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4年,日本Air Tight (胆皇)推出全新 ATM-1 2024 edition 版本立体声功放。2024年8月喷鼻香港高等视听展是其首次在中国展示, Air Tight社长三浦裕师长西席亲临展会现场。作为Air Tight 第二代当家人,三浦裕师长西席从小在受父辈的影响下和音乐的熏陶下终年夜,对音乐有着极致的追求。他曾在美国从事商贸活动,但为了传承Air Tight 品牌并将它分享给全天下,三浦裕师长西席早在十余年前就接手Air Tight。承载其父亲也便是Air Tight创始人三浦笃师长西席的毕生技能和电子管音频设计理念,三浦裕师长西席亲自参与设计了 ATM-300R胆机、PC-1 coda唱头、ATE-3011唱头放大器和ATC-7旗舰电子管前级等产品。
而全新 ATM-1 2024 edition 版本(以下简称为ATM-E),则是1986年发布的EL-34电子管立体声功放ATM-1最新改良版本,38年来仅升级了两次。Air Tight对的品质追求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境界,创业伊始的第一个产品正是以在环球音响界受到好评马兰士9为原本的立体声电子管功放ATM-1,同样是用EL34电子管,但一经推出就震荡全体发热界,当年就在美国威信杂志上榜,好评如潮。上一次升级还是在2006年,在Air Tight成立20周年时发布的ATM-1S,这台电子管功放目前早已停产且卖断货,可见Air Tight设计之成熟远非一样平常电子管合并机可比。直到ATM-1 E的发布,也是38年来最大的一次升级。
大概很少有电子管音频厂家能像日本Air Tight那么执着了,三十多年如一日只生产几个成熟的型号,把声音做到极致,他们不轻易改款便是由于本身设计出来的产品就很成熟,就犹如135相机鼻祖徕卡M系列旁轴相机,自从1953年至今七十余年中只推出第十一代,还是不能自动对焦的,您能说徕卡不思进取么,旁轴代表徕卡的精髓。而作为音响发热友,最热衷的电子管音频器材的,日本的发热友说自己排第二,恐怕没有其他国家的发热友敢说第一。上世纪八十年代数字录音与晶体管功放的崛起,大批仿照器材、电子管产品逐渐走向历史舞台。随着可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晶体管音频类产品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九十年代在中国有套音响乃至好比今有台豪车还值得炫耀,唯独日本的发热友对电子管音频产品不离不弃,这就给了日本电子管音频类产品有高哀求的厂家良好的生存空间。Air Tight便是在晶体管普及时代逆流而上并取得辉煌造诣的电子管音频品牌,创始人三浦笃师长西席早就被The Absolute Sounds“发热天书”列入“发热名人堂”。
EL34电子管是最为遍及型的电子管,是电子管机的根本,是最随意马虎做却是最难做好的,由于市情上同类产品太多了,Air Tight 对音响品质的追求和执着、达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之境界,比较前两代产品,ATM-1E继续了创业型号的名称,同样搭载 EL-34 电子管,重新构建线路,升级成适宜当代高清音乐时期所需 的EL-34 电子管放大器。
ATM-1E利用的电子管与前两代产品险些没有变革,包括前级的 1 支12AT7和 2 支6CG7以及后级利用的 4 支 EL-34,与前两代产品基本都一样。但内在的线路这次做了大升级,比如滤波电容与容量,音频电容、电阻都做了大升级,原来的小扼流圈升级为大扼流圈,电源变压器以及输出变压器容量增大等。输出变压器和扼流线圈采取了质量可靠声音本色卓越的田村落制品。ATM-1E采取固定偏压设计,可在顶部面板进行偏压调度。厂方对付音频旗子暗记通过的元件,均逐一进行聆听测试后严格挑选并配置,加上所有布线、焊接均为手工完成,并未利用印刷电路板。而胆机不同于可自动化生产的晶体管机,声音的质量哀求便是每一台机器都做测试和调声,Air Tight所有的机器都是全手工搭配焊接,这不仅是是费时费力,对员工的技能哀求还很高,同时产能不可能太大,出厂之前还以做100小时的老化,之后再做检测,合格方可出厂。
机壳设计方面,ATM-1E 采取兼具强度与声学合理性的单体构造。前面板采取厚实的铝制面板,而底板则利用钢板并经由亮铜电镀处理。前面无螺丝头外露的设计亦是外不雅观上的一大特色。为了杜绝整机旗子暗记输入的串扰,音频输入端子由上一代的前后各有一组RCA接口,改为仅在机器后部设一组 RCA 音频输入接口,但针对只有平衡输出的用户,亦可向厂方订制改换为 XLR(非平衡,2 pin 为热端)。
为了充分发挥 EL-34 的特点,ATM-1E版电路构造采取了 Leak-Mullard 型,在品质与输出之间达到平衡,同时选择了超线性接法,实现了 35W × 2 的输出。值得一提的是,ATM-1E标准配置的喇叭输出端子从前代产品仅为一组8Ω输出,升级为 4Ω 和 8Ω两组阻抗输出,也可选择改换为 16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