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出征长春的325名鹤乡抗疫志愿者,带着县委、县政府的嘱托,带着全县公民的厚望,历经5个多小时的跋涉,于下午3点抵达目的地。
下车即是冲锋号,风雪便是提高鼓。整整7大车物资的卸载安置,60多顶帐篷的组装搭建,几百人有序入驻,在短短不到2个小时内全部完成。
为了加强抗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浸染,3月31日,通榆县党员干部志愿者冲锋队第持续队前哨党总支正式组建,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支部,县带队领导任党总支布告,于当日上午深入第三党支部所在的南关区南岭街道,详细理解卡点执勤值守、区域巡逻管控中的详细情形,负责研究办理问题。
在朝阳区,蔬菜包装卸配发、职员封控管控、生活物资运送、核酸检测秩序掩护……志愿者们在县带队领导指挥和党员干部带领下,坚守岗位,倾尽全力为辖区5个街道的居民供应志愿做事。
在二道区,通榆县抗疫志愿做事突击队细化为帐篷搭建组、饮食保障组、医疗保障组、垃圾清理组、医护消杀组、安全保障组、宣扬宣布组、督查督导组等8个事情专班,事情落实到班、任务细化到人,党员干部合理分配到组,握指成拳,协力抗疫,共同守候春城花开。
“一定要穿好防护服,做好自我保护。”大家称卢成林为老卢,他今年58岁,是通榆县增援长春抗疫志愿者中的年父老。每天除了为带队的县领导当好助手,他还肩负着第持续队的物资调配、防疫消杀、吃住管理等后勤保障事情。每天清晨4点多钟,老卢就在督匆匆食堂大师傅们准备早餐中开始了一天的劳碌,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挨个寝室巡视,关上灯、掖掖被,从管理到督导,从驻地到一线,没有老卢管不到的事,没有他干不到的活,哪里须要哪里就有他费力的身影。
“90后”志愿者小刘名叫刘雪松,是一名城管司法队员,熟习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殊的家——和他一起生活的父亲和伯父均患有严重疾病。长春疫情发生后,刚刚完成吉林市转运隔离职员消杀防疫任务的小刘主动请缨,考虑到小刘家庭的分外性,领导对其参战申请未予批准。在家庭和抗疫之间,执拗的小刘选择了后者。在征得两位老人赞许后,小刘便动手联系商家定期上门运送果蔬,为两位老人留下外卖订餐电话以备时时之需。“请组织放心,我已经办理了家里的后顾之忧,防疫消杀事情我有履历,让我去吧!
”在小刘的几次再三恳请下,组织批准了他的申请,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先锋队员,每天奋战在长春抗疫岗位上。
老卢和小刘,是通榆县党员干部志愿者先锋队的一个缩影。“三百勇士尽白衣,增援长春显担当”,连日来,通榆县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始终在抗疫一线奋战着……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 李亚东 张磊
编辑: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