从事权与支出任务匹配(贾康,2014)、财政收入功能(朱青,2014)、地方勉励机制(林颖和欧阳升,2014)等角度剖析了消费税作为地方税的上风。
也存在截然相反的见地。
一些学者从消费税经济属性角度剖析,认为消费税的纠正外部性功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取向和税基流动性,限定了消费税成为地方税种的可能性(冯俏彬,2017;洪小东,2018)。
也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折中不雅观点,认为直 接将消费税划为地方税过于激进,不利于税制改革与财政系统编制改革协同推进,而且不符合消费税自身职能定位,不利于中心宏不雅观调控能力的发挥,因此主见将消费税作为中心与地方共享税,并提出了“收入分成”(欧阳天健,2019)和“税基共享”两种划分办法(杨志勇,2013;储德银等,2015)。
李建军 等(2021)认为,应积极稳妥地推进消费税零售环节征收,收入划归地方政府(紧张为省级政府),使其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对付财力均衡:孟莹莹(2016)假设消费税改为地方税,征收环节改在零售环节,测算消费税改革对地方财力均衡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证明了消费税改革有利于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促进地方财力均衡。
蒋云赟和钟媛媛(2018)同样假定消费税税收收入划归地方,从不同消费品行业角度,研究两种征税原则对地方财政收入均衡程度的影响,其测算 结果认为消费税应该根据不同税目选择消费地原则,或生产地与消费地相结合原则的分配方案。
李建军和屈丁林(2020)对消费税零售环节征收的测算创造,征收环节后移导致税收在省际间分布更加均衡,并将此作为消费税适宜成为地方税的情由。
高培勇和汪德华(2016)和谷成等(2020)认为要发挥消费税下划地方以缓解央地间财政纵向失落衡的浸染,必须同时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进而规避因地方消费品生产能力差异而引致的税负输出问题,以及地区间消费税恶性竞争征象(茅孝军,2020)。

(二)增值税:“简并税率,统一对待,优化退税”,原则有不合

对付简并税率:增值税的实质是税收中性,任何使得增值税对经济行为扭曲加重的制度都有损增值税实质(泰特,1992)。
杨小强(2022)对天下上152个国家(地区)的增值税税率档次进行统计创造,实施一档税率的占38.8%,实施两档税率的占24.3%,两者占总数的63.1%。
朱江涛(2024)认为,税率尽可能简并,实施两档乃至单一税率。
比如,把现行6%和9%两档低税率统一提升到10%,把13%的基本税率下调至10%,实施单一的10%税率。
刘佐(2023)认为,目前中国增值税13%的基本税率偏高了一些,可以降落到10%,并根据中国的经济、财政情形逐步履行。
为了改进民生,也可以先行适当降落粮食、食用植物油、燃料和药品等公民生活必需品的适用税率;王建平(2023,2024)支持进一步简并增值税税率档次、降落增值税基本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全面降落增值税税负水平。
何辉等(2022)认为,增值税税率档次多,加重其税收中性不能有效实现的程度。
我国实施增值税三档税率以及“零税率”政策,增值税多档税率会使部分纳税人产生“抵扣偏差”,涌现“高进低销”和“高销低进”的增值税核算征象,会扭曲增值税链条上商品或做事的价格,降落资源配置效率,使得增值税的中性难以有效实现,从而带来经济效率的丢失,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刘柏惠等,2019)。
增值税三档差别税率和“零税率”增加了税制的繁芜程度,会引起税收对经济的扭曲,与增值税中性相背离。
熊惠君(2023)建议,首先,进一步降落生活必需品的优惠税率。
我国现阶段对农林牧渔产品、水的生产和供应等生活必需品已经适用了一定的优惠税率,如农林牧渔产品、水的生产和供应适用9%的税率。
但我国存在6%、9%以及13%三档税率,食品却适用13%基本税率。
可以考虑进一步降落生活必需品的税率,将食品的税率下调至9%,水的生产和供应的税率则进一步降落到6%。
其次,进一步扩大我国适用优惠税率的生活必需品范围。
例如,将居民用的纺织品、煤炭产品、燃气等的税率进一步下调。
本文认为,这紧张是由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纺织品、煤炭产品、燃气具备了生活必需品的特色,因此,这些产品也逐步成为了生活必需品。
建议将居民消费的纺织品、煤炭产品的税率下调至9%,民用燃气则进一步降落到6%。

