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态度Pro

去外洋找增量,这大概是当下海内互联网企业的共识,个中以电商行业尤甚。

阿里近期发布的 2024 财年中期报告显示,淘天集团收入同比增长 8%,同期国际零售商业整体收入增长 66%,外洋业务已是最具活力的增长引擎。
市场普遍认为,拼多多三季报中交易做事营收同比增长 315% 的成绩离不开多多跨境的贡献。

SHEIN 操持赴美上市的不断,据彭博社宣布,坐拥短视频流量和社交扩散的双重上风的TikTok 估量 2024 年将其在美国的电商业务规模扩大十倍,达到 175 亿美元。

2024全托管并非最终谜底

成交额激增,出海四小龙格局确立,可以预见,2024 即将迎来跨境电商的“全面战役”。
浪潮之中,“全托管”这一名词这两年险些盘踞了大众视野,且被视为跨境电商的一大经营创举。
全托管改造了电商语境下的平台、商家、消费者三方关系,尤其是商家的身份,某种程度上被重新书写。

随着竞争升级,也有平台考试测验在通用的解法之外做一些变通,比如《新态度》谈论过的,速卖通于今年 1 月初推出半托管做事。
又如《界面新闻》 1 月 25 日 宣布,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正在预备半托管模式,操持于 3 月 15 日在美国站点上线,月尾将扩展至欧洲站点。
此前《霞光社》还宣布过,Temu 或将于 2024 年试水 POP 模式,第三方卖家将可以在平台上自主运营店铺。

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论,行业飞速进化之时,相应经营模式的调适或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心。

01、全托管光谱

稳定是理解托管模式的核心。
从抵御风险的角度,很随意马虎理解平台们为何先后拥抱全托管,稳定有利于扩展,尤其在充满不愿定性的跨境交易中。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2017-2021 年之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行业规模持续保持着高于 20%的同比增速,叠加疫情对天下各国消费端线上化的加速效应,2021 年跨境出口电商行业规模已打破 6 万亿元。
近年来,环球线上交易遍及度与电商渗透率提升,中国卖家得以凭借海内供应链上风迅速发展。

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风险事宜更显刺眼。
以亚马逊封号事宜为例,2021 年,亚马逊以商家违规操作,包括“操纵评论”、“刷单”和“违规账号关联”等为由,对有过干系行为的中国卖家进行封号处理、冻结平台内资产结款。
据深圳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统计及亚马逊官方给出的部分数据,自 2021 年 5 月以来,亚马逊平台上被封店的中国卖家超出 5 万户,估量丢失金额已逾千亿元。

平台经营存在风险,常规的思路是加速品牌、私域的构建,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
但全托管供应了另一种思路:由平台冲在前哨主导经营, 卖家“退居幕后”专注供货。
简言之,全托管模式下,平台与卖家的角色定位重新分配,平台卖力铺运营、仓储、配送、退换货、售后做事等环节,商家专注于供应货品、备货入仓。

权责分明、流程轻量化,商家规避了风险,平台凭借规模化的掌握本钱迅速铺货,盘踞市场。

不过这种看似统一的解法亦有分解,在全托管玩家俱乐部中,以托管程度为依据画一条横轴,速卖通靠左,Temu 靠右,这与其业务定位有关。

速卖通新推的“半托管”强调“商家有更多自主经营的空间”,不丢脸出它与阿里系货架电商的“血脉联系”。
速卖通以传统电商起身,多种经营模式并存,作为早早入局的跨境玩家积累了大批 POP 卖家,拥有行业领先的 POP 产品库,当前速卖通的全托管与半托管商家多是从原有的 POP 商家转化而来。

Temu 的打法与拼多多主站类似,用极致低价撬开市场,故而对全托管的实行更为彻底。
商家只能选择这一种模式,其运营被打包移交至平台方,全部的把稳力放在竞价机制下赛马。

买家侧也能感知到这种极简,在 Temu 评论区点击商品链接不会跳转至商品橱窗,而是默认选中链接指向的 SKU,加入购物车。
其目的是把用户下单的决策流程压缩到最短,商品链接跳转与支付跳转删繁就简,只为最高效的滚动交易。

但须要把稳的是这条光谱处于流动之中,随着各自经营环境的改变,企业们正在谋划将业务推进至下一阶段。

02、进阶选择

全托管的利弊被书写过很多次,比如商家须要做出选择。

一边是整体运营本钱与风险降落、快速出单,尤其利好理解生产,不善于经营的工厂型卖家。
另一边是平台的强掌握下,商家陷入无尽价格内卷。
平台为商家创造的全托管温室,只有经由严苛的良好劣汰才能得到暂时的门票。

