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要:广州美术学院收藏了一批1922年至1940年之间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原版老照片,拍摄内容以不同年份武昌艺专毕业生合影、旅行写生、文体活动等为主。
这批照片对付重新认识武昌艺专乃至湖北美术史、拍照史均具有主要意义。
本文以这批老照片作为切入点,在发掘干系文献史料的根本上,初步校勘参与拍摄的摄影馆,并从系科设置、旅行写生、校园建筑、文体活动四个层面稽核辨析重修武昌艺专办学进程的多少史事。

关键词: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老照片 传授教化 写生

Abstract: The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has acquired a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of Wuchang Art School, dating from 1922 to 1940. These photographs primarily document various annual cohorts of graduates, field sketching trips, and cultural and athletic activiti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ollection extends beyond its aesthetic value; it serves as a critical resource for re-evaluating the history of Wuchang Art School and contributes substantially to the broader narratives of art and photographic history in Hubei Province. This paper uses these photographs as a focal point to explore several historical aspects of the institution's operation. By delving into relevant archival materials, it preliminarily verifies the photography studios involved.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is structured around four key dimensions: academic department configurations, sketching excursions, campus architectural developments, and cultural and athletic events, thereby piecing together various historical episodes in the life of the Wuchang Art School.

Keywords: Wuchang Art School; old photos; teaching; sketching

从一批新见老照片看武昌艺专的办学进程与社会文化

广州美术学院校史编修室收藏了一批有关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的原版老照片。
这批照片拍摄制作于民国时期,从照片上所记年份可知,多摄制于1922年至1940年之间,尤以武昌艺专所处盛期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为主。
除极个别曾刊载于民国期间武昌艺专的干系出版物外,〔1〕绝大部分尚未公开,其代价于此可见。
这批老照片的直接效用,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武昌艺专办学进程中的多少片段,填补过往有关武昌艺专笔墨阐述以外的视觉形象的缺失落,同时对认识近当代湖北美术史、拍照史均具有主要意义。
鉴于照片拍摄与冲印技能的精良,甚或对其时其地湖北的社会文化、建筑景不雅观,乃至礼仪、衣饰等,亦不无参考代价。

相较于拍照本身所呈现的审美意见意义,本文更方向于着眼老照片的叙事性媒介功能。
或如罗兰·巴特所云:“拍照不疲倦地表现的是‘机遇’‘机缘’和‘实在的事物’。
”〔2〕于武昌艺专而言,定格于相纸之上的光影是早已消逝于烟尘中的可以被重修的历史事实。
本文在搜索干系文献的根本上,希求拂拭历史的尘埃,校勘参与拍摄的摄影馆,释读照片的历史片段,并借此重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的办学进程。

一、老照片与摄影馆考略

因地处九省通衢的优胜交通区位,又为民主革命“首义之城”,武汉在中国美术从传统向当代转型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高档美术教诲即为个中显例。
后人在回顾湖北近当代美术时,彷佛故意无意总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武昌美术学校)作为出发点。
〔3〕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成立于1920年4月,初名武昌美术学校,由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创办。
〔4〕学校设函授和中等两部,校址设于武昌芝麻岭演讲团侧,“于是海内里部始有艺术学校”,“武汉人士,以渐知艺事为学术之一端”。
〔5〕1922年8月改办专门部,更名为武昌美术专门学校。
1926年建成水陆街新校址,“于是教室、宿舍,及礼堂、办公、图书、游艺等室,分别部居,各适其宜”〔6〕。
1930年1月,遵照教诲部专科学校规程,改校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设第二分部于湖北宜都;次年8月,武昌校舍被日机炸毁,全校迁入宜都。
后因宜都靠近战区,再迁四川江津,在德感坝五十三梯租屋上课。
抗降服利后,于1946年迁回武汉,借汉口宁波同乡会作临时校址上课。
〔7〕1949年6月,与从开封南迁的中原大学文艺研究室合并,组建中原大学文艺学院。
1951年9月,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奉令分开中原大学,独立更名为中南文艺学院。
〔8〕1953年11月19日,中南文艺学院与华南公民文学艺术学院、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三校合并,将美术与音乐分开办学,分别成立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
〔9〕

广州美术学院校史编修室所藏这批武昌艺专老照片是2006年由学院图书馆转入,此前一贯藏于图书馆。
其来源,当属从武昌艺专转入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再由中南文艺学院转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随中南美专南迁广州,一贯安静地贮存于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某个柜子内。
在漫长的岁月中,这批照片一贯未见展览或出版,也未见于历年校庆的各种纪念场合中。
〔10〕

这批老照片共有92张,个中复制了2—3张的照片有16张。
个中54张照片有原摄影馆的厚纸板裱衬装饰,别的为单张照片。
装裱后照片最大尺寸为纵31厘米、横42.5厘米,最小尺寸为纵22.1厘米、横17厘米,大多数尺寸介乎30厘米至40厘米之间。
这种尺寸的制作,可能已经考虑了在公众年夜众场合展览的需求。
由于南方湿热的景象,部分照片长有霉斑,存在污损征象,但总体状况良好。
照片拍摄与冲印技能精良,画面清晰,光芒柔和细腻,层次丰富,大多数照片能够辨析人物脸庞,可以借此进一步确定人物身份。

民国时期拍照尤其是合影照,一样平常会在照片上方标注照片的内容与拍摄韶光,这批老照片大多也遵照此种老例。
从照片上所记年代可知,拍摄年份最早为1922年,最晚为1940年,尤以武昌艺专盛期的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最多。
个中,拍摄于1929年的照片有12帧、1930年有8帧、1931年有3帧、1932年有4帧、1933年有8帧、1934年有5帧。