对付统一对待:朱江涛(2024)认为,在增值税两类纳税人划分上,取消按征收率课征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一律作为一样平常纳税人对待。
万莹 等(2021)建议将我国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与小规模纳税人占比挂钩,设定将小规模纳税人占比逐步降至50%旁边的改革目标。
王建平(2022,2023)认为,小规模纳税人的比重偏大,制约了增值税抵扣机制的运行效率。
详细应采纳分大类制订小规模纳税人的划分标准;支持减少增值税免税、差额征税和大略单纯计税办法,拓宽增值税税基;可将银行借款利息等纳入抵扣范围,实现进项税额的彻底抵扣(王建平,2022)。
刘佐(2023)认为,一样平常纳税人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以便更好地通过进项税额抵扣制度减少重复征税和逃漏税,促进经济发展和家当构造优化。
至于收入比较少、须要适当照顾的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可以通过设置免征额、降落征收率等办法处理;应该及时清理过期的和其他不适当的优惠(如某些减免税、进项税额加计扣除等),由于这些做法不仅不符合增值税的“链条”事理和中性原则,而且不利于规范税制、增强透明度、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

对付优化退税,研究紧张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设计。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办理了企业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不一致的制度抵牾,打通了增值税抵扣链条,降落了企业税收包袱,是一项表示税收中性的税制安排。
但是,部分研究通过比拟国际通畅的留抵退税政策和实践履历指出,我国前期实行的留抵退税政策还存在退税范围窄、比例低、韶光长,且只退增量不退存量等问题,须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危素玉,2021;王建平,2021)。
樊勇(2022)认为,结合增值税减税改革趋势,进一步推进增值税抵扣结果处理办法改革,扩大留抵退税的范围,从根本上理顺增值税抵扣链条税负传导的有效性,切实减少增值税中间环节的税负。
岳树民(2023)认为,通过增值税的不断改革完善,将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制度化,便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制度型轻税、制度化长效机制。
二是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履行将企业通过抵扣销项实现的未来收益,提前到当期兑现,增加了企业当期现金流,降落了财务本钱,勉励了企业投资行为,显著提升了企业代价(吴怡俐等,2021;黄贤环、杨钰洁,2022)。
何辉等(2022)指出,现有留抵退税制度还存在条件限定及行业范围限定问题。
纳税人的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是享受留抵退税限定条件之一,该项门槛的设定忽略了纳税信用等级为M的新设立企业。
三是增值税留抵退税财政分担机制。
部分研究认为企业多样化经营和统一市场环境,造成企业增值税销项与进项的地理区位分离,而现有的退税制度设计又是由企业向所在地申请退税,完备由退税发生地财政承担的制度安排不尽科学,须要改革完善先行留抵退税分担机制(刘怡、耿纯,2020;吴怡俐等,2021)。
聂海峰等(2023)认为,对付跨地区交易形成的留抵,增值税收入归属和留抵退税包袱的不一致导致地区税收输出:退税企业所在地政府若对政策性成分或企业经营不善形成的留抵给予退税,未来无法收回的退税资金会成为对供应商企业所在地政府的补贴。
进一步地,在地区之间普遍存在利用税收返还进行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参与留抵退税资金分担,可能导致各地增值税收入都低落。
利用地区投入产出表数据仿照测算表明,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税按照消费地原则分配可以供应企业所在地包袱留抵退税的资金。
待增值税立法明确留抵的处理办法后,须要考虑建立长效化的留抵退税包袱机制,确保退税包袱和税收收益相匹配。
地方分成部分的增值税改按消费地原则确定归属,不仅可以实现增值税税收和税源的同等,也可以弱化地方政府为争取流动性税基而进行无序竞争的勉励,理顺地方之间的财政关系。

