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包装成“海藻籽”的种子,实在是“水蓑衣”种子(别号“南天仙子”),它也不在《已利用扮装品质料目录(2021年版)》中。很随意马虎与它稠浊的毒物“天仙子”,国家药监局更是明令禁止用于扮装品生产或注册备案。
8月上旬,澎湃新闻深入海藻面膜企业聚拢的广州、佛山两地调查创造,除了捏造身分、违规添加、虚假宣扬外,海藻颗粒面膜商家对外售卖的所谓“海藻面膜”,相称一部分既无合格备案,也没有走正规生产、质检流程,发卖的险些是三无产品。此外,这类“海藻面膜”普遍菌落超标,消费者利用后可能会引发细菌传染、过敏等。
业内直指,已被简称为“海藻面膜”的海藻颗粒面膜,虽然已在海内脱销多年,但实在是一场骗局。
身分:“海藻面膜”无海藻
天然海藻护肤观点爆火后,海藻面膜已在市场热销多年,带火了包括“半亩花田”、“美遇拉”、“资莱皙”在内的浩瀚品牌。
广州白云区被称为中国扮装品行业的硅谷。8月上旬,在广州最大的扮装品批发市场——白云区兴发广场二期,专卖海藻面膜的老板王舟说,他这里500g的海藻面膜34元,350g的22元,还有质料差一点、出胶没那么好的产品。
在线上线下购买的8盒海藻面膜样品,经检测均为爵床科水蓑衣属种子。
王舟随即将两盒海藻面膜样品拆开,挖出三勺放入碗中兑水,几分钟后碗内液体成膜,上面布满棕玄色的“海藻籽”。“我们卖的这一款是缅甸入口的。有一种国产的海藻没有胶性,本钱低很多。”
对付面膜的身分,王舟坚称是海藻提取物。
张浩在白云美湾广场附近也经营着一家海藻面膜店。他说,店里的海藻面膜质料从东南亚入口,“越细的分泌的胶状物越黏稠,也就越贵”。
除了广州白云区,海藻面膜不少产自佛山市。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旗下的“扮装品监管App”上,检索到的“海藻面膜”企业目前已超8000家,个中“海藻面膜”企业超1600家,备案地址大多在广州和佛山两地。
孙明是佛山一家海藻面膜加工厂的卖力人。他见告澎湃新闻,海藻面膜的原材料实在并不产自海里,只是植物的一种,海内涵山东、安徽和陕西有产,但大部分是从东南亚入口,入口原材料价格二十四五元一公斤,他们工厂要做的便是筛选、照光和包装。
海藻属于低等植物,不着花也无果实和种子。那王舟、张浩们售卖的海藻面膜里的海藻颗粒究竟是什么?
一名长期关注扮装品行业的业内人士见告澎湃新闻,目前市场上售卖的大部分海藻面膜来自广东,其他区域较少。“海藻面膜里的颗粒该当是‘南天仙子’(水蓑衣)或做冰粉的‘冰粉籽’。”
暗访调查过程中,澎湃新闻从广州白云区、佛山市的多名商家处采购样品,并在线上购买了品牌名为“半亩花田”、“美遇拉”、“资莱皙”的“海藻面膜”。经专业人士初步鉴定,这些被包装成“海藻籽”的种子,实际均为水蓑衣属植物种子。
解剖镜下“海藻面膜”里的颗粒(实际为爵床科 (Acanthaceae) 水蓑衣属 (Hygrophila) 植物的干燥种子。) 来源: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长葛斌杰
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馆长葛斌杰在体式解剖镜下,对澎湃新闻送检的样品逐一镜检。他说,初步剖断,送检的所有样品紧张颗粒物为爵床科 (Acanthaceae) 水蓑衣属 (Hygrophila) 植物的干燥种子。本属海内分布有6种,环球近100种,详细物种的鉴定仍需进一步栽培不雅观察。
此外,不同样品在杂质殽杂、种子混装程度上存在差异。“个中有三罐样品殽杂种子较多,部分殽杂较尖锐碎石状杂质;有一罐混有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碎米荠属 (Cardamine) 植物干燥种子。”他说。
公开资料显示,水蓑衣种子别号南天仙子,主产于泰国、越南、印尼等地。又称入口天仙子,紧张为我国两广等省区习用,故又称“广天仙子”。与它一字之差、极易稠浊的“天仙子”更是被国家药监局明令“说不”:根据干系规定,国家药监局严禁将“天仙子”混同为“海藻”进行扮装品生产或注册备案。
2023年12月13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普通扮装品备案问答(五十一期)(简称:《问答》)。关于海藻面膜,《问答》表明,根据《国家药监局关于更新扮装品禁用质料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74号),天仙子(莨菪)为扮装品禁用植(动)物质料,严禁将“天仙子”混同为“海藻”进行扮装品生产或注册备案。