部分照片背面有羊毫或铅笔所记年份,如“民国十二年”“十四年”“十五年”“民十九年”“廿六年”等。
也有部分照片同时标注两种纪年,如拍摄于1929年7月15日的一张照片背面有羊毫竖排书写“十八年七月”,阁下另有用铅笔横排书写“1929年7月15日”。
从这些书写与阅读惯习不难知晓,用羊毫书写者当在民国时期,而铅笔书写者应是新中国成立后某次整理时方便认读所记。
极少数照片背面标有拍摄事宜缘由,如有一张照片背面用羊毫标注“十七年月,宴欧阳予倩于汉口”字样,“月”字前留空,当是书写者忘却详细月份;(图1)又如一张照片背面用羊毫书写“十八年十一月,女生拍照”。
也有部分照片用铅笔书写照片内容,如一张合影照片后标有“武昌艺专初中部女生合影”“大约1930”字样,当是后人整理时据回顾所记。
总体而言,照片背后的笔墨写于两个时段,一为照片拍摄制作后所写,据字迹不同可知由不同人所书;一为武昌艺专合并后某次整理时方便进一步识别所记,据字迹可判断当为一人所书。
此外,尚有两张照片背面有“武昌美术专门学校”蓝色长方形印文,(图2)当在1922年至1930年之间。
毫无疑问,除照片正面所标内容与年份信息外,这些背面的笔墨信息是判断照片拍摄韶光与内容的主要凭据。

左图:图1 民国十七年(1928) 月宴欧阳予倩于汉口纪念照片背面条记

右图:图2 民国十七年(1928) 月宴欧阳予倩于汉口纪念照片背面的“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长方形印文

值得把稳的是,无装裱的照片相称大部分背后有粘贴后撕揭的痕迹,表明了这批照片曾经用于展览。
照片的污损,也极有可能是在历次展出过程中造成的。
据记载,在1947年武昌艺专举办过与校史干系的展览,不用除这批照片可能在当时也展览过。
〔11〕

另一批有装裱的照片相称大部分附印了摄影馆的标识,是武汉拍照史的主要资料。
从照片裱纸可知,至少有8家摄影馆参与摄制了这批老照片,它们分别为显真楼、富丽摄影馆、容康摄影馆、新时期拍照(馆)、萃光美术摄影(馆)、真光(摄影馆)、中心美术摄影(馆)、三景(摄影馆)。
据载,武汉的摄影业起源较晚,最早的摄影馆是1872年广东人在汉口回龙寺创设的荣华摄影馆。
此外,“1878年至1882年,武昌文华摄影馆、显真楼、美华摄影馆相继开业。
1909年,武汉三镇的摄影馆已达31家”,“辛亥革命后,摄影馆数量增加,竞争激烈。
设备完好、技艺博识的有武汉的显真楼、真光、品芳等摄影馆”。
〔12〕这批老照片搜集了不少武汉早期摄影馆的出品,尤难堪能名贵。
印有明确署名标记的有,萃光美术摄影(馆)摄制了14张、容康摄影馆14张、显真楼9张、中心美术摄影(馆)4张、新时期拍照(馆)2张、富丽摄影馆1张、三景(摄影馆)1张、真光(摄影馆)1张,别的的无摄影馆标识。
部分摄影馆标示了地址与联系电话,如显真楼在武昌黄鹤楼,电话第一百四十七号、四一五九〇号;美华摄影馆,老铺在武昌斗级营,分设汉口张美之巷后城马路。

容康摄影馆拍摄武昌艺专的照片韶光跨度从1926年至1933年,该摄影馆地址为“老铺在武昌三佛阁街,分设汉口歆生路后花楼口,电话武昌第四号、汉口第九百六十号”。
(图3)歆生路容康摄影馆曾为武昌首义的革命秘密机关之一,据载:“孙武、居正、杨舒武等,议设总机关于武昌黄土坡分水岭五号……又设理化讲习所于三道街,以李春轩为经理……歆生路容康摄影馆,以李柏贞为经理。
歆生路字画研究社,以高楚不雅观为经理。
秘密机关,林立武汉。
”〔13〕1912年12月,在由孙武、蔡济民等主持的武昌义士灵柩运返乡里的公祭仪式中,“行至兰陵街,有容康摄影主人在劝业场门,首依前列秩序,拍照多张,以为纪念”〔14〕。
从这些信息可知,容康摄影馆是一家晚清即创建的拍照公司,其主人热心于革命。

图3 1926年容康摄影馆标识

有关萃光摄影馆的资料不详,其标识显示地址设于黄鹤楼,电话是248号。
(图4)另有两张标识写着“萃光美术摄影”的名称,因其地址亦设于黄鹤楼,当属同一家公司。
资料显示,萃光摄影馆是新加坡出版的名为《新嘉坡画报》中文刊物的供稿者,萃光在其上刊登了军政名流、军事举动步伐、城市街景等各种照片。
〔15〕这家摄影馆也应具有一定名气,吸引外地人的光顾。
如来自上海的美术青年吴联膺曾在1936年7月29日的日记中提及萃光摄影馆:“眉与我过江去取照片,上黄鹤楼,在萃光坐了下,在汉阳门一人买了双白鞋。
”〔16〕萃光摄影馆拍摄武昌艺专照片的韶光集中在1930年至1937年间,综合前述已知多种资料来看,这个时段也应是萃光生动于武汉拍照市场的时段。

