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恐怖,不是行业向好或向坏,而是不愿定性。

2023年拖沓机行业可以说是在困难中蹒跚而行,近期工业协会年会数据显示1-10月轮式拖沓机销量低落25%,就连享受着马太效应的骨干大企业,1-10月产量低落6%,销量低落了17%,与此同时,行业内新的竞争对手还在进入,有数据表明2023年拖沓机生产企业多达260家。

过去的已成追忆,但展望2024年,无疑相对过去10年农机行业面临着巨大的不愿定性,老的问题仍旧存在,新的黑天鹅随时会降临,但是谁又能说自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不过,在不愿定性中肯定会有确定性,只管有一些确定性并非正面积极的成分,但已足以让我们早下决定:进攻?坚守?撤退?

2024年缩量时代拖拉机行业五个确定性的趋势判断

农机经营者要长于在不愿定性中探求确定性,2024年,海内拖沓机行业有五大确定性的趋势。

一、缩量时期,增长几无希望

农业机器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装备总量靠近2亿台(套),紧张经济作物薄弱环节“无机可用”问题初步得到办理,个中亩均农机动力达到0.55千瓦,美国在2016年,亩均动力仅为0.06千-0.07千瓦,只有我们当时的1/8,又经由7年韶光,相信目前中国亩均动力该当是美国的10倍了。

之以是用这个数据,是要解释农机的消费数量极限是由一个国家拥有的可耕地面积决定的,以及可耕地面积上的规模化水平决定的,规模化水平一是决定数量,二是决定质量,数量不足,农机化率一定会低,但数量过大,则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摧残浪费蹂躏和农人投资无收益的征象。

早在2013的,海内的拖沓机行业就度过了高峰期而进入了存量市场,紧接着后三年小麦机、水稻机和玉米机陆续进入了存量市场,2020年是疫情之后政策应急反应营造的“回光返照”,2022年则是国三机的末了的“撇脂”,2023年的行业内巨大的产量是惯性的使然。

这统统在2024年会得到市场的改动。
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海内农机行业,包括拖沓机行业已经由了高峰期,2020年60万台的辉煌再也不会到来,在市场缺少热点支持的情形下,2024年仍将处于缩量时期,且今后很多年将无望重新进入增量时期,今后海内的拖沓机行业,机会一定在细分领域,包括细分市场、细分品类、细分功率段等,增量只会存在于构造化中。

认不认这一点将非常恐怖,如果还在用增量思维在帮存量市场,那么这种企业将去世无葬身之地,一个企业是无法与大趋势抗争的。

二、补贴政策对拖沓机的“态度”不会改变

这里的“不友好”实在是对过去过分的政策的一种纠偏。
2004年开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整体看,受支持力度最大,受益最大的农机品类都是拖沓机,尤其是疫情之后东北地区对拖沓机的超高强度的补贴,更大的扭曲了市场正常的供求规律,以是从2020年底,从农机化司随处所司局都在对过去的过激的政策进行纠偏,当然也有前在说过的动力产品阶段性保有量过大的问题。

详细的方法大家已经都知道了,其一是推出“K值”的逼迫标准,其二是单机补贴额度不断的降落,如200马力及以上原来国补是12.9万,现在5.44万元,其三是补贴比例不断的低落,国家辅导目标是2023年降到15%以下,目前绝大多数省区的大中型拖沓机的补贴比例已达标。

那么2024年针对拖沓机的补贴政策会是什么风向呢?综合各种成分判断,2024年补贴政策针对拖沓机产品的“不友好”将延续,估量新出台的补贴政策仍将坚守15%的比例这个门槛不放松,同时单机补贴额度也不会增加,但仍旧会有一些构造性的利好存在。

