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杨 静,叶 慧,马鸿雁,廖嘉宝,韩 丽,林俊芝,张定堃.地龙臭气特色、来源及矫臭方法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24, 55(2): 670-677.

地龙Pheretima是临床常用动物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下品,别名蛐鳝、土龙等。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的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Megascolecidae)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普通环毛蚓P.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1],性味咸,寒。
前1种习称“广地龙”,宜春秋季捕捉,后3种习称“沪地龙”,宜夏季捕捉[2]。
地龙具有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等功效,临床常用于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枢纽关头麻痹、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等病证,对付小儿惊风、高热抽搐、咳喘等儿科疾病疗效显著[3-6],此外,也广泛运用于溶栓、卒中后遗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7-8]。

地龙临床运用广泛且形式多样,但因其具有分外的腥臭气,易导致患者涌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服药顺应性差。
从古至今,地龙的腥臭气始终是困扰医者和患者的难题。
陶弘景谓:“若服干蚓,须熬作屑。
”中药炮制广泛运用于动物类中药,紧张起到增效、减毒、去腥矫味等浸染[9],目前地龙中常用的炮制方法有炒制、酒灸、醋灸、甘草泡制等,均能降落地龙的不良气味[10],但在煎煮和粉末冲服利用时,仍暴露出不同程度的腥臭气。
地龙配方颗粒是近年来广泛运用的新品种,因其药物浓度高,腥臭气更为显著。
此外,地龙在超过210个中成药中利用,2009年地龙蛋白还被列为新资源食品[11]。

目前,地龙已形成了药材-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资源食品的系列产品,但地龙腥臭气的研究根本不深、产生的紧张路子不明、掩蔽技能效果有待提升,严重制约了地龙及干系产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因此,本文环绕地龙腥臭气的物质根本、成长代谢、成长环境和药材加工中腥臭气的产生及矫臭方法进行综述,为地龙及其他具有腥臭气的动物药研究发展供应依据。

1 腥臭气物质根本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中标记具有腥气或臭气的动物药有30种,占动物药总数的58.82%,个中地龙气味为腥。
动物药的腥臭气紧张由挥发性化合物导致,紧张有醛、酮、醇、烃、胺类等身分[12-13]。
目前,对地龙腥臭气的研究创造,其紧张是由鱼腥气、烟熏气、发霉/泥土气3种气味特色构成,见图1。
刘晓梅等[10]采取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能确定了生地龙中共25

种挥发性身分,含醛类、酮类、羧酸类、醇类、杂环类、胺类等,紧张腥味身分为醛类(异戊醛、异丁醛、2-甲基丁醛、2-乙基己醛、己醛)和胺类(三甲胺);张萌等[14]创造地龙水煎液挥发性身分含有二甲基二硫、苯甲醛、苯乙醛、3-(甲硫基)-丙醛、(E)-2-辛醛、己醛、2-庚酮、2-辛酮、4-甲基苯酚、冰片、萘等。
叶慧等[15]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确定了地龙中有间甲基苯酚、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二甲基三硫、正己醛、4-甲基苯酚、2-甲基异冰片、愈创木酚、仲辛酮、庚酸、2-茨醇和反式-2-壬醛11种关键腥臭味物质,并通过主客不雅观干系性剖析创造,二甲基三硫、甲基苯酚(间甲基苯酚和4-甲基苯酚)、2-甲氧基-3-异丁基吡嗪分别是地龙鱼腥气、烟熏气、发霉/泥土气的关键特色异味物质。

在浩瀚腥臭物质中,醛类占紧张地位。
不饱和脂肪酸氧化产生醛类腥臭物质,其挥发性强、嗅阈值较低,具有鱼腥气味、脂肪气味,是水质[16-17]、鱼类[18-20]、美洲大蠊、水蛭、地龙等[21-22]动物药材中腥气的紧张贡献者。
低等碳链(C1~C5)的饱和醛常具有令人不适的刺激性气味,中等碳链(C6~C9)的醛类物质具有脂肪、苦或油腻气味,碳数更高的醛类含有柑橘皮喷鼻香味;C5~C7的 (Z)-2-烯醛具有新鲜的油漆或油灰气味;C8~C9的2-烯醛含有坚果、牛脂或黄瓜喷鼻香气[23-24]。

