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3年中国超市TOP100”。
今年上榜的100家企业发卖规模(含税)为8680.07亿元,门店总数23806家,同比分别低落4.2%和0.5%。

超过半数的上榜企业,去年发卖规模涌现下滑;有47家企业的门店数量涌现缩水。
有靠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发卖额、门店数双双涌现下滑,个中不乏巨子。
例如湖南超市龙头步步高,去年发卖额12亿元,门店96家,同比分别减少80.9%和53.2%。
深圳老牌零售大家乐,去年发卖额32.3亿元,门店91家,分别下滑28.9%和19.5%。

TOP20中有一半企业“双降”,包括排名前十的永辉超市、康成投资(大润发、M会员店等)、华润万家(Olé、华润苏果)、家家悦(家家悦、世伴)、中百(中百仓储、中百超市)、钱大妈,以及卜蜂莲花、永旺、重庆百货(重百超市、新世纪超市)、天虹。

昔日的“中国超市之王”华润万家排在榜单第四位,去年发卖额625.33亿元,门店数2694家,同比分别减少9.7%和13.9%(436家)。
要知道顶峰时其发卖额达到1094亿元(2015年)、门店数达到4127家(2014年)。

超市行业失落意者一年关闭436家门店发卖额缩水至625亿元

不过纵不雅观近十年华润万家的表现,整体呈下滑趋势。
2019年还排在行业第一,但发卖额跌破千亿大关。
2020年被高鑫零售、永辉超越,2021年排名跌至第4。
截至去年,发卖额已经连续六年涌现缩水,门店数量连续三年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华润万家是华润集团旗下零售连锁企业,成立已有40年,旗下拥有华润万家、华润苏果、万家MART、万家LIFE、Olé佳构超市、Blt佳构超市、礼阁仕等多个品牌,业务覆盖中海内地及喷鼻香港市场。

1984年,华润万家在喷鼻香港开设首家门店告士打道店,并在80年代末发展为喷鼻香港第三大超商场团。
1992年进入内地市场发展,在深圳开出第一间中外合伙连锁超市——华强北爱华店,并以此为出发点逐步向华东、华北等地区扩展。

进入21世纪,华润万家开始猖獗地“买买买”,02年的时候先是从万科手中收购万佳百货,两年后控股了江苏最大的连锁零售企业苏果超市,紧接着将天津月坛超市、天津家世界超市、西安爱家超市、江西洪客隆超市、广州宏城超市等收入囊中。
彼时正值中国实体零售业黄金十年(2004-2014),跑马圈地的华润万家成为当“超市一哥”,风头一时无两。

但随着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对线下零售形成巨大冲击,华润万家首当其冲。
再加上2014年收购的英国TESCO(乐购)在华业务,成了古迹“拖油瓶”。
前期盲目扩展的弊端开始显现,公司不得不“断臂求生”,关闭大量不赢利的门店,先后撤出山东、北京等区域。
“紧缩”计策下,发卖额自然频年下滑。

面对市场变革,华润万家并没有坐以待毙。
一方面,大力发展线上业务和万家运用,并与美团、京东等平台建立互助关系。
另一方面,对线下大卖场进行改造升级,将原来的华润万家超市转变为blt业务,进一步聚焦高端佳构超市发展。

截至去年底,华润万家旗下佳构超市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武汉、昆明、海口等37个核心城市开出超120家在营门店。
未来1-2年内,公司将快速布局全国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履行更多佳构超市升级改造操持。

可以看到,“四十不惑”的华润万家,走上了高端升级路线。
佳构超市在全品类、高品质、高性价比商品和优质做事体验方面与大卖场迥异,对年轻消费者具有一定吸引力。
不过这条道路上,他们面临着跨境电商、开市客、山姆等激烈竞争,想要突围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