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它是环球最美河流;“千峰环野立,一江抱城流。”它是享誉天下的“中国旅游名片”;“分明瞥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它是桂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源;它便是漓江。本日,广西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武断打赢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这场硬仗,系统推进漓江流域自然生态保护修复,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漓江流域生态安全。
海洋山下,灵渠之畔。频年洪涝让古老的湘漓河道多处崩塌,河道淤积堵塞,两岸农田、植被屡遭侵蚀浸蚀毁坏,严重影响了灵渠周边的河流及两岸的生态安全。加固河堤、清理河道、修复岸线生态等生态修复事情正在抓紧推进。然而在这时,一个棘手的问题涌现了。
由于河道某个局部护岸设计的位置过去是农田,近几年由于农田被大水冲毁变为河滩,一旦按原设计施工,已冲毁的农田就彻底变成了河道,以是群众并不同意按现状岸坡位置建筑护堤。来自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央的高等工程师高振何,要费尽心机给出一个办理方案。
经由反复核实,被冲毁的位置是耕地,而且并没有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高振何建议做小范围设计调度,将准备培植的护堤往河道方向移动一定间隔,对河床进行清理疏通,再对被冲毁区域回填规复成农田,这样一来,不仅保障了河道行洪能力,规复了耕地,也担保了庄家群众的利益。业主方和施工方随后欣然采纳了她的建议。
高振何在巡查中还创造,垂直的堤岸会给临河栖息及跨河迁徙的动物带来一定的难度。她建议部分河段堤岸改垂直面为斜面,设计更多驳岸形态和浅滩,构建生物迁徙廊道与栖息地。
漓江,山净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灵魂所在,然而她曾一度因“重索取、轻保护”的发展模式遭遇过危急。漓江流域地处属于喀斯特岩溶地貌,生态敏感薄弱,一旦遭到毁坏极难规复。如何精确处理好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的问题,一贯牵动着习近平总布告和党中心的心。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加快打造桂林天下级旅游城市,早在2019年,桂林市就开始谋划将漓江流域内受损、退化、做事功能低落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以及综合管理,以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央等为技能支撑单位,向国家林业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报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
高振何起初辗转在南宁的几家设计公司,从事地皮整治、质量评定等事情,2019年她再一次跳出舒适区,选择成为一名生态修复工程师。漓江山水项目是高振何来到修复中央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项目。作为项目报告材料的起草人,她努力节制干系政策、熟习干系领域业务,不知疲倦地穿梭于有关部门,网络和查阅数据资料。事情起来像一只一直歇的陀螺,又像一支动力十足的马达。
然而,第一次项目报告的结果却不尽人意。顾不上沮丧,高振何又重新披挂上阵。这一次她和同事们干脆把办公地点搬到桂林,将3大修复区域分区,14个修复单元,涵盖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农田生态功能提升等8个工程种别,共83个子项目的报告材料逐一研究,反复考虑。所有人都暗自憋着一口气,决心打磨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漓江样板”。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2年6月,桂林漓江流域山水项目成功入选“十四五”期间国家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获中心财政资金支撑支持20亿元,预算总投入54.91亿元,北起兴安县猫儿山,南至荔浦市,工程范围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于同年8月正式开工。传来,高振何如释重负。
完成报告事情后,高振何又马一直蹄地接到了新任务。她和修复中央的领导,以及其他19名技能骨干一同组成技能做事专班,为每个子项目供应精准做事,从技能辅导、项目管理、技能创新等多方面,保障漓江山水工程顺利履行。
岛屿星罗棋布,山水相得益彰。地处桂林市中部偏西的会仙镇,由于坐拥独一无二的喀斯特溶岩风貌和湿地景不雅观吸引了浩瀚游客的到访。由于在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掩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还发挥着重要的调节浸染,这里也成为研究水生动植物,湿地生态的绝佳场所和天然实验室。
