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通楷书,近年景为展赛取法热门之选 ,其书师其父欧阳询又出新意,笔法字法颇有意外之趣。2024年6月欣然小楷专业群组织了同临欧阳通《泉男生墓志》的活动。计收得15位群友临作图片,由群主王树新主持线上点评。以下笔墨根据当时语音整理、删减和校正。后附部分群友临帖作业,菜鸟高手同临经典,水准不一,旨在互换,欢迎您的批评!
”
一.王树新先容《泉男生墓志》语音转笔墨部分
小楷的取法,该当多元化。全体书法体系,它就像一条大河。这个大河里面有钟繇、二王父子,还有苏黄米蔡,颜真卿,赵孟頫...所有这些都是这条大河里面的浪花。这条河流实在非常非常大,二王体系,它也不过是大河里面的一个支系而已。这样讲的话,浪花是很多的。怎么样写的东西能够既有古的味道,又有新的味道,所谓“汲古传新”。这就须要我们拓宽视野,多去经典里面去淘一淘。以前我们常常讲,先要专精,专精然后要博涉。实在这个便是所谓博涉这方面的,专精是在某一家某一帖里面深入的去研习,提高我们自己的深层次的功夫,笔下工夫、目光,还有对笔法、字法的理解。那么博涉,实际上是丰富我们对书法美的元素的积累,为创作供应后续的、内在的东西。
以是呢,我们写这个欧阳通的《泉男生墓志》,包括后面每个月我们安排的这些帖,是有目的性的,就说有些书友可能会以为我哪个帖子写不好,就写它。实在都可以考试测验一下,对不对?感想熏染一下不同的书法,它的显性特色在哪里,由这个显性特色展现出来的书法的多样的美在哪里?这是非常故意义的,好的,既然讲到这里呢,我们就来看一下,欧阳通的书法的特点。
大略的说说欧阳通,欧阳通他是十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欧阳询就去世了。在史籍里面,说的是他“少孤”,便是年少的时候就成为孤儿,是他的母亲带着他学他父亲的字。那么在韶光上、在年事上做判断,该当他父亲是可以辅导他的,除非他父亲末了几年要么没韶光,要么有什么情形,由于欧阳询去世的时候,欧阳通已经有十五六岁了。好,这个先不管,也便是说,欧阳通的取法紧张是由他父亲来。欧阳询呢,初唐四家之一,会有很多隋碑用笔的痕迹,那么到了欧阳通的传承里,也非常明显。以是大家看他的这个两个代表作,一个是《道因法师碑》,一个《泉男生墓志》,特殊是《道因法师碑》可能会更有那种刀刻的痕迹,笔画形态更张扬。各位有兴趣也可以写一写《道因法师碑》。《泉男生墓志》会更加温婉一点,会更加的柔和一点,更加蕴籍一点。
好,我们来看一看,首先在用笔上,说它温婉蕴籍,那是跟《道因法师碑》比较。欧阳通的用笔,提按分明。在书法里面有几种笔法,什么绞转法,提按法等等。我们平常用的更多的是所谓提按法,写楷书这块就更多是提按法。像这个“夫”竖撇横向的时候很重的,是按压下去的,犹如反向出捺。
第二个字“中”呢,中竖头尾是很重的、按下去的,中段是提起来的。第三字“真”,长横头尾重,中段轻,尾压的很重;横折的折,按的也很重,对吧?提按分明,节奏感强。节奏感来自两方面,一个便是刚才讲的这种从高下间的提和按,还有一个是速率。紧张是来自两方面,形成节奏感。以是有时候我们看自己写的书法,如果轻重不分明,提按不分明,它没节奏感。第二方面,如果我轻重也分明了,但是觉得速率上,我是犹犹豫豫描摹形成的,这个节奏感也弗成。
大家看它的笔画形态,起收利落。譬如说有些横画切进去,头部是尖的,比较锐利。又如这个“朱”的捺画,出捺像把刀一样。当然它也是周遭并济的。周遭并济是指它的笔画形态,兼具刀笔二美。由于它毕竟是碑,这个碑,有两种理解。就“碑”的一些笔画,之前很多人都会认为,会被刻工故意无意加工过,以是显得有些地方非常方、非常锐利。这是一个,但第二个,现在又有一些考据,譬如隋唐时期的敦煌写经残纸,创造用笔当时便是这么方的,或者当时便是这么锐利的。以是我们可以认为欧阳通的书法,其用笔原来如此。