图4 1932年萃光摄影馆标识

显真楼堪为近当代武汉荣誉最隆的拍照公司,它所拍摄的照片充斥在20世纪上半叶上海、南京、武昌等中央城市著名报刊中,如上海的《中华画报》和《中心画刊》《武汉画报》等。
发生在武汉的主要事宜,也多由显真楼拍照留念。
显真楼创办于1881年,由美术爱好者湖北鄂城人严添承设于黄鹤楼旁。
初期业务平平,1898年湖北学台梁鼎芬游蛇山时在显真楼拍摄了一张照片后而名声大噪。
〔17〕梁氏“要每届毕业的学生办同学录,全体学生的集体摄影和同学录上的单人照片,梁都指定在显真楼拍照”〔18〕。
做事和气诚恳,不断学习摄影新技能,利用更优质的拍照器材,当是显真楼在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和动荡的时局中发展壮大的根本缘故原由。
1908年显真楼新装了电话,假《汉口中西报》连续多月刊登广告,广为告示,提及了创办近二十年的究心研究的体会:“摄影一艺,东西洋推之为美术,无不离心离德、精益求精。
其原盖本于光学化学。
中海内地讲求此道者诸多,然非泥于成法,即限于成本,求其推陈出新力求进步者甚少。
本馆开设影相,已垂廿载,不惜工本,客气研究。
凡一物必求尽美,一法必求尽善,期达于目的而后已。
”〔19〕(图5)

图5 显真楼摄影馆广告 《汉口中西报》1908年6月2日第5版

显真楼以其刻苦精神,制作出高品质照片,得到了市场的认同,尤其受到宦海名流的青睐。
1912年4月9日至12日,湖北军政府都督黎元洪盛邀孙中山到武汉察看辅导革命,孙中山登览黄鹤楼期间,“显真楼中执事,争求太白题诗”。
〔20〕1919年4月何佩瑢出任湖北省长举行就职仪式时,“召显真楼相馆携器至署待候,俟接篆后拍照致庆”〔21〕。
1934年6月2日,粤港报界稽核团参不雅观武汉,湖北省政府干系部门要员陪同参不雅观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游览黄鹤楼后,“在显真楼拍照以留纪念”〔22〕。
这些点滴业绩,可见显真楼在拍照界的地位。
“到本日,一说到武昌最早的摄影馆,人们就会想到显真楼,许多久居武昌的人家大概都珍藏着一两张发黄的老照片,它们大半由显真楼摄制。
”〔23〕

这批武昌艺专老照片,早期的多出自显真楼之手,(图6)两者的情缘不止于此。
武汉解放后,显真楼迁至武昌中华路和解放路交汇处连续业务,地近中南文艺学院所在地两湖书院。
1953年11月19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中南音乐专科学校成立,在两校成立仪式当天,显真楼拍摄了巨幅大合照,(图7)这不啻为显真楼与武汉高档美术学校的别样渊源。

图6 1923年显真楼摄影馆标识

图7 1953年11月19日中南音专、中南美专成立暨开学仪式,武汉音乐学院校史馆供应图

二、从老照片管窥武昌艺专

就照片内容而言,广州美术学院藏武昌艺专老照片以毕业合影、旅行写生、文体活动等为主。
从这批老照片可以窥测武昌艺专的各种传授教化与文化活动。
值得把稳的是,这批照片也并不尽是武昌艺专的照片,有两张内容奇特的照片掺杂个中,一是由美华摄影馆拍摄的外国孩童照片,二是由三景摄影馆拍摄的“接办汉阳铁厂武进盛宫保”(盛宣怀)照片。
从拍照公司与像主身份而言,年代彷佛更早,至于何以掺杂其间,则无从索解。

(一)系科设置

这批老照片有毕业合影照21帧,现按老照片所附名称及日期整理如下(表1)。

表1 广州美术学院藏武昌艺专老照片目录

这批毕业照大致拍摄于1926年至1940年之间,超过了学校发展进程的两个阶段。
以1930年更名为界,个中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期间有6张、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期间有15张。
个中,有两张拍摄于迁校四川江津期间。
只管不完全,这些毕业照对付认识武昌艺专不同阶段的系科设置与学制是故意义的,可与文献先容互证互补。

据1934年《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先容,1920年武昌美术学校初建时,“设函授及中等两部”;1923年8月“开办专门部”;1930年改称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时,“是时本校学级体例,有艺术教诲系本科、预科,绘画系本科,及旧制泰西画系本科,附属中学有高中艺术师范科、高中普通科,及初中部,学生人数至六百余名”〔24〕。
“嗣后专科各系,遵令改成为组,并停滞预科招生。
二十一年春停办高中普通科。
”〔25〕此后,专科分为艺术教诲组、绘画组、图案组共三组,每组下设两科,艺术教诲组设图音科、图工科,绘画组设中国画科、泰西画科,图案组设工艺图案科、建筑图案科。
此外,附属中学设高中艺术师范科和初中女生部,个中高中艺术师范科下设音乐图案组和劳作图案组。
〔26〕迁居至四川江津之初,仍延续武汉期间的系科设置,1939年春季的招生广告显示了专科的艺术教诲组和绘画组、高中的艺术师范科连续招生,但专科的图案组和初中的女生部则未列入招生序列。
〔27〕此后系科又作了调度,设为艺术教诲科、绘画科和高中艺术师范科(1944年暑假停滞高中艺术师范科招生)。
1939年秋季起,教诲部令增办五年制专科。
1946年复员武汉后,规复附属中学建制,设有三年制及五年制艺术教诲科(分图工、图音两组)、绘画科(分中画、西画两组)。
〔28〕必须指出的是,武昌艺专的系科设置相比拟较稳定,变动的多是名称而已。

