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欣赏2024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时,把稳到一幅《红门往事》的油画,出自青年艺术家孙莉莉之手,这幅画是她红门系列画作之一,入选了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地区选送作品,并在上海美术馆展出。

孙莉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翻阅公开信息,我把稳到了孙莉莉从2019年起,全身心投入到了红门系列创作之中,多幅红门系列作品参加了全国性展览,并入展亮相。
例如,《老宅-红门系列三》《老宅-红门系列十》《南锣鼓巷-红门系列》三幅油画入选中国油画学会主理的“可见之诗—第四届中国油画风景作品展(2020)”。

《老宅-红门系列六》则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理的“‘家园与共生’——2020·第二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荣获“入会资格作品”殊荣。
随后,《老宅—红门系列二十五》、《老宅—红门系列作品二十九》、《老宅—红门系列三十》又分别入选了“精神·图式——第二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画、油画)”与“悲鸿风姿·首届油画双年展”。
这些名誉不仅是对孙莉莉艺术才华的认可,也是对她坚持红门系列画创作、弘扬胡同文化切实其实定,“红门”成为了她一个主要标签。

红门系列孙莉莉油画里的老北京胡同诉说静谧岁月里的变迁故事

老宅-红门系列画作(1)

为什么会画红门?在孙莉莉眼里,红门是北京老胡同文化的一种代表。
北京胡同有7000余条,每一条胡同都有它背后的故事,大大小小的胡同纵横交错,胡同深处是无数温暖的家,每一个家都有一个红门,历经岁月洗礼,承载了历史变迁的故事。
故人不在,红门依旧。

老宅-红门系列画作(2)

红门,作为北京胡同文化的独特符号,不仅以其鲜艳的赤色象征着喜庆与吉祥,更承载着北京民气坎深处的情绪寄托。
它如同一抹亮丽的风景线,冲破了灰色胡同的沉闷,为古老的街巷增长了几分活气与活力。
每当夕阳西下,那抹赤色在灰墙灰瓦间显得格外刺目耀眼,仿佛能驱散岁月的尘埃,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纯洁的年代。

老宅-红门系列画作(3)

那蜿蜒弯曲的胡同,是很多老北京人童年的摇篮,是欢快与梦想的出发点。
捉迷藏的欢声笑语、大爷们下棋对弈的专注神色、大妈们摇着蒲扇谈天说地的温馨场景,是很多人的影象。
然而,随着时期的变迁,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呈现,老北京胡同逐渐被当代建筑所包围。
但很多人对老胡同的深情厚谊,却犹如陈年迈酒,加倍醇厚。

老宅-红门系列画作(4)

正是基于这样的情绪和文化背景,孙莉莉选择了红门作为她的艺术创作主题。
她走遍了北京的万千胡同,存心去理解胡同文化,用画条记载了胡同那美的一壁,那富有故事感的一壁,那带有沧桑味的时候,那份对旧光阴的深深眷恋瞬间。

6年韶光,孙莉莉画了上百幅红门,大大小小的尺寸都有,这些画作承载了她对北京胡同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时期变迁下“对旧光阴不舍”的情怀。

杂院儿系列画作(1)

杂院儿系列画作(2)

为了让红门系列更加丰富、立体,孙莉莉还创作了诸多老少路、杂院儿的油画作品,作为红门系列的自然延伸。
每当人们想象着推开那扇红门,仿佛就能穿越至那充满生活气息的杂院儿之中,或是溜达在古朴的老少路里。
红门里是杂院儿,红门外是老少路。

老少路系列画作(1)

老少路系列画作(2)

在艺术的征途中,孙莉莉从未停歇。
她以红门为出发点,却不止步于此。
面对日月牙异的艺术天下和当代艺术的冲击,她勇于探索,开始构思新的题材系列画,力求在艺术的道路上实现新的打破。
红门,依旧是她艺术旅程中的主要坐标,但未来,我们或许能在她的新作品中,看到更多超越红门的精彩与可能。
让我们共同期待,她的艺术绽放。

(本文作者:郑梧沐,有名艺术评论家,艺术媒体“八链名人”之核心执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