大家看欧阳通的字,部都城是比较瘦。就像人,如果胖得大腹便便那种,它是鼓出来的。如果瘦的,会有腰。相对来讲,大众会以为好看的该当是有腰的。肚子挺起来的,那肯定是不好看的。有种笔法叫做内擫法,紧张是写这种纵向笔画,它的中段是朝字的中央压进去的,这种笔法会显得全体字形,横向看是收紧的,就彷佛有腰一样。
字形方面呢,纵势为主。即相对来说呢,瘦高瘦高的字会多一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字形都是纵势的,也有扁的宽的,我们叫它横势字形。大家看这个图,这个纵横势在书法里面一样平常怎么处理呢?有个方法叫做依字赋形。高下层次多,每每会把它处理成纵式的,便是横向收窄。高下层次少的,有横向笔画的,比如说竖弯钩啊,平捺这些呢,可能就会把它处理成横势的。
当然,有些字大,有些字小,同样是依字赋形,笔画少的,相对来说呢,就写小一点。笔画多了,就稍稍的会写大一点。
笔法这块,实在还有一个东西要补充一下。便是它的线条,线条更多指的是相对长的笔画,线条更关注的是他行进过程当中的展现出来的东西。笔画,更多的是静态的一些细节,《泉男生墓志》的线条总的来看相对瘦劲挺立,譬如我们看“表”的横画、竖画,“轩”的两个竖画,“感”的斜钩,总的来看瘦劲。但是又刚中带柔,刚,是比较直,直的就会挺立。柔,是相对有一点弧线形态。就像这个斜钩,它有一定的波折度。“轩”的这两个竖画也是啊,它也是对吧,头尾重中段相对轻,有轻重变革的。如果头尾完备一样重一样粗的话,就会显得呆滞。像这种形态,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刚中带柔。
《泉男生墓志》,我们会创造相称多的长横是比较平的。书法里面呢,很多人都在求古意。古的东西如果要溯源,回到最开始的话,我们会创造横向的斜度,基本上是零度。为什么这样讲呢?写篆书,写隶书,横向较平乃至有可能会朝右下写。我们再到钟繇的小楷里面去看,它的横向斜度也是比较平的。
讲这个横向斜度比较平的意义在于什么?便是说我们写楷书斜度如果过大啊,相对来说它不足古。《泉男生墓志》,特殊是长的横画横钩,都相称长,也相对的平。而且大家看全体块面里面呢,平的东西多。但是它又有些比较奇崛的东西,譬如这个“仙庭”的庭,横画斜度是非常大。它不象一些长横是比较平的那种,它溘然间有些异军突起。
就横向角度呢,我们可以总结成平稳与奇崛并存,它不是千篇一律的。
刚才我们是看横向,再来看纵向,《泉男生墓志》,有些字是正的,这个正大略的理解造诣是垂直的方向。但是有些字是斜的,斜的紧张是稍朝右斜。纵向字势大家都知道,一个是通过纵向笔画,竖画竖勾包括竖撇之类,通过他们的角度来达成字势的一个正和斜,譬如说中竖朝右斜了之后,全体字势也就朝右斜。《泉男生墓志》,整体看,斜的字紧张是稍朝右。
在《泉男生墓志》里面,有几个字,很特殊,不多,可以叫做偶见。它不仅仅是右斜的问题,它是高下错落了。便是下面的部首,参照上面的部首明显错落朝右,而且本身纵向笔画已经稍朝右斜。譬如像这个“翼”,欧阳通书的“书”。非常精彩的字啊,很险,但它险而不失落,没有完备的倒下去。第三个字“襄”,更靠近于魏碑、北朝墓志的东西啊,非常奇特,非常故意思。
这个作品里面,有大量的,头部是竖画的这种字。譬如上图的“华”、“谈”、“垣”,草头、火、提土旁,它们的竖、竖撇,起笔非常高,就彷佛戴了个高高的帽子。像这种写法在小楷里面对应的有一个帖,唐人写经《善见律》,也常有这样的安排。
头部起得高,这个属于外延,外延长是一种放。有些字,它的底部,是矮的,这属于收。戴个高高的帽子,但他腿呢,非常的短。我们现在看到这个“转”、“事”,还有上面这个“乎”,他们的竖勾下面部分写的非常短。其他楷书,假设让王羲之写,他绝不会这样写,王羲之写的相对是伸展的。
再看“安”、“奥”、“境”,这几个有什么特点呢?奥,底部左边一个撇,右边一个侧点。撇的角度很平。境,底部是一个撇加上一个竖弯钩,撇和竖弯钩的纵向部分都很短。安,底部是一个撇捺搭配,也是写的矮矮的。打个比喻,就像有的夸年夜的漫画里人的腿短短的。
