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头管、无人管,到协同管理、齐抓共管,微山湖变清了,湖岸边不同地区的人也变得越来越亲了。

“这是微山湖的‘水下森林’,水多清!”山东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局长范燕强点开手机里的视频展示。

微山湖位于山东、江苏交界处,与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共同组成南四湖。
由于微山湖面积最大,南四湖习气上也被称为微山湖,由于涉及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区域多,“都管”又“都不管”,曾经污染严重、轇轕频发。

治水不易,跨界治水更难。
行走微山湖畔,三段岸线因管理机制改革而带来的变革,以及沿湖各地形成联合机制、共同管理微山湖的努力和成效集中显现。

从三段岸线看微山湖治理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一段岸线,在港河边。

港河是山东微山县和江苏沛县界河,是微山湖紧张支流之一。
微山县、沛县建立边界河湖管理联合机制,微山湖管理普遍存在的边界不清、标准不一等问题找到打破口。

如今的港河沿岸,水清岸绿、草木繁茂。
港河北岸是微山县西平镇六营村落,沿河是村落民房屋;对岸的沛县大屯街道,河边是一排厂房。
过去,两边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直排港河;现在,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
这几年,两地通过多次联合司法,清理了交界地带的“散乱污”企业,从源头为微山湖“减负”。

变革,不但在港河。
2020年以来,微山湖地区县域协同发展漫谈会多次召开。
环湖省份干系县市区以保护微山湖生态为目标,探索建立联合机制。

标准不一的问题也得到办理。
由生态环境部牵头,四省涉及微山湖管理的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今年4月统一履行,冲破行政区划限定,高下游、旁边岸保护有了统一标准。

一段岸线,在渭河村落。

针对微山湖管理中一些地区存在的渔民安置问题,四省高效协同、积极探索,让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得以兼顾。

在微山县高楼乡渭河村落,河道两边排列着70多条住家船,一条船便是一户人家。
每条船都有两根管道与岸边相连,银色的是自来水管,供船上饮用;玄色的是污水管,网络船上的生活污水。

村落民过去吃住在湖上,生活污水直排入湖。
近年来,大家相应号召退渔还湖,村落里开始发展“渔家水街”特色旅游,对治水的意愿更强。

为办理生活污水问题,2020年,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高楼乡政府联合为住家船安装排污举动步伐,并在岸边就近培植污水处理站。

还有一段岸线,是位于沛县杨屯镇的湖西大堤。

站在湖西大堤远眺湖面,湖水澄澈、白鹭翩跹。
这片水域,曾是苏鲁两省交界处的一片养殖地,为集中保护微山湖,两地协同、共治共护。

沛县河长办办公室主任王磊拿出两张比拟图:一张因此前的大堤,湖面被隔成一个个不同形状的格子,是当时渔民养鱼的圈圩;另一张是如今完成退圩还湖的湖面,清爽开阔。

2020年10月,山东济宁市致函江苏徐州市,商请同步开展微山湖鱼塘退养事情;为加大微山湖保护力度,两地协同推进、有序完成,清退的水域分别划入山东南四湖省级保护区和江苏省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实施连片长效管护。
沛县县委布告丁广州说:“清退的水域,都是为了保护微山湖生态环境,都是还给了微山湖、还给了自然。

(本报侯琳良、姚雪青参与采写)

《 公民日报 》( 2024年09月1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