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期间,苏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为明朝第六十四位大姓。
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
苏姓人口增长为负值,比宋朝净减少了9万。
广西为苏姓的第一大省,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9%。
在全国的分布紧张集中于广西、福建(11%)、山东(11%)、广东(9%),这四省苏姓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河北、江苏、山西,这六省的苏姓又集中了35%。
南方苏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苏姓大省四川,在明朝时人丁锐减。
宋、元、明600余年,苏姓的分布总格局变革较大,其人口紧张由北方向东南迁移,由西向南方迁移。
全国重新形成了南部桂粤闽和北方山东两大块苏姓人口聚拢地区。

当代苏姓的人口606万,排在全国第四十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6%。
从宋朝至今1000余年中,苏姓人口的增加率呈“∨”形。
目前紧张分布于广东、广西、河南、福建、山东五省区,大约占苏姓总人口的40.3%;其次在河北、四川、台湾、安徽、江苏、湖南,这六省集中了苏姓总人口的24.3%。
广东约占苏姓总人口的15%,为苏姓第一大省。
形成了南方两广闽台、北方豫鲁冀两块苏姓集等分布区。
江苏 苏姓分布的重点地区。
在江南地区分布着苏轼的后裔,个中苏轼宗子苏迈的后裔紧张分布在常州、以及常州西北的安家舍、薛家乡、新闸镇等地,约1500余人。
武进的安家舍乡前舍周围的十余个村落落;薛家乡晨光村落委苏家村落(沿河苏家村落)等村落落,有大量苏氏分布。
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分布在常州城,及城东武进洛阳、崔桥、戴溪、运村落、郑陆等地,以及无锡、苏州、江阴、常熟等地,共2400余人。
太仓、无锡、镇江、苏州、南京、宿迁、徐州等地区有苏氏分布。
在苏北地区扬州、盐城、建湖、阜宁、响水、滨海等地分布着数千户苏姓人家,他们也是苏东坡的后裔,原居于苏州阊门,明初“洪武赶散”时随章士诚来到了“苏家咀”。
“苏家咀”位于建湖附近,是江南北迁苏氏的集散地。
另在宜兴元上乡毫阳村落、可酉乡等均有苏氏分布。
在常熟的唐市镇,珍门上仙村落、周行陶舍村落等也有苏姓分布。
江苏如皋也有大量苏姓分布,个中苏家巷因龟龄有名,乾隆帝曾两次赠匾,建百岁坊。
上海 嘉定的苏姓有1612人,在全县的姓氏中排名第44位,各州里均有分布,以嘉西人数最多。
嘉定还有满族苏姓,但其来自辽宁。
金山县、崇明县也有苏姓。
宝山县苏姓有100。
余户,在吴淞、大场、盛桥等州里均有分布。
南汇县紧张分布在彭镇、大田、老港等州里。
川沙县,共有苏姓宗亲1140余人。
浙江 温州、海宁、杭州、宁波、瑞安、玉环、苍南、平阳、泰顺等地均有苏氏分布。
福建 莆田、同安、晋江、安溪、南安、惠安、永定、海澄、厦门、德化、永春、南平、闽清、泉州、福州、安溪湖头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台湾 台湾苏姓40%多祖籍地在泉州。
苏姓在泉州近23万人,排序第十,南安第八,台湾苏氏位列第23,犹以南台湾居多。
泉州人最早徙居台湾,现有笔墨记载的是北宋末、南宋初,见之《德化使星坊南市苏氏族谱》。