通过比较上述文献资料可以看到,这批毕业照可补充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阶段的系科设置。
《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仅提及1923年8月“开办专门部”,详细则不详。
这批涵括了1926年至1930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期间的6张毕业照所标示的信息显示,(图8)设置有专门部、高中部、初中部,个中专门部含泰西画科,高中部含艺术师范科,初中部含普通科。
1930年和1933年是武昌艺专调度系科设置的主要韶光节点,与学校的改名同期进行,这在毕业照中也显示了出来。
1930年1月的毕业照写着“武昌美术专门学校”,而同年7月的则写着“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图8 1926年1月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师范科第三班学生毕业合照

在某些历史阶段,武昌艺专部分系科的学制可能很短。
根据1939年8月拍摄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艺术师范科二十三届毕业纪念”(图9)和1940年7月拍摄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艺术师范科第二十五届毕业纪念”可以判断,一年韶光有三届,彷佛学制仅半年。
其余,武昌艺专“科”之下设“班”,如1933年3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诲组第六班、绘画组第五班毕业生”这张毕业照显示,艺术教诲组至少有6个班、绘画组至少有5个班。
艺专毕业尚有“届”的观点,如1937年“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诲组十二届、绘画组九届毕业纪念”。
(图10)这些“班”的分类显示了学科专业的规模,而“届”则标明学制的是非,但它的界定出发点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稽核。

图9 1939年8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艺术师范科二十三届毕业合照

图10 1937年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诲组十二、绘画组九届毕业合照

(二)旅行写生

近代新式美术学校开办之初,即高扬旅行写生的风尚,刘海粟在主理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之时,即力主倡行。
他认为:“余之旅行写生,形诸寝馈者,非一日矣。
每欲遍游海内,写风土人情,供人展览,俾吾人得以交流智识,此于美感教诲、社会教诲均有绝大关系。
”〔29〕影响所及,此后各大都邑建立的美专(艺专)无一例外将旅行写生作为主要的实践课程。
流风所及,至今不绝。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旅行写生老照片有18幅,数量仅次于毕业照。
现依老照片所附名称与日期整理如下(表2)。

表2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与旅行写生干系的武昌艺专老照片

这批旅行写生的照片韶光跨度从1923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7年,写生的范围以武汉为中央,东至鄂州的西山风景区,西南至赤壁,北至黄陂的灵泉寺,远者乃至达南京中山陵。
所到之处多是古今名胜,如奥略楼、归元禅寺、古琴台、珞珈山、中山陵等。
(图11)从老照片看,武昌艺专将写生纳入课程构造中始于1923年(癸亥),比武昌艺专后来撰述的校史先容“十三年四月,开始旅行写生”还要早。
〔30〕武昌艺专常日以较为严格的态度对待旅行写生,以1933年秋季到豹子澥一带为例,学校提前派员稽核接洽必要的膳宿事变。
“本期秋季旅行写生地点,采定上期旅行写生之灵泉附近豹子海。
已于本月二十一日派员前往接洽膳宿事变,旅行日期,不日即可决定。
”〔31〕1933年11月6日,武昌艺专二十二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教务会议专门谈论本学期秋季旅行写生事宜,确定地点在武昌东乡豹子澥一带,定于本月7日出发,并谈论了旅行写生详细事变,现场写生课业始终被置于最主要的地位:

图11 1923年5月武昌美术专科学生赴西山旅行写生留影

一、本学期秋季旅行写生如何举行案

决议:“高中一上级不参加,照课表上课,别的专科高中各级,均应参加旅行写生。

二、旅行写生学生课业如何规定案

决议:限定逐日交油画一张,或水彩二张,或铅笔画二张。

三、如因特殊事件不能参加旅行写生之学生如何限定案

决议:令在武昌近郊作野外写生,应交画幅照上项规定,并规定于逐日下午四季至五时交阅,走读生于交画时,盖印写生证,投止生须先盖印写生证,方准出校。

四、旅行写生期间如有不交画幅者如何撤消案

决议:照平时缺课以逐日六小时论。

五、旅行写生应否请各西画西席参加辅导案

决议:请各西画西席前往辅导。

六、举行写生期内演习未完之画幅如何完成案

决议:应俟各西席返校后完成。
〔32〕

透过老照片影像本身,我们能够感想熏染武昌艺专写生的风采。
艺专师生有时小群体出行,但更多的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
如1929年到归元禅寺、古琴台,1931年到珞珈山,1933年到珞珈山,1934年到珞珈山,写生军队都颇为弘大,军队阵容如上述文献记录所言,“别的专科高中各级,均应参加旅行写生”。
旅行写生军队不仅有专业西席随同辅导,校长也时常厕身其间。
1929年11月汉阳、归元禅寺、古琴台同时有两任校长蒋兰圃和唐义精的身影,1933年灵泉寺、1937年中山陵则有唐义精的身影。

旅行写生讲究着装上的统一,学生身着学生制服,常常是白衣白帽,也有常服、军服,其规整的阵容给路人以一种联络干练专业之感。
他们出行携有专门的用具,1923年5月到赤壁旅行写生一帧显示,学生们大多携着三脚油画架写生,凳子则是可折叠的三脚凳。
1929年11月到汉阳旅行写生一帧显示,有近10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图12)同期古琴台一帧则见三台相机支架,显示了武昌艺专重视过程中的拍摄留影。
出于树立形象等考量,武昌艺专的旅行写生看重仪式感,凡外出写生险些张旗而行,标示武昌艺专的身份。
尚有多帧照片可以看清旗帜上的笔墨,如1929年11月在汉阳古琴台前合影的旗帜写着“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旅行队”(图13)、1933年5月到灵泉写生的旗帜依稀可辨“旅行写生队”字样、1937年访中山陵的小旗帜上书“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旅行写生团”。

图12 1929年11月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学生旅行汉阳留影

图13 1929年11月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师生旅行汉阳琴台留影(局部)

