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契迪龙寺有一处往佛祖身上贴金的地方,这在东南亚各地和海内很少见。
在一个室外大棚里,安顿着浩瀚佛祖,同时还有一个约和邮票大小的金箔片箱,10泰铢一枚,公民币2块钱,没有人收费,自觉投币,取一枚金箔贴在你自己的幸运佛身上。

很多佛祖身上贴满了金箔,不雅观音身上贴得最多。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还是偏信不雅观音的,和海内信徒没有多大差距。

除此之外,契迪龙寺里有一尊弥勒佛金身,不过这尊弥勒佛与海内的不一样。
在海内参拜的弥勒佛都是笑呵呵的,但在这里的弥勒佛确实很严明的。

弥勒佛,弥勒是姓,名阿逸多,义译无能胜。
与释迦牟尼同世。
生于印度。
他生而容貌庄严,聪慧非常。

贴 金2457

佛,以普度众生为己任,关于弥勒佛的故事就数不胜数了。
相传在唐朝末年,有一位农人上山砍柴的时候看到江边泛起巨浪,像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在巨浪中间有一朵金色的莲花,这朵金色的莲花并没有顺流而下,而是逆流而上,这位樵夫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揉了揉眼睛,当他再睁开眼睛的时候,那巨大的金色莲花不见了,只瞥见了一堆柴草,在那堆柴草中间,有一个婴儿,樵夫瞥见之后很高兴,就把婴儿抱回了家中,取名叫“契此”,契此从小受到养父母潜移默化教诲,齐心专心向佛,契此终年夜后出家为僧,他常常背着一个布袋出去化缘,把化来的东西分给贫苦的百姓。

以是人们都称呼他为“布袋和尚”,弥勒佛是宽容、慈悲、乐不雅观的化身,一贯都在以教养众人普度众人为自己的任务,不管别人对他是不是友好的,他都对别人那么宽容,纵然有人对他冷嘲热讽,对他很不友好,他也不生气,不责备他人,而因此自己的办法去教诲去冲动其他人,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自行改正,以是深受百姓们的喜好,弥勒佛走到哪里他的故事就传颂到哪里。

贴满金箔的佛像。
这个大棚里至少有20尊佛像,贴给谁是你的自由。

贴不紧的就会被风吹掉。

这便是金箔纸,10泰铢一枚。
一两黄金可打造出两亩地大小的金箔。

这便是清迈的弥勒佛金身。
海内的更和蔼可亲,民平易近。

这是卧佛,也有叫睡佛的。
可以很近的拍照。

清迈的寺庙和佛像都可以零间隔拍照,除几个有名的大寺庙外都不收费,既是收费的也没有超出20元公民币的。

2024年2月26日

草于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