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机场航空港。
受访者供图

6月30日,全球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此前的约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据交通部门估量,深中通道通车后交通流量将日超8万车次。

新的交通格局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作为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上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超过伶仃洋,让“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城市群实现了跨海直连。
从空中俯瞰,深圳机场与深中通道咫尺相连。
深中通道通车后,原来互换相对受限的珠江口东、西两岸,车流、人流、物流将变得更加生动,同时也为深圳机场的腾飞供应了空前可能。

提前布局珠江西岸

深圳机场桥见未来

两点两线接入“通道流量”

业内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江门等地的客源、货源会经由通道不断流向深圳的海港、空港,提升深圳的物流枢纽地位。

为了能够承接并消化珠江口西岸新增的这部分客货流量,深圳机场已提提高行告终构。
客运方面,深圳机场此前在中山、江门、珠海等地已经设立了多座城市候机楼。
2023年,深圳机场又启动了中山航空港和江门航空港两个新项目的培植。
个中,中山航空港在6月30日当天启用,江门航空港已完成主体培植,进入装修阶段。

据理解,两个航空港都由深圳机场派出专业做事团队驻场运营,将航站楼所具备的问询、购票、值机、行李直挂、休闲候车等基本做事前置到了中山、江门。

在“点”的根本上,机场又开通了两条“线”:来回深中航空港和机场的深中机场专线、来回江门和机场的深江机场快线。
通过高频次,且与机场航班时段相匹配的快速巴士,将两地乘客高效送往机场。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5月,深圳机场乘客运输量已达2466.4万人次,同比增长22.5%。
在两点两线的助力下,将显著提升珠西地区居民前往深圳乘机的便利性。
行业预估,一年内,深圳机场有望增加200万至500万人次的乘客出行。

根据《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方案》,深圳机场2025年有望实现乘客吞吐量7000万人次,2023至2025年复合增速15%。

货运方面,深圳机场历来表现不俗。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度,深圳机场货邮吞吐量打破160万吨,同比增长6.2%;空运跨境电商货量达17.5万吨,同比增长80.3%,均创历史新高;海内货邮吞吐量83万吨,稳居全国第一。

而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机场的货运业务潜能将进一步得到开释。
湾区揽货,通过深圳机场环球直飞的模式将成为越来越多货运代理商的选择。

为了提升了干系企业的仓储、运输做事体验,有效降落物流企业的本钱,深圳机场已在中山和江门分别设置了货运前置仓。
深圳机场干系卖力人透露:“下一步,机场将持续加强前置仓模式的业务拓展,供应更优质高效的航空物流做事,进一步促进深圳与珠江口西岸航空物流业领悟发展。

“通道效应”推动,区位上风凸显

以深圳机场为出发点,经由深中通道,30分钟可达南沙、中山,1小时可至珠海、江门、佛山、顺德,2小时车程覆盖阳江、肇庆。
广发证券认为,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使深圳机场辐射人口基数从近3500万提升至约5000万。

对付深圳机场来说,这无疑是“通道效应”带来的重大利好。
而能否利用好,则取决于深圳机场自身禀赋和努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型机场密度在全国居首,乘客选择从哪乘机,路程、效率、航线、价格、做事都是考量成分。
从位置上来看,广州白云机场偏北,喷鼻香港国际机场偏南,深圳机场居于“黄金内湾”核心区位。
但这一区位上风因伶仃洋天堑的存在,始终无法最大化地发挥浸染,尤其是无法在珠江口西岸形成相对上风。

随着深中通道的通车,从区位和路程效率上看,深圳机场已从地理意义上的“湾区中央”,走向了事实上的“湾区核心”。

作为航空、海运、高速、高铁、城轨、地铁“六位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深圳机场可以实现空铁、空地、空海等多式联运,立体交通体系高效便捷。
深中通道的开通,以及正在培植中的深江铁路、机场东枢纽等项目,将进一步强化深圳机场“多式联运、一体高效”的枢纽属性,使得其在大湾区机场群中的区位上风和便利性更为凸显,不仅将成为珠西城市群居民“家门口的机场”和航空出行首选,未来随着空铁联运覆盖更广,对粤北地区的辐射力、吸引力也将大大增加。

除综合交通枢纽外,深圳机场目前正在加快培植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和先行示范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客货运航线网络持续织密,机场三跑道及一批货运根本举动步伐培植正加快推进,地空资源将进一步开释,保障能力、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据先容,客运航线方面,深圳机场目前已有海内客运航线靠近140条,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点数量超过40个,洲际客运航线超过了15条,个中巴塞罗那、布鲁塞尔、特拉维夫、墨西哥城等为大湾区机场群的独飞航点。
货运航线网络通达环球23个国家和地区,达到60个,基本实现深圳始发的海内货色1天投递,国际货色最快2天内投递亚洲各紧张城市、最快3天内投递环球其他紧张城市的目标。

一边是遍布全国紧张城市和环球五大洲的客货航线网络供给,一边是珠江口西岸城市居民出行和产品运输的兴旺需求,二者在深中通道的“牵线”下,或将进一步提升深圳机场的吸引力,驱动深圳机场的客货运输量实现新的飞跃。

市场预期向好,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伴随海内经济及出行规复,海内机场航空业务量快速修复。
深圳市机场株式会社年报显示,2023年深圳机场实现总营收达到41.65亿元,创近十年来新高;实现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135.29%。

深圳市机场株式会社年报显示,2023年深圳机场完成航班起降39.3万架次,同比增长66.8%,创历史新高。
乘客吞吐量达到5273.5万人次,同比增长144.6%,规复至2019年的99.6%,比全国均匀规复水平高6%。
个中,海内航线乘客吞吐量首次打破5000万,比较2019年增长近7%,该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二。

今年一季度,深圳机场古迹持续稳定增长。
报告期内,深圳机场实现业务收入11.28亿元,同比增长24.45%;实现净利润9457.78万元,同比增长187.67%;实现扣非净利润7038.45万元,同比增长151.96%。

深圳机场表示,随着民航市场持续回暖,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态势良好,乘客吞吐量同比上升36%,航班起降架次同比上升21%,使得公司业务收入同比增加,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上升。

深中通道通车,深圳机场预期客流货流将进一步提升,古迹和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国海证券指出,深圳机场三跑道工程和机场东枢纽培植仍在稳步推进,根据《深圳市综合交通“十四五”方案》,未来公司终端方案乘客吞吐量将达到1亿人次,较2019年的乘客吞吐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国海证券表示,伴随客流的持续回暖,卫星厅投产所带来的产能与流量变现潜力将加速兑现,深圳机场非航业务未来发展潜力值得期待。

光大证券研报表示,航空客运需求回暖,公司航空主业大幅减亏;候机楼租赁业务业务利润创新高,未来有望连续贡献古迹增量;公司第三跑道估量2026年初投产,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坚持公司2024至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4.6亿元、7.7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6.5亿元。

采写:南都 邱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