据1978年台湾官方统计资料,其各县市共有1694个姓,苏姓列第23位,人口总计达19万余人,紧张分布在高雄县、台北县、台北市、台南县、高雄市。
在州里、区级,依数量分别为高雄路竹、台南善化、云林北港、台北市松山区等。
广东 潮汕地区分布有苏姓宗亲20余万,在顺德、梅州、汕尾等地都是潮汕支派,有许多已搬家外洋。
在普宁、海丰、潮州、怀集、罗定、信宜、顺德、南雄、东莞等地均有苏氏宗亲联谊组织。
广州、南海、佛山、阳江和茂名等地也有苏氏分布。
海南 儋州,文昌等地分布有苏姓。
广西 玉林、浦北、合浦、藤县、梧州、岑溪、容县、北流市、平南、蒙山、昭平等地源流扁的苏氏宗亲多是明、清时从闽、粤两省迁来。
贺县、灵川、乾江、南宁、宁明、桂平、陆川、博白等地也有苏氏。
贵州云南 兴义市(兴化狮子山)苏氏

昆明、苍山、石屏、嵩明、保山(汉庄镇幸美村落约150户)、楚雄州双柏县大庄镇(苏氏不下于1000户)也有苏氏分布。
四川重庆 苏姓分布较为广泛,如双流、苍溪、青川、巴县、内江、资阳、江津、永川、三台、自贡、成都、江油、蓬溪、合江、泸州、乐山、龟龄、宗庆、广安、渠县、南川、丰都、南充、铜梁、犍为、黔江、隆昌、璧山、双流、奉节等等。
仁寿的洪峰、彰加、青岗、分水等州里都有苏姓分布。
湖南 津市、攸县、茶陵、平江、长沙、湘阴、宁乡、桃江、浏阳、武冈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湖北 红安、京山有苏氏分布。
江西 上饶市广丰县、德安、崇义、永新、有苏姓分布。
安徽 萧县周围的苏、鲁、豫、皖地区,也有苏姓分布,他们多是唐末苏检的后代。
在安徽的皖南地区,也有苏姓分布,其与浙江、江苏的苏氏分布较为靠近,分属眉山派和铜山派。
河南 苏姓的起源地和聚拢地,至少有三十余个县、市都有与苏干系的地名,如苏村落、苏庄、苏营、苏阁、苏桥、岗苏、苏王、苏楼、苏木、苏所、苏堤、苏班枣、苏秦村落等,它们是古今苏氏族人生活轨迹的反响。
太康的苏姓分布在城郊、九岗庙等州里。

百家姓苏姓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商丘全县有328个姓氏中有苏姓。

南乐县苏姓分布在县城苏岳村落为2023人 南张村落、苏苑村落均有苏姓分布

鹿邑的苏姓分布在苏湾、苏庄、葡萄架等村落。

林县的城关镇等也有苏姓分布,全县的苏姓人口为 3367人。

长葛全县206个姓中有苏姓,紧张分布在苏楼、苏庄、苏菜园、东魏庄村落等地。

洛宁、新安均有苏姓。
孟津的苏姓分布在老城村落等地。

汤阴全县231个姓氏中,苏姓共777人,个中北 大街的苏姓出有不少人才。

夏邑的477个姓氏中有苏姓,也有苏庄。
扶沟的279个姓氏中有苏姓,汴寨村落等有苏姓分布。

光山槐店乡苏上湾村落、朱湾村落也有苏姓分布。
陕县的前史村落、苏村落等有苏姓。
淅川的180余个姓氏中有苏姓大以县城小街苏姓居多。

鄢陵的231个姓氏中有苏姓。

虞城的328个姓氏中有苏姓,并有回族苏姓。
商水281个姓氏中有苏姓,分布在邓城乡白蛇岗等村落。

西华249个姓氏中有苏姓。

新县的272个姓氏中有苏姓。
浚县的337个姓氏中有苏姓,人口在一千至一万人之间。
禹州的白沙南街等村落有苏姓分布。

沈丘的槐店镇苏堕等村落也有苏姓。
西平的302个姓氏中有苏姓。
安阳县的辛店乡东招贤村落也有苏姓居住。
延津的 265个姓氏中有苏姓。
长垣的东赵堤、邱村落等也有苏姓分布,信阳的城阳城址保护区苏楼村落也有相称数量的苏姓分布。
巩义、新乡、辉县、郾城、镇平、南召、、孟州、荥阳、民权、睢县、潢川、获嘉等地,也有苏姓分布。