社交平台和社群中常见卖家对付 Temu 竞争有多激烈的谈论。
在小红书搜索“Temu 核价”,可以看到很多卖家 Po 出报价截图,极限竞赛之中,建议报告价格比较原价对半砍也不算夸年夜。
有卖家分享履历道,利润至少要把产品本钱、退货费、运费、差评罚款等用度填平,不然便是赔本帮平台赢利。

赛场裁判是平台买手。
按 Temu 规则,每发布一个类目的商品,系统会自动将商家拉入这个类目的买手群,沟通上架、核价、备货等问题。
当一个类目发布满 50 个商品,买手会主动联系商家,帮助优化商品链接、供应运营辅导。

履历丰富的买手专注于开拓供应链潜力,会对标 1688 等批发平台的价格核准商家报价,有卖家表示,一款产品在 Temu 刚卖起量,买手的询价电话就打到了工厂里。
令卖家倍感压力的核价依据由此而来,只要有比你更卷的商家,你就至少得按照它的标准卷,无上限。
买手拥有的推广运营权,也是生杀大权。

但同时,随着战线拉长,平台也面临一些选择。

全托管将白牌整合进平台体系里统一对外输出,不用经营品牌就能得到不错的销量,某种程度上也限定了平台调性。

仍旧以前文提到的两家代表性平台为例。
国信证券在《跨境电商行业专题报告》等分析到,全托管下商品 SKU 广度受限、对仓网调配能力哀求高,该模式更适宜作为精选场打造标杆、提升平台调性,平台流量进一步扩大后全托管模式可能无法全量承接。

从详细数据来看,Temu 所有商品均须要买手发商机、审核、上架和补库存,以 Temu C 端当前的类目测算,假设每个买手最多覆盖 5000 个 SPU 的日常运营掩护,Temu 的 SPU 极限是 276 万个。
比拟亚马逊 2021 年的数据,卖家账号打破 600 万个,按一个商家 100 个 SPU 打算,亚马逊的 SPU 约为 6 亿个。

再者,Temu 正处于高速增长期,自然流量比例低于成熟电商平台,须要外部买量加持,以是营销用度持续上行。
中金研报测算,估量2023年营销用度约 21 亿美元,占 GMV 的 12%,且随着渗透率提高,Temu 均匀单位获客和维系本钱仍会逐渐增加。

跨过增长初期后,不加改造的实行全托管,可能会由于覆盖商品的丰富程度不足,面临近在面前的 GMV 天花板;也可能难以应对爆单期仓储物流压力过大、经营灵巧性不足等问题。
前文也提到,Temu 已有试水半托管和自营的传出,只不过平台前期在全托管上开足马力,调转车头不会太随意马虎。

另一边的速卖通已经率先开始改革,加入半托管以兼容所有卖家类型,坚持自身的品类上风。
不过也如《新态度》在之前文章中的剖析,还需不雅观察平台能否快速跑出可靠的利润模型,以及放松对价格的掌握,会不会降落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03、写在末了

回顾海内电商的发展进程,大致也是先起量,建立广泛的消费心智,再补足消费体验。

如今看来,跨境电商正在沿着类似的路径演化,红利期攻占市场、扩展规模,在粗犷增长的期间过去往后,开始比拼风雅化运营。

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见告《新态度》,无论是之前亚马逊实行 VC 卖家,还是现在各平台主打全托管,先卷低价,再转佳构都是常见的打法。
跨境卖家迟早要从全托管语境下,单一的供应链代理人角色中分开出来,研究如何供应优质产品和做事,回归商家的“经营本色”。
毕竟客场作战的跨境电商们,终极都绕不开如何去处理亚马逊主场上风的难题。

此外,最晚入局的 TikTok 也很难照抄全托管的作业,直播电商的实行不比海内顺畅。
据 Morning Consult 数据,过半美国用户不愿意通过社交媒体购物,近 80%的用户从未参与过直播电商,经历 2 年探索后,Meta 分别于 22 年/23 年关闭脸书和 Instagram 的直播购物功能。

流量上风让 TikTok 在一众跨境电商中独居竞争力,但须要将基于直播的全套消费心智移植到新的场域,在此背景下,TikTok 的全托管如何适配其独特的消费场景,更是后托管时期磨练市场敏锐度的命题。

全托管模式给外界留下的大包大揽印象,可能是一种阶段性特色,平台与商家在全托管的护航下踏入大洋彼岸,未来发展仍取决于在品牌与价格、卖家与买家之间作出若何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