我们之前写文征明,写赵孟頫,点评作业或者是带大家练笔的时候,评价一个竖勾每每是会说下面要写长一点,就彷佛你一个人的身材比例。下身呢,比上半身要长,这样好看,所谓的黄金比例。但是《泉男生墓志》欧阳通它不是走这个比例。不过也要解释一点,它并不是所有的字都会安排成短腿,就有些字呢,相对来说啊,比较“正常”一点。以是这个呢,便是说书法里面不能千篇一律啊,有一定的规律,但它又有变革,这才是书法高处。
好,看这三个字,底横是比较长的。横向我们把它叫宽,它宽到什么程度?拿“卢”来举例大家就明白了,它是属于覆冒字形,每每上面的盖头要把下面的部首大部分遮盖住。下面皿字底呢,在其他经典楷书里面,这个皿字底横画一样平常不会写这么长,会写得短些。在欧阳父子之里,他就会写的非常长,这也是欧体的特点啊,不管大欧小欧,基本上都会这样写。
大家看这几个字,这便是古人所谓的“匆匆左展右”,便是说字朝左边靠拢收紧。破,右部的竖靠左,接下来的弧线形态的一个横折撇也是靠左。建,上面的部首跟建字底的折是结合紧密、靠左的。寄,下面的奇参照上面的宝盖头的首点,是偏左的。横勾,左边短右边长。宠,也是一样道理,下部偏左。军,也是车靠左。末了这个将军的将,右部的竖勾参照上面的中点而不是右点对齐。就横向来看,刚才我们说欧阳通的字彷佛有腰一样,就横向是收窄的,这些字亦可为例。
如果只有这种高下构造的,每每右上方呢,它会做一些形态,宽出来悬空。帝,横勾左边窄右边宽。罪,它实际上是个横折啊,也像横钩的一样,右宽,然后下面的非,收窄。以是全体字的右边,彷佛屋檐伸出来。览,上面是旁边构造,它把左边写窄右边写宽,下边的见就对靠左。这类字,右上方悬空,给人一种险要的不雅观感。
上面这三个可以算是独体字,比较大略。他们自己,字形实在都不算大,要么窄,要么矮,要么本身就小。像这个“公”实在很小,它的内部呢,又有高下这个宽窄比拟。角,上面一个撇加个横折撇,撇是拉的比较伸展的,下面用,则写得非常窄。而呢,上面的横画很短,下面的半包围构造很宽,宽而扁,这样高下形成一种宽窄的比拟。当然,不仅仅是几个字,由于这几个字比较大略,好举例。
在每一个经典的作品里面,都会有些字让人印象深刻,它的写法比较特殊。譬如欧阳通的通横折撇加一个点,温顺的柔也是横折撇加一个点。他是这样写的,就写的有点像一个口,少了一个底横而已。第二个绣,看绞丝旁,它有两个撇折对不对?但是这个撇折呢,都是一个撇一个点,一个撇一个点,末了那个点呢,它是当撇来写。这个绞丝旁的写法,确实比较特殊。第三个字,衡,中间的鱼,下面它是写成三个点,在其他楷书里面多数会写成一个大。末了的衾,大家会看到上面有一个捺画,下面有个捺画,而且都是出捺的,这种写法很少。在书法里面有个说法叫做“燕不双飞”,不过更早的隶书里面,以及王羲之的小楷书《黄庭经》偶尔都会有燕双飞的情形。这可以理解成是一个比较个性化的写法。当然个性不止这些,在欧阳通的楷书里面,还有一些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我没有完备列出来,不能穷举,大家在书写的过程当中,在临帖的过程当中,多去理解,它都可以运用在我们自己的创作当中来。
好的,《泉男生墓志》,以上是粗略的给大家,先容了一下它比较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些东西。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刚才提到的这些笔法字法特点,仅供大家参考。
二.群友临帖作业分享
1.孙利东
2.曾德臻
3.王鲲
4.萧之岚
5.黄文健
6.子亿
7.舒云芳
8.石昔
9.张大波
10.张维伟
11.陈星宇
12.黄刚
13.潘存涛
14. 陈封云
15. 王树新
--END--
【感激阅读,入群、小楷网课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