博士毕业后,梁士楚带着家乡情结回到了广西,在北部湾的大海边潜心研究了近十年红树林。怀揣着对桂林漓江湿地研究的眷念和执着,2004年他回到母校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团队逐步向人们揭开漓江流域乃至广西湿地的神秘面纱,为研究、修复和保护湿地植物供应主要科学依据。
长年活动在湿地里的梁士楚心痛地创造,伴随人类活动加剧,外来物种大量入侵,湿地内的生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2022年6月,千疮百孔的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迎来了生态修复的机遇。项目针对河道、湖塘、岸堤履行了清淤截污、松木桩护岸、有害生物打消等工程方法,以及规复植被和植物种群,建立生态廊道、生态保育地。全程融入自然修复的理念,采取特色水上施工工艺,材料运输和挖掘机清障打桩等工序都在水中进行,避免毁坏河岸生态。
会仙湿地集“山、水、田、园、林、沼、运”等要素于一体,拥有完全的生态系统,不仅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生态安全樊篱和动植物种质基因库,201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湿地公园。
也是从那往后,作为科研职员的梁士楚,开始从纯挚地研究如何保护湿地,转而研究如何更合理地在保护中探求湿地植物的实用代价。只要没有外出,梁士楚的一天,都是在水生植物造就基地开始的。浇水、除草,施肥,查看长势,这个习气他已经坚持20多年了。能得到梁士楚如此垂青的,正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植物,有着“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中华水韭。
15年的造就和驯化,犹如《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经历的各类磨难,梁士楚和他的中华水韭也时常碰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他的劲头丝毫不减,梦想也从未改变:将中华水韭、野生稻等广西主要的湿地物种放物化然,在会仙进行集中保育,助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修复和保护。
搭乘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东风,梁士楚和公园管理者们正在不遗余力,让会仙湿地“这一人间美景永续保存”。
清晨8点,大自然的画卷在渐亮的天色中垂垂展开,云雾从山谷中彭湃而来,时而浓墨重泼,时而清轩留白,令人叹为不雅观止。只管山顶的景象十分恶劣,但是眼下正是候鸟迁徙的时令,猫儿山保护区科研科副科长叶建平,须要跟技能职员尽快完成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以便后续能够准期地开展候鸟的监测和保护。
猫儿山,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6.78%,不仅水量丰富,珍惜野生动植物更是不计其数。保护猫儿山的自然资源,便是保护“桂林山水的命根子”,对付桂林培植天下级旅游城市的计策定位意义重大。
2009年,叶建平顺利地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拿到了硕士学位,之后便一头扎进了猫儿山。然而,热爱的背后,每每饱含着超常的艰辛。每次巡山或开展监测,叶建平都要在撕裂过的韧带上缠上厚厚几圈绷带。年复一年的野外作业,把叶建平打磨成了一个黝黑的精瘦小伙儿,而他也凭借着吃苦刻苦,守护了猫儿山的青山绿水和多样生物。
随着遥感、视频监控、自动传感等监测技能手段的逐步实现,叶建平的监测和保护事情也有了新变革。发挥生态上风,应时勾引社区村落民改造和清理竹林,发展六峒茶、不雅观鸟、民宿等生态绿色家当。叶建平和保护区正在用生态的举措修复活态。
本日,漓江的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已经无处不在。从水底延展到空中,从森林扩展到农田,从荒山拓展到湿地,从城市发展到村落庄,“保护优先、自然规复”的理念始终贯穿个中,一条更加俏丽的漓江值得期待。
截至2024年1月,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总投资19.61亿元,完成投资率36%。83个子项目中,有81个子项目已开工培植,履行进度已达到80%以上的有7个,50%以上的有24个,已组织验收的项目有2个,已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5987公顷,矿山生态修复面积47公顷,林地提质改造面积3667公顷,农田生态功能提升面积629公顷,地皮石漠化管理面积1272公顷,新增城乡培植用地面积8公顷,设置监测点30个,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项目操持于2024年底落成。
视频加载中...
更多详细内容
敬请收看广西卫视
3月7日 21:20播出
《我们的新征程》
来源:我们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