武昌艺专有关旅行写生的老照片虽止于1937年,但写生这一传统贯穿了武昌艺专的不同阶段,在抗战期间西迁四川江津亦如是。
“五十三梯的山坡上有一座古老的李家祠堂,一九三八年夏,武昌艺专迁到这里。
从此,这座宁静的山间响起了清脆的钢琴声、歌唱声,三三五五青年男女在林间、溪畔、野外、茅舍描述着大自然的美景。
有时满头银发的蒋兰圃先生长西席也出来写写生。
”〔33〕

(三)校园建筑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仅有两张是纯粹拍摄校园建筑的,分别是学校前楼正面、背面,另有一张与之干系的校园后门歌笛湖的风景照。
所有毕业照以及大部分其他各种大合照、文体活动的照片都是在校园内所拍,它们的背景能够有助于理解校园建筑景不雅观。
之以是要谈武昌艺专的校园建筑,乃是由于校舍是艺专发展的根本:“民十四年,乃于水陆街建立新校舍,并力争充足设备,添设科系,选聘教授以谋艺术教诲之发扬光大,因之学校荣誉益盛,巍然为华中最高之艺术学府矣。
”〔34〕

1920年武昌美术学校初建时在芝麻岭演讲侧,校园甚为简陋,“校门紧临街道,进门就看到两边旧式板壁上挂着兰圃师长西席精美的水彩画,很可能是故意让它出发点‘橱窗’浸染,也确实吸引着包括唐一禾师长西席在内的当时许多青年,勾引他们走上了艺途”〔35〕。
1924年8月,“奉前督省两署令,准拨水陆街旧提学使署为校址。
而房舍年久失落修,不合需用,用筹专款,操持改建门楼一座,楼房两大栋,于十四年八月动工。
旋中华教诲基金委员会,开会北京,本校推唐君粹庵徐君子珩为代表,接洽津贴,获款四千元”〔36〕。
1926年,水陆街校舍建成,极为宏伟,雄冠于湖北各大专院校,“在当时全国艺术院校中可以说是压倒一切”〔37〕。

校门是一座三门石牌坊,门后大院中间为水泥路,两旁栽种草坪。
进门所见第一幢大楼为三层传授教化综合楼,时人称为“前楼”,兼具传授教化与管理功能,校长室、教务处、总务处、会见室、图书馆、陈设馆、画室、电报油印室等均设此楼。
过前楼后为一空地,栽种草皮与树木,中间矗立一座建校纪念碑。
纪念碑之后为一幢二层传授教化楼。
校园整体布局层层进深,整体呈前堂后寝的传统院落布局。
据1933年入读该校的美术史家阮璞回顾:

武昌艺专的黄金时期在北伐前夕。
那时,吴佩孚行署有很大的权力,故而买了、造了一些屋子,都那么俊秀。
现在的武昌水陆街还保存有军人电影院(或俱乐部),这便是武昌艺专的老校舍。
共有七八上十重屋子,那么深。
后面的一个湖,取了一个俊秀的名字:歌笛湖(今已被填)。
主体建筑是当街一栋楼,其柱头比江汉关的还要高大一些,全仿罗马式。
要登半层楼那么高的台阶,才能抵达这幢屋子的正屋,正屋共有四层,其上还有些不明显的层次。
这是主体建筑,它的后面有院落,院内有些较小的传授教化楼,但容量亦不小,有三层楼那么高。
在楼房后部,还保留着过去衙门的格局(大概原为衙门官邸)。
走廊长长的,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横贯楼层。
走廊旁横着的是一间间被用作教室的“格子房”,窗户则不安玻璃,用细软白纸糊窗,木框上还雕镂着各种风雅绝伦的细格子图案。
再后去,便是一排排新建的宿舍,住男生,也住部分单身教工,这叫“东院”。
西面那与之平行、格局相仿的院落叫“西院”,不过规模稍小,西部都住女生。
〔38〕

图14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前楼 约拍摄于1934年

图15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前楼前楼楼顶“美”字圆形浮雕

水陆街新校舍的建成成为武昌艺术发展的主要根本,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大多是在该校园内拍摄。
通过影像去不雅观察武昌艺专校园建筑,不失落为直不雅观理解该校各处校园景不雅观、研究校园建筑的一条路径。
此一方法,已经引起学人的重视。
〔39〕由于毕业照、各种合影照片多拍摄于前楼、纪念碑和二层传授教化楼之间,通过不雅观察这批老照片,能够看到诸多武昌艺专校园建筑的诸多细节,方便辨析其建筑形制。
从照片可以看到,前楼和二层传授教化楼都是特色光鲜的西式建筑。
前楼正外立面分三层,每层七开间,旁边对称。
(图14)二至三层中间有爱奥尼和科林斯稠浊式的圆柱六根,展现了庄严肃穆的气势。
屋顶为三角形山花墙,顶端与两侧均有蔓草纹浮雕,中心为“美”字圆形浮雕,外侧衬以麦穗,(图15)“美”字造型也装饰着窗户,借以显示办学的专业属性。
一楼有石阶数层,中心有门道贯通整座楼,与纪念碑、二层传授教化楼形成中轴线。
纪念碑是武昌艺专的特色建筑,有6张照片合影于纪念碑前。
1932年“艺专高普二届师生留别纪念”一帧可以清晰看到纪念碑的形制与建筑细部,(图16)纪念碑有三层方形逐层缩小的底座,碑身上书楷体“私立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成立纪念”字样,字上有植物与飘带组合的装饰浮雕。
碑顶为古代中国须弥座和埃及方尖碑的稠浊样式。
碑后为二层传授教化楼,同样七开间,一层中间有四根圆柱营造了富有气势的大门,风格样式类似前楼。
二楼栏杆有“美”字造型,与前楼楼顶和铁艺窗饰同等。
楼顶同样有山花墙,装饰蔓草纹对称浅浮雕。
曾就读于上海美专的南昌艺术家饶桂举1934年夏天游览武昌艺专也曾发出感叹:“前列洋楼教室,则为该校集款所建筑,形式颇为壮不雅观。
”〔40〕这些泰西建筑样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响了初创期间武昌艺专的西式美术教诲空想。