对付原则不合:不少学者呼吁将增值税收入分配的生产地原则改为消费地原则,以消费地为我国地方增值税收入的归属地(黄夏岚等,2012;龚振中等,2017;刘怡等,2021),并提出我国实现消费地原则的增值税制度改革方案(杨帆等,2014;吕冰洋等,2015;刘怡等,2016;龚振中等,2017),但并未对最佳改革方案达成明确的共识。
宋珊珊等(2023)认为,为了留住税源,生产地政府会竭力阻挡本地企业向外地迁移,从而阻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在消费地原则下,由于增值税收入归属消费地政府,因此,企业的迁入或迁出并不直接影响生产地政府所得到的增值税收入,从而可以避免或降落地方政府对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滋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进而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朱江涛(2024)认为,在收入分配上,应坚持生产地征税原则,努力匆匆使增值税收入分配均衡合理,同时适当提高省以下地方政府分享比例,增强其财政自给能力……按生产地原则征收增值税,使得不同环节和区域的企业都可向当地政府缴纳本环节增值税,能够较好地保障企业所在地政府财政收入,增值税收入分布相对均衡。
闫晓茗(2016)认为,现行增值税还不是完备的消费型增值税。
为较彻底地肃清重复征税,推动我国增值税与国际通畅的老例接轨,为构造性改革创造更加有利的税制环境,应逐步建立涵盖更宽税基的增值税税制。
蒋震(2022)认为,为更好地引发中心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将终极消费环节的增值税划为地方税,中间产品增值税划为中心税。
(王建平,2023;李建军等,2022;耿纯等,2022)认为,我国目前按照生产地原则确定的增值税分配办法使得增值税向生产地集中的趋势日益突出,导致勉励扭曲、地区财力差距扩大,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培植等问题。

(三)个税:“改进分配、合并扩围”,地位有争议

对付改进分配:关于个人所得税公正目标的实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紧张表示在以下方面(李旭红郭紫薇,2021):在对成本和劳动征税方面,Warren 等(1975)认为不能通过消费指标衡量纳税人的实际负税能力,提出在将缩小贫富差距作为公正税收制度目标的情形下,增加对投资的征税可能是更好的做法;Koenig 等(2013)和Moscarola 等(2020)提出应避免将税负过分集中于劳动所得,而该当将税收包袱转移至成本所得,提高对成本征税以提高税收公正性;黄凤羽 等(2018)提出为实现税收公正、勉励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勉励劳动所得,平衡其与成本所得之间的税负。
在税率方面,Stephenson 等(2019)环绕比利时等五个欧洲国家对单一税率和累进税率再分配效应进行剖析,创造累进税率对付减少税收不公正的效用强于单一税率。
在税前扣除方面,刘蓉 等(2019)利用基尼系数法和帕累托剖析法对收入再分配效应进行评估,提出应加大对高收入者非劳动收入的调节力度,建立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浮动机制。
对付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分配效应(岳树民和卢艺,2011;岳希明和徐静,2011;尚玮和王志杨,2013),紧张不雅观点是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的分配效应有限,其缘故原由在于均匀税率过低。
对付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和设计,提出该当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公正性(高培勇等,2017;杨斌,2017;朱为群,2017);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落了劳动分配份额(郭庆旺和吕冰洋,2011)。
马海涛(2023)认为,应缩小劳动所得与成本所得的税率差距。
郭庆旺(2018)、马海涛(2023)赞许提高起征额,照顾中低收入人群。
朱青(2021)认为不应盲目降落个税最高税率,杨志勇(2021)也认为对最高边际税率以及高税率所对应的群体定须要特殊谨慎,以防误伤真正发展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付超高收入者,可以直接适用更高的边际税率,也可以额外征收富豪税。
(刘蓉、林志建,2019)认为,个人所得税的税制设计可以考虑加大对基本人为收入和年终奖收入等的调节力度,由于基本事情和年终奖收入对基尼系数的影响变革不大,且增加收入会拉大收入差距。

对付合并扩围:朱青(2021)认为,综合所得的范围越大越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目前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较低的缘故原由是:国外“二元所得税”实施的是劳动所得高税、财产所得低税,而我国目前实施的是劳动所得高税、财产所得免税;下一步要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关键还是要规复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征税。
为防止对金融体系造成较大的冲击,可分步履行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征税。
岳树民(2024)也认为,应逐步扩大综合课征范围,首先考虑是否把金融所得纳入综合课征。
储德银(2023)建议,科学界定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与分类征收的内容与边界,探索考试测验将个人成本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收范围。

对付地位争议:吕冰洋(2015)认为,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浸染不应被高估;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议改革个人所得税并将它作为省级政府主体税,完备可以知足省级政府的财政支出须要。
杨志勇(2020)认为,考虑到当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紧张缘故原由是初次分配的不合理,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须要通过其他方法来办理,而不是靠个人所得税改革。
赵志耘、郭庆旺(2001)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税制特色不同,特殊是个人所得税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相对不那么主要,而且发展当代的、有效的税务管理,培养公民的“税收是当代文明社会的代价”,这种意识仍旧是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详细内容详见华创证券研究所7月23日发布的报告《【华创宏不雅观】新一轮财税系统编制改革:任务、脉络与共识——深化改革学习系列一》。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