如对CVT和动力换挡大马力拖沓机极有可能会出台分外的补贴政策,有一些地方会对需求最大,实用性强的100马力以上中型拖沓机,以及履带拖沓机增加补贴额度等。

以是2024年拖沓机补贴政策整体不会有大的变革,机会在细分功率段和细分市场上。

三、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近期在梳理2023年的补贴数据库时,得到一个数据是2023年通过补贴系统实现发卖的拖沓机品牌有260个,打消一个企业有二三个品牌的征象之后,整体看海内也仍旧有240多家拖沓机生产企业(组装厂),这预示着海内拖沓机行业呈现“长尾效应”的特色。

与此同时,1-10月份行业CR10累计销量约30万台,占比71%,较之去年同期上扬8个百分点,个中一拖和雷沃合计霸占率约为50%,多寡头化趋势明显。

那么2024年拖沓机行业将呈现什么样的竞争格局呢?有专家预测,2024年海内拖沓机行业依然呈现多寡头垄断和“长尾效应”共存的征象,拖沓机生产企业的数量不会有明显的减少,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还会提高,也便是行业几家头部企业的市场霸占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这种寡头垄断和长尾效应并存的征象只有在补贴政策的大背景下才会存在,且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

四、内销转出口增多

笔者研究过环球有名的几个标杆企业: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爱科、克拉斯、久保田,

从下图所示,这些标杆企业业务构造分为本土发卖和外洋发卖,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外洋发卖规模和比例都很大,除了约翰迪尔在北美市场发卖超过50%外,其他几家环球化的跨国公司发卖的大头都在外洋市场上,且本土发卖和外洋发卖的比例符合2:8原则,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征象。

随着补贴额度和比例的减少,海内市场对拖沓机生产企业会涌现“去魅”的过程,也便是海内市场的吸引力降落,外洋市场的吸引力会提高,其余受竞争的压力,国产拖沓机了更故意愿到竞争力相对弱的外洋市场去发展,以是2024年走出去的拖沓机企业会更多,出口销量和发卖额也会增加。

最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市场,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目前东欧市场对中国市场洞开了大门,中国企业正在快速调度自己的产品线和发卖模式以适应俄罗斯市场的需求。

经由一年韶光的准备,2024年将会有诸多的专门针对俄罗斯市场设计的农机品类进入俄市场,俄罗斯市场将针帮助中国农机家当造就大中型高效率的农业机器,这种机器未来可能会打入欧美市场,成为约翰迪尔洋、凯斯纽荷兰、雷肯、库恩等的替代品,当然这是后话了。

五、电动拖沓机商业化

农机的电动化进程远远掉队于汽车和工程机器,但电动化的进步速率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从环球范围内看,国产电动拖沓机并不掉队于欧美国家,乃至在运用层面还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海内电动拖沓机有纯电动和混动两种技能路线,200马力以上的重型拖沓机,一拖东方红、沃得、英轩、柳工等选择了油电混动的技能路线,差异只是轻合和程度不一样,有的是重混,有的是轻混,150马力以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了纯电模式,但彷佛参与的企业没有混动的多。

农机工业的电动化进程的掉队是不正常的,从环保的角度,抑或从竞争的角度来讲,海内的拖沓机企业都该当电动拖沓机,电动拖沓机是未来实现竞争上风的新赛道,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是在产品开拓和市场推广上没有人站出来第一个吃螃蟹也是不争的事实。

大胆地预测,2024年的新的农机补贴政策上会大张旗鼓地支持电动农机发展,且极有可能会选择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有一些想换道超车的企业也会主动站出来充当国产电动农机的开路先锋,大概2024年是国产电动拖沓机的商业化元年。

结语:人们总会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期望,2024年已经到来,国四履行之后,拖沓机行业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十几家企业押宝于CVT,工程机器大佬集体进入农机行业等,为行业制造了更多的不愿定,同时按市场规律、政策规律和人性规律,市场又存在很多确定性的趋势,企业经营者的任务,便是通过确定性来对抗不愿定性,稳稳地把好舵,把企业大船驶向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