图16 1932年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普二届师生离去纪念留影

从1926年迁居入水陆街新校址至抗战爆发后的十余年间,武昌艺专均在此处办学。
在抗战的浊世中,武昌艺专所在四川江津德感坝五十三梯,校园规模已不复水陆街的宏伟壮丽,但也算是离乱之中的一方难能名贵的净土。
对付学艺的青年而言,甚或可以说是浊世中桃花源。
“每当星期天或薄暮时候,五十三梯象校园似的,青年男女同学有的一对对,有的三五成群溜达谈心。
流亡同学喜好去‘望乡台’往东眺望,滚滚长江,德感坝,江津尽收眼底。
”〔41〕

及至1946年学校迁居回武汉时,所在的水陆街校舍早于1938年被日军轰炸化为瓦砾,只能租借汉口府东五路破旧的宁波同乡会暂充校舍。
租期届满,师生于1948年6月发起复建校舍协议会,举行罢课罢考,吁请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声援,并得到武汉各大院校的声援。
〔42〕而创办人之一的蒋兰圃不无自责:“无力重修校舍,这是我创办于前,不能规复于后,是我干事有始无终的缺陷。
”〔43〕

(四)文体活动

举办展览、演出、体育运动等是武昌艺专的常规传授教化事情。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对各种文体活动也有一定程度的反响。
这类老照片包括:1922年“武昌美术学校元旦节成绩展览拍照”、约1926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第三次成绩展览会”拍照、1929年5月4日“私立武昌美术专门学校初中部国技团拍照”、1929年7月15日“女子部学生演出《舞剑》”拍照、1930年11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初中篮球队拍照”、1930年11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篮球队拍照”、1931年12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青年义勇军干部演习班拍照”、1933年1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主理捐助东北义勇羽书画展览会”拍照、1933年1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主理捐助东北义勇军音乐演奏会”拍照、1933年5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参加湖北省童子军第一次大校阅阅兵获奖纪念”拍照、1937年仲夏“武昌艺专篮球锦标赛冠亚军合影”等等。

以展览为例,这是武昌艺专最为重视的宣扬自身、校阅阅兵传授教化成绩的一项文化活动。
武昌艺专办学的起步,得益于展览的宣介效用。
“开办之初,财力出自私人,来学者无多,其筹策擘划,备感困难。
所幸学生努力所业,翌年即有成绩展览会之举,武汉人士,以渐知艺事为学术之一端。
学生渐众,设备渐增。
”〔44〕武昌艺专的展览以在校内举办的学天生就展览为主,也有在校外及外地举办的文化展览。

图17 1922年武昌美术学校元旦节成绩展览拍照

1922年“武昌美术学校元旦节成绩展览拍照”一帧拍摄的是展览内景,(图17)可以让不雅观者可一睹室内支配环境。
展厅采纳对称原则布局,内门两侧各挂一条上书“武昌美术学校”如对联般条幅,门框四周饰以布艺、花朵等物,墙上旁边并挂“元旦”二字,以示节庆。
门旁边各放木架一座,张挂人物半身像泰西画各一幅,旁边展墙各挂高下三层装框后的美术作品,多是静物、风景一类洋画。
进入第二重门,同样是布艺花朵装饰门框。
后堂装饰繁复更盛于前厅,对门墙上有布艺装饰的匾额,上书“武昌美术学校”,其下有连续两个“美”字造型饰物,字型与前文所述水陆街新校舍传授教化楼外墙装饰之“美”字同。
(图18)就其利用场合而言,大体可断定,此造型为武昌艺专专用徽记,以校徽论也不为过。

图18 武昌艺专“美”字造型 见1922年武昌美术学校元旦节成绩展览拍照局部

约拍摄于1934年的武昌艺专前楼照片,有该校成绩展览的外部装饰。
在一楼大门顶上,张挂着布制横幅,上书“成绩展览会”;布面有六边形、菱形等多种连续装饰图案,下方有垂结装饰。
横幅下放置交叉条纹旗帜,此种交叉挂旗装饰样式广泛用于民国时期会场、议会等场合。
楼梯两旁摆满各种盆栽,可辨者有苏铁,借此营造迎宾的氛围。
(图19)从这两张照片可以看到,武昌艺专极为重视自身的成绩展览,展场的支配格外存心。
主理者深知,展览是学校展示传授教化成果、拓宽社会影响的关键路径。
其美育效应,如该校西席王霞宙所言,“展览会的目的,自是将艺人的感情,由艺术品浸入不雅观者的心肺,以普遍‘艺术’的效力”〔45〕。

图19 1934年景就展览会外景

关于展览的内容,如1930年第八次成绩展览先容所言,“陈设计凡十六室,内分西画、国画、美术工艺、参考品四部,西画占年夜半,成绩亦较优秀”〔46〕。
举办成绩展览的频次亦颇高,到1937年元旦时已举办第二十九届成绩展览。
〔47〕若从1920年算起的话,均匀每年举办近两场成绩展览。