无论是天仙子(莨菪)或南天仙子(水蓑衣),均未收录于《已利用扮装品质料目录(2021 年版)》——这意味着,在护肤品中添加这些植物种子加工发卖,均属于违规。
质检:菌落超标是“公开的秘密”
“这些东西没人搞(检讨)还好,有人搞就很麻烦。”张浩见告澎湃新闻,海藻面膜是植物身分没什么添加,但正由于没添加什么,卖的量一大便随意马虎失事。“植物是活的,避免不了带微生物,一检测百分百超标。”他说,“那就要查你了。”
澎湃新闻暗访时,兴发广场二期一家护肤品工厂店内部张贴着还没来得及撤下的海藻面膜海报。店主小华同样说,海藻面膜的问题便是“菌落常常超标”。
在店内显示海藻面膜的利用方法。
小华的店里没有样品,只有这张海报。“海报我都想换掉了。”他说,你现在在线上买,如果有什么问题去找商家,也是不会理你的。
“你能接管我们就卖,不接管我们就不卖。”小华说,500g瓶装的海藻面膜15元,都是流利货,价格很透明。“现在紧张的问题便是药监局会查菌落是否超标,纵然有(紫外线)辐照,当下查出来没有超标,过了半年也一样可能菌落超标,这是由植物种子的性子决定的。”
但在小华看来,纵然菌落超标,对皮肤也不会有侵害,由于产品是天然无添加的,“像菜籽一样”。小华说,他们在佛山加工产品,紧张销往美容院。
业内人士李瑞提出了海藻面膜的“悖论”——“你一杀菌,它就没活性;你不杀菌,它就菌落超标。”他说,海藻面膜质料基本是从国外入口,“网上很多演示面膜浇水放几天可以萌芽的情形,实在都是没杀菌”。
澎湃新闻把稳到,海藻面膜菌落超标问题频频被药监局点名。
8月13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关于37批次不符合规定扮装品的通知布告(2024年第31号)显示,有26批次不合规产品为海藻面膜类,如“凤雅晳植物补水海藻面膜”、“琳秀坊草本焕颜靓肤面膜粉”、“Yanzhi艳芝保湿补水海藻面膜”、“禄之源天然海藻面膜”、“邦薇植物海藻补水面膜”等等。个中,“邦薇植物海藻补水面膜”经审查为赝品,而“禄之源天然海藻面膜”则是多次上榜,本次也有8批次被检出菌落总数超标。
个中,由广西同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广州禄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备案的1批次禄之源植物海藻面膜(备案编号:粤G妆网备字2022214228),菌落总数最高,为1100000CFU/g,超标1100倍。
据媒体此前宣布,面膜菌落指数超标随意马虎导致面膜的营养身分被毁坏,消费者利用这些身分造假、菌落超标的面膜,可能会引起细菌传染、产生过敏、引发烂脸等。
备案:新备案无法通过,新品只能当“三无产品”卖
由于菌落随意马虎超标、本色身分和备案身分不符等问题,多名卖家称,海藻面膜的新备案险些批不下来。
白云区美湾广场的店主李瑞说,前几年海藻面膜势头一贯不错,尤其是去年海藻涨价很厉害,卖得很火,当时由于供不应求要抢货,“但忽然间药监局出台规定,说这些东西没经由杀菌,不能再备案了,全国基本都是一样的政策,之前备案下来能卖到备案到期,但新备案就无法再批”。
李瑞阐明,扮装品备案一次有效期为三年,有些备案日期较新的,就可以在市场上连续正常发卖,但已过备案的存货只能在实体店或者私域流利。
兴发广场二期一家面膜店的店主小华表示,如果要定制干系产品,可以自己选择包装和瓶子,但海藻面膜现在无法进行新的备案,只能当三无产品卖,“海藻现在查得特殊严”。
张浩也见告澎湃新闻,这两年海藻面膜市场很乱,缘故原由之一是国家对这类产品没有标准,而企业想(就这个品类)做一套行业通用的标准得花费很多钱,“远远超过卖海藻面膜能赚到的钱”。
“我们申请了很多次,但干系部门没有一个对应的名称去备案,给了一个‘大叶海藻’的名称作为备案,但实际上备案名称和实物对应不上,新的备案也审批不下来。”他说。
根据《扮装品监督管理条例》的干系规定,扮装品必须经由备案或审批程序,得到相应的审批文号或备案号后才能发卖。对付在备案注销前已经生产的护肤品,如果这些产品的生产日期在备案注销之前,且产品质量符合干系标准和哀求,那么这些产品理论上仍旧可以发卖,直到其保质期结束。如果护肤品的生产日期在备案注销之后,那么这些产品属于违规生产,不能进行发卖。
根据《扮装品监督管理条例》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上市发卖未备案的普通扮装品将面临相应的法律任务,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扮装品以及罚款等。
