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前,包六斤与妻子、大女儿三人辗转唐山、通辽等地打工,三人月收入加起来不到8000元,还要供小女儿和小儿子读书,生活捉襟见肘。包六斤还患上了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他说:“在表面打工特殊辛劳,但也不敢回家,以前的破土房哪能住人,我们过年回来团圆都是上布告家住。”
图为包六斤家的新居
住房曾经是科右中旗的大难题,巴彦忙哈嘎查驻村落第一布告包文林先容,之前村落庄里大都是分散的危土房,下一次雨就掉一层泥,不仅留不住村落民,连干部见了心里都发虚。2017年易地迁居政策施行后,巴彦忙哈嘎查整村落都搬进新居,这个全苏木最困难的嘎查村落才看到脱贫的希望。在穷苦户易地迁居补贴和危房改造补贴政策帮助下,包六斤没花一分钱就得到一套装修完好的70平米新居。有了屋子,包六斤一家终于结束了在外流落的打工生活。
然而扶贫不是一锤子买卖,只分房不助产,穷苦问题究竟难以根治,为进一步帮助穷苦户增产增收,当地打出了一套“做牛文章”的组合拳。除了易地迁居脱贫一批,还要发展牛家当致富一批。包六斤仔细给算了一笔账:“17年政府免费发了5头根本母牛,18年我卖小牛犊收入4万元,又用这笔钱买回10只羊。同年,政府接着补贴了4头根本母牛,现在家里每年能有十几个小牛犊,羊也增加到了30多只”。如今包六斤家一年养殖和种玉米的收入可达20万。
图为包六斤与妻子通过微信群浏览牛羊信息
据先容,在政府2017、2018年两次家当扶持下,巴彦忙哈嘎查已经繁殖了1000多头牛犊,共有5000多头牛。党支部布告黄金宝面上难掩喜色:“以前村落里有四五十户都在表面打工,现在都回来养牛,一年下来均匀每户能有10万旁边的收入,以前的80多户穷苦户早已全部脱贫。”
提及下一步操持,包六斤坦言,还想把“牛奇迹”做得更大更红火。他准备十几天后等小牛犊长满四个月,就拉几只去鸿安牛市卖掉,再物色几只好母羊。
图为鸿安牛市商贩
“鸿安牛市”即为鸿安当代肉牛交易中央,是科右中旗环绕“做牛文章”加快推动肉牛家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果,也是当地打造肉牛百口当链发展的关键一步。每月逢1、4、7为牛交易日,市场内热闹非凡,既有科右中旗及周边各旗的村落民和“牛客”,还有不少商贩千里迢迢从四川、北京等地赶来收购优质牛羊。
开业以来,鸿安牛市牛交易2.5万头,羊交易26.9万只,总交易额超5亿元。据鸿安牛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磊先容,鸿安牛市大大缩短了周边村落民牛羊交易的运输本钱,交易中央统一为交易双方办理一卡通进行买卖结算,同时供应品种、价格、买卖源等大数据信息,还为交易双方供应多种形式的补贴政策。有效提高当地村落民的养殖积极性,促进肉牛养殖,实现交易收益最大化。据先容,当地穷苦户在牛市每卖一头牛可得100元现金褒奖、每买一头牛可得500元现金褒奖。当被问到愿不愿意把家里的母牛也送到鸿安牛市卖掉时,包六斤摇了摇头说:“根本母牛都是政府发的,养久了已经有感情了,舍不得卖”。
图为包六斤与家中养的根本母牛
目前科右中旗肉牛存栏已达32.6万头,肉牛养殖户达1.4万户。肉牛家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养殖技能也在不断提升。科右中旗东达百利舸城乡统筹家当园区项目在中宣部帮扶下,积极引进肉牛家当,发展当代化、机器化养殖模式,新建和改造养牛棚圈14栋,青贮窖6座,饲料加工车间2栋。未来操持共改造100栋牛舍,培植2万头犊牛养殖基地,估量园区总人口将达到1.5万余人,包括综合施策,转移穷苦人口入驻园区从事养殖业。副主任安洋表示:“希望园区能够发挥当代化养殖模式的示范浸染,把前辈的养殖模式推广到周边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