武昌艺专也举办针对性的专门展览和宣扬性的创作成果展览。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中有两张捐助东北义勇羽书画展览会和音乐演奏会的照片,这是武昌艺专在面对国家重大事宜时的反应。
展览会照片拍摄的是展厅内景,四壁挂满了传统字画挂轴,桌上则摆放着油画作品,展厅中间的桌上放着一块指示牌——“□画号码签”。
(图20)音乐演奏会的照片拍摄的是演奏正在进行的瞬间,循着不雅观众所望的小型舞台上,两位身着西装的青年正在舞台中心,个中打着领带的青年正在读稿,阁下另有一青年正聚精会神地演奏钢琴。
据报载,1933年元旦,武昌艺专主理声援东北义勇羽书画展览、音乐演奏会,由闻钧天、艾毓英、蒋兰圃、唐义精、许太谷、杨公纯、陈仲璧、邹碧痕、王霞宙、钟道泉、方康直等为理事,分别在该校校内和汉口青年会举办,音乐券分一元、五角两种,兑取字画券定价五元。
购字画券者,可以抽签兑换名人字画,售画售票所有款项,捐汇东北义军。
〔48〕

图20 1933年1月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主理捐助东北义勇羽书画展览会拍照

除在武汉举办展览外,武昌艺专西迁以前还在都城南京举办了大型的师生作品展。
1937年教诲部主理的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南京举办期间,武昌艺专有唐一禾、王霞宙、张肇铭等二十余人入选。
借此契机,武昌艺专唐义精、方康直、谢复华等师生五十余人到南京不雅观展。
〔49〕除不雅观展外,师生还携来四百余件作品,于4月8日起假青年会举办展览。
据不雅观者先容,“一踏进展览会场的门,首先使你打仗到的,是一大幅五彩的标语图案,颜色光鲜,气势雄壮,这是唐一禾君的力作,嵌‘充足国防’四字,有强调的刺激性”〔50〕。
这熟习的展览会场装潢味道,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1922年武昌艺专元旦成绩展览会的会场陈设。
这次赴京期间,武昌艺专的师生分头行动,个中一部分人在唐义精的带领下,拜会了著名的中山陵,留下了前文提及那张手持“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旅行写生团”小旗帜的合影照片。

结语

武昌艺专的史料如星星点点般散布于民国时期各种报章杂志和各种政府档案文牍中,而它自身亦颇重视文化的宣扬和资料的积累,在不同年份出版的杂志、展览会专刊、同学录等,构成了研究该校历史的根本史料。
然纵不雅观当今学界,对武昌艺专史料的整理尚待完善,对其研究尚未深入展开。

广州美术学院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还有不少值得细致地释读,如1925年“武昌美术专门学校艺研究会第四届职员拍照”、1928年“月宴欧阳予倩于汉口”拍照等,它们供应了理解一个群体(武美艺术研究会)或个体(欧阳予倩)的真切入口。
这些老照片可以作进一步勾稽,探幽索微,与文献形成互读,乃至补充文献记载的不敷。
循此而行,可索解不少艺坛往事。
老照片本身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其中庸之道的中性态度在某种程度上甚或比笔墨阐述更客不雅观、更可靠。

注释:

〔1〕现知有3帧照片曾出版过,分别是:1930年11月拍摄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高中篮球队”;1933年5月拍摄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参加湖北省童子军第一次大校阅阅兵获奖纪念”;拍摄年份不详的“学校前楼背面全景”照片。
后者刊登在《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纪念册》,1934年8月。
此外,1929年7月15日拍摄的在传授教化楼后草地上三位女子舞剑的照片,另一版本的合照刊登在武昌美术专门学校校刊《歌笛湖》创刊号上,题为“女子部学生演出《舞剑》”。
这些同一活动不同角度已公开拓表过的照片,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这批照片的认识。
广州美术学院校史编修室所藏武昌艺专老照片,绝大部分未见于张爱华、王灿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永久的风采——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老照片》。

〔2〕[法] 罗兰·巴特著,赵克非译《明室——拍照纵横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3〕如1986年刊印的邵劲之所辑《湖北美术纪事(1920—1948)》即为例子:“1920年4月13日,蒋兰圃、唐义精(粹庵)、徐子珩等绘画同人创办私立武昌美术学校(设函授、中学两部),蒋兰圃为校长、唐义精为教务主任、徐子珩为总务主任,校址设武昌芝麻岭,学生数人。
从此,海内里部始有美术学校。
”见邵劲之《湖北美术纪事(1920—1948)》,湖北省志《文艺志》编辑室编辑《文艺志资料选辑》(七),武昌中山美术印刷厂1986年版,第4页。
在邵氏所编的《纪事》中,尤其是早期,武昌艺专霸占相称大的篇幅。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音乐学院的源头也被认为是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见汪义晓《“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武汉音乐学院历史沿革及地缘、行政从属、人文资源考》,《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有多份资料显示,张梦生可能亦为武昌美术学校的创办者之一,见邓云烟《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在江津》,载江津县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江津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年代不详,第145页;又见王光家主编《江夏史话》,武汉出版社2003年版,第357页。
但武昌艺专自身刊发的先容笔墨,无一例提及张梦生。

〔5〕《校史》,载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页。

〔6〕《校史》,载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页。

〔7〕有关武昌艺专的变迁,参阅五份不同年代的沿革先容,分别为:1934年8月,武昌艺专自编的《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毕业纪念册》所载《校史》;1934年10月,武昌艺专自编《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所载《校史》;1937年,《中国美术会季刊》第1卷第4期刊登《调查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概况》所载《校史》;1947年4月13日,《武汉日报》刊登《武昌艺专廿七周年纪念特刊》所载《沿革》;1948年12月,教诲部教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第二次中国教诲年鉴》刊登《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所载《沿革》。