佛山海藻面膜加工厂卖力人孙明发来的《广东省中药研究所检测中央考验报告》显示,其产品为“褐色颗粒”,考验日期为今年4月,考验依据为《扮装品安全技能规范》(2015年版),结果为: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胞菌考验结果均符合哀求等。产品备案信息显示,该海藻面膜的身分为“水解胶原”“大叶海藻提取物”。
明明是水蓑衣种子,为何能在药监局备案为“海藻提取物”或者“大叶海藻”?长期关注扮装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剖析说,干系部门的审查无法做到本色审查,一样平常是审查资质和材料。“海藻面膜用的都是植物种子,菌落方面很难过关,近几年的抽检问题紧张集中在菌落超标上。”
售卖:多流向直播间和美容院,定制品牌可翻十倍卖
前述售卖海藻面膜的商家王舟说,如果想要定制产品,面膜瓶的外包装可以修正,完备按照客户哀求定制,但如果想把产品做得正规,是很麻烦的一件事。
王舟店内在售的海藻面膜
王舟说,护肤品只能工厂备案,须要上传很多资料和做检测,如果在天猫店或京东店售卖,手续必须正规,但像在淘宝C店(个人店铺)或在私域卖,没人看资料。“直播平台挣个一块两块的,一天一两万单,还是能挣钱的。”他说,如果要走oem(代加工),可以在标签上利用不同的笔墨。
“我们卖空缺瓶子的产品过去,客户把产品先容打玉成泰文,以代购的形式上架,能卖得很贵。”他说。
澎湃新闻在淘宝搜索创造,王舟提到的以代购形式上架的海藻面膜标价160元。王舟说,现在他都让别人不要多拿货,而是快拿快卖。 “你本来已经不合法了。纵然再做备案、用紫外线辐照这些步骤,它还是不合法的。”
他说,同一款产品有人卖得贵,有人卖得便宜。但如果自己做个品牌,那别人卖什么价位都冲击不到你。“你把文件发我,其他的我来搞定就行。这样不管在哪个平台,别人都冲击不到你的价格,爱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
佛山海藻面膜加工厂卖力人孙明也表示,海藻面膜在抖音等平台很好卖,有些客户会找他们定制贴牌,随后他还列举了几个品牌。澎湃新闻把稳到,这些品牌在抖音上显示已售出5000件到5万件。
孙明说,他们一个深圳客户在短视频平台上卖海藻面膜,有时一天能卖出1000多单,一天上好几场直播,早上10点到12点一场,下午4点到6点一场,晚上10点到12点一场。“他们进价11元,卖30块钱一瓶。”
除了线上渠道,海藻面膜一样平常销往美容院。王舟说,美容院每次订个几百到1000盒的都有。拜访当地美容院创造,海藻面膜敷面是常规项目,一样平常在美容结束后补水利用。
扮装品行业资深评论人、美云空间电商创始人白云虎表示,近年来,国货发展迅速,市场份额不断扩展亟待规范。同时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哀求越来越高,也更具有辨别能力。“国家对扮装品的规范和监管因此不断加强,海藻面膜算是一个缩影。”
白云虎见告澎湃新闻,海藻身分火了之后,诸多中小企业入局,为降落本钱采取灰色模式。颗粒状的海藻面膜时常给消费者一种天然的、靠近植物本体的感想熏染,但实际上海藻是无性繁殖的,并没有种子,商家可能采纳了一种投契取巧的办法。
孙明发来的备案信息截图显示,该产品备案身分为”水解胶原”,"海藻糖”,"大叶海藻(SARGASSUM PALLIDUM)提取物”
在备案方面,白云虎称,这几年干系部门抓得特殊严格,备案人、备案企业必须是同一个机构,于是很多中小品牌自己并不备案,把备案交给代工厂,“实在相称于采取了一种授权办法进行发卖”。
“在报检的时候,有些企业也可能送检的是一种东西,实际生产的又是其余一种东西。”白云虎说,海藻面膜这种身分型的产品受到的争议,未来还会连续发生。
“这一方面源于植物身分和化学身分有方向性的差异。另一方面源于很多中草药或者植物种子长得相似,但实际身分寰宇之别。此外,有时为了不降落植物中活性物质的浸染,防腐、消毒上也不得不相应降落(哀求)。”他剖析说。
白云虎表示,坦率来说,这种商业环境确实创造了一种“短平快”追求利润的氛围,但长远看,行业除了要遵照市场的基本规律,还要做一些可持续的、发展的买卖,干系部门和流量平台要加强监管,同时也须要消费者自身的发展,增强对产品的辨识能力和选择能力。
只管承担着风险,但高回报下,商家和直播带货的主播们仍旧对海藻面膜如蚁附膻。“一天如果能卖3000单,他给人家钓鱼钓个几单罚了得了,他赚的钱能覆盖得了,他敢、也乐意花这钱。”李瑞说。
(张浩、小华、王舟、李瑞、孙明均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