清丰的阳邵乡苏堤也有苏姓居住。
陕西 武功是苏武、苏卓、苏蕙的故乡,在该县有苏武墓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苏坊村落为苏氏祖居地。
高陵、延安、扶风、华县、吴旗等也有苏姓分布,随着时期变迁已有北迁至内蒙地区的汉族苏姓。
宁夏 在吴忠县、西吉县有回族苏姓。
隆德县有汉族苏姓分布。
甘肃 在靖远县,正宁县宫河镇,庄浪县阳川乡、永宁乡、良邑乡、通化乡、南坪乡、卧龙乡苏家山村落,静宁县古城乡、曹务乡等地有大量苏姓分布。
山西 怀仁的田庄、陵川、洪洞、襄汾、原平、安邑以及沁水的苏山村落、南郭村落、杏林、苏庄,晋中平遥县的苏封村落等均有苏姓分布。
山东 德州、淄博、莱阳、济阳、烟台、宁津、寿光、蓬莱、栖霞、济宁、枣庄、章丘、聊城、菏泽、临沂等地有苏姓分布。
河北 青龙的小马七彩乡青河沿等地有苏姓分布。
宣化的新堡、青羊岭、郭隆庄等;阳原县的曲长城、老君营村落等都有苏姓分布,苏姓在阳原县原属名门王谢,曲长城村落部分苏姓向东部迁居,定居于老君营村落。
在清河县共有苏姓3178人,分布于全县的19个州里,涉及的村落落有申花庄、西垒桥、后苏、白沟驿、侯召村落、大琉璃村落、何庄等。
宁晋有苏家庄,文安的苑口村落等地均有苏姓分布。
正定苏姓历史悠久,现存苏姓人口至少有1971人,分布在南关村落、固营村落、店上村落等地。
藁城、辛集、保定、高阳、晋县、满城、唐山、故城也有苏姓分布。

北京、天津有苏姓。

内蒙的托克托有苏姓。

辽宁锦州、新民、海城、锦县、沈阳、辽阳、兴城、金县、朝阳有苏姓。

吉林伊通的新家村落,有苏姓居住。
青海 清同治十二年族谱记载:青海苏氏祖籍南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市)。
明洪武中苏友朋子苏平基,苏友宾子苏平业堂兄弟俩受命率兵三百西征而来,平基授丹噶尔游击(今湟源县城)镇守边关,平业把守西川小堡子(今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落)关卡,兄弟离任后,遂入籍留居西宁,部分兵卒亦随留此地。

稽核表明,青海苏氏自平基开山祖师至今有六百三十余年,繁衍四十余代。
据不完备统计,人口约有两千三佰余户,近万余人之多。

青海苏氏当今紧张分布在境内西宁市、互助县、大通县、湟中县、湟源县、化隆县、门源县、乐都县等。
个中互助县分布在丹麻镇、南门峡、五峰乡、威远镇、东沟乡、哈拉直沟乡、东山乡、红崖子沟乡,约2000人。
大通县分布在新城乡、清平乡、东峡乡、桦林乡、黄家寨镇、长宁镇、景阳乡,约2000余人。
湟中县分布在拦隆口乡、甘河镇、丹麻乡、总寨镇、维新乡,约1700人。
湟源县下勃项村落约九十余人。
化隆县南街村落约三百余人。
门源县东川乡、西山乡约二百余人。
乐都县分布在达拉乡、碾伯镇约460人。
西宁市城中、城北、城东、城西均有苏姓族人,个中以城西区苏家河湾村落最为集中,约1150人。
此外,外迁新疆哈密、乌鲁木齐、阿克苏、石河子等地四百余人,外迁甘肃临夏、靖远县、天祝等地约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