〔8〕《中南文艺学院概况》,1952年4月,广州美术学院综合档案室藏档案。

〔9〕《中心公民政府高档教诲部关于一九五三年全国高档学校院系调度的操持》,1953年5月29日政府内部文件,第6页。

〔10〕2024年广州美术学院筹建校史馆,首次展出了个中一张。

〔11〕见邵劲之《湖北美术纪事(1920—1948)》,湖北省志《文艺志》编辑室编辑《文艺志资料选辑》(七),第42页。

〔12〕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贸易》,湖北公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95—596页。

〔13〕扬铎闻泉《武昌革命真史之商榷》(续),《汉口中西报》1935年5月3日,第10版。

〔14〕《彭义士灵柩回里记》,《神州日报》1912年12月31日,第9版。

〔15〕如《宁汉战役期间之汉军布防》照片,《新嘉坡画报》1929年第42期;《蒋介石西征纪》照片,《新嘉坡画报》1929年第46期;《汉口汉阳之鸟瞰》照片,《新嘉坡画报》1929年第65期。

〔16〕吴联膺著,吴榕美整理《乌扎拉日记六十年(1933—1950)》,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67页。

〔17〕《显真楼》,武昌区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武昌老地名:人文自然地名》,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163—165页。
李德复、陈金安主编的《湖北民俗志》记梁鼎芬在显真楼摄像的年份是1895年,见李德复、陈金安主编《 湖北民俗志》,湖北公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查吴天任著《梁鼎芬年谱》,1895年和1898年均未记此事,见吴天任著《梁鼎芬年谱》,广东公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1—117、127—135页。

〔18〕严熙开《武汉最早的华商摄影馆——显真楼》,载政协武汉市委员会文史学习委员会编《武汉文史资料文库》第3卷“工商经济”,武汉出版社1999年版,第441页。

〔19〕《显真楼摄影馆广告》,《汉口中西报》1908年6月2日,第5版。

〔20〕陈霁云《中山师长西席五日驻鄂记》,《武汉文史资料》2016年第Z1期,第65页。

〔21〕《鄂省长履新盛况》,《神州日报》1919年4月26日,第8版。

〔22〕《粤港报界稽核团参不雅观武大》,《汉口中西报》1934年6月3日,第7版。

〔23〕《显真楼》,武昌区政协文史编辑委员会编《武昌老地名:人文自然地名》,武汉出版社2008年版,第165页。
李德复、陈金安主编的《湖北民俗志》记梁鼎芬在显真楼摄像的年份是1895年,见李德复、陈金安主编《 湖北民俗志》,湖北公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查吴天任著《梁鼎芬年谱》,1895年和1898年均未记此事,见吴天任著《梁鼎芬年谱》,广东公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1—117、127—135页。

〔24〕《校史》,《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页。

〔25〕《调查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概况》,《中国美术会季刊》1937年第1卷第4期,第81页。

〔26〕《调查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概况》,《中国美术会季刊》1937年第1卷第4期,第81页。

〔27〕《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招生》,《新蜀报》1939年2月17日,第1版。

〔28〕《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诲部教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中国教诲年鉴》,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第785—786页。
据先容,原稿起草韶光为1942年3月,件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见孙继南《中国近代音乐教诲史纪年1840—2000》,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316页。

〔29〕刘海粟《寒假西湖旅行写生记》,《美术》1919年第2期。

〔30〕《校史》,《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页。

〔31〕《校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刊》1933年第1期,第2版。
从1933年11月1日出版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刊》第1期来看,派员稽核接洽当在10月21日。
出发日期在11月6日,艺专提前半个月预备旅行写生事情。

〔32〕《记录》,《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刊》1933年第2期。

〔33〕谭秋舫《在德感坝的日子》,湖北省志《文艺志》编辑室编辑《文艺志资料选辑》(七),第271页。

〔34〕冯力生《艺专创立二十周年纪念日追思唐故校长》,《武汉日报》1947年4月13日,第8版。

〔35〕周大集《东风桃李话沧桑》(1984),范迪安主编《唐一禾》,公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61页。

〔36〕《校史》,《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2页。

〔37〕全面《东风桃李话沧桑》,湖北省志《文艺志》编辑室编辑《文艺志资料选辑》(七),第264页。

〔38〕阮璞述,阮旭东录《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部分人和事》,《新美术》2001年第3期。

〔39〕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生已将武昌艺专期间的校园建筑作为研究工具,见王茜《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园建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湖北美术学院,2019年。

〔40〕饶桂举《六省纪游》,南昌印记印刷所1935年版,第4—5页。

〔41〕谭秋舫《在德感坝的日子》,湖北省志《文艺志》编辑室编辑《文艺志资料选辑》(七),第272页。

〔42〕《武昌艺专罢课,要求复建校舍》,《大公报(上海)》1948年6月23日,第3版。

〔43〕《蒋兰圃自传》,转引自张爱华、张轩《辛亥革命的勇士、美术教诲的开拓者——记武昌艺专首任校长蒋兰圃》,《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44〕《校史》,《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一览》,1934年10月,第1页。

〔45〕王霞宙《拟湖北全省美术展览会操持》,《武美》1928年第1期。

〔46〕《武昌美术专门学校第八次成绩展览会出品一斑》,《文华》1930年第9期。

〔47〕《武昌艺专成绩展》,《中国美术会季刊》1937年第1卷第4期。

〔48〕《艺专展览字画演奏音乐,筹款声援东北义军》,《汉口中西报》1932年12月20日,第8版。

〔49〕《武昌艺专师生参不雅观全国美展》,《中心日报》1937年4月3日,第4版。

〔50〕《武昌艺专画展参不雅观记》,《中心日报》1937年4月9日,第7版。

赖志强 广州美术学院助理研究员

(本文原载《美术不雅观察》202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