醛类气味特色还与浓度干系,低浓度气味温和清新,高浓度时异味明显,还具有气味叠加效应,对独特气味的形成贡献较大,药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醛的转化。
芳烃类物质是鱼肉中常见的腥臭气味身分[23],地龙中烷烃类含量较低,且嗅阈值较高,对气味贡献较小。
但一些芳香烃化合物如甲苯、萘等嗅阈值较低,且会产生刺激性气味[25],萘、甲基萘等物质产生的焦油味、腐臭味,也是不良异味的常见组成。
醇类常日来源于糖、氨基酸及羰基化合物的还原,而饱和醇多来源于脂肪氧化分解和醛酮还原,其嗅阈值较高,在较高浓度下才对气味特色产生贡献;不饱和醇嗅阈值较低,一样平常呈蘑菇、金属、泥土气味。

酮类具有脂肪、烧焦气味等,可能来源于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其腥臭气[12]。
醇酮等羰基化合物对肉制品气味的形成具有极大贡献,但嗅阈值普遍较高,且刘晓梅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地龙中酮醇类身分的相对质量分数较低,因此认为其对地龙气味贡献较小。
杂环类紧张为呋喃、吡嗪化合物,嗅阈值较低,多为喷鼻香气身分。
硫醚类物质(二甲基二硫、二甲基三硫)具有嗅阈值低和强烈刺激性气味的特点,是一类范例的腥臭物质[26],是地龙腥臭气味的关键物质。
胺类、吲哚、噻唑、酰胺等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可能来源于蛋白质、氨基酸的氧化分解、代谢转化,嗅阈值低,紧张呈现氨味、臭味。
课题组前期采取顶空气相色谱-串联四极质谱法检出地龙中三甲胺含量为137.34 mg/kg,是导致腥臭气的紧张身分[27]。

2 成长代谢产生内源性腥臭气

地龙富含的蛋白质、多肽、核苷、氨基酸类物质是其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血栓、抗肿瘤等药效的物质根本,也是地龙腥臭气的紧张来源。

2.1 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分解

地龙中富含56%~66%的蛋白质,如脂类蛋白、地龙新钙结合蛋白、溶血蛋白、地龙降压蛋白肽等[28]。
总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为8.629%,富含亮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缬氨酸、精氨酸等20多种氨基酸[29-30]。
此外,还含有腺苷、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等人体核酸代谢必需的核苷酸身分[31-32],及亮氨酰苯丙氨酸、组氨酰天冬酰胺、环缩二亮氨酸、谷氨酰苯丙氨酸等多肽身分[33]。

地龙成长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个中存在芽孢杆菌、变形杆菌、假单胞菌等腐败微生物,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再水解为氨基酸。
通过繁芜的生归天学反应,将氨基酸分解为醛酮类、醇类、胺类、硫化物、低级脂肪及其酯类等物质[12,34-35]。
这些分解产物中富含异味物质,如胺类中的尸胺、腐胺、吲哚等,多具有腐臭气味。
地龙中含有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在分解过程中可形成许多杂环产物,如吡嗪、甲基吡嗪、甲基噻唑等[36]。
精氨酸可在酶的浸染下,通过先脱脲再脱羧、或先脱羧再脱脲,先形成中间产物鸟氨酸或鲱精胺,进而形成腐胺[12]。
赖氨酸在关键酶的浸染下可形成尸胺。
酪氨酸可能在微生物浸染下天生4-甲基苯酚,地龙中的4-甲基苯酚可能来源于酪氨酸转化[37]。
此外,蛋氨酸也是硫醚类物质的产生前体[38-39]。

2.2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地龙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广地龙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50.59%,沪地龙中占48.06%[33],紧张包括脂肪酸、肉豆蔻酸、油酸、棕榈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等。
暴露在空气中或在脂氧化酶催化浸染下,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过氧化物,过氧化物发生β断裂可形成多羟基化合物,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且具有挥发性的醛、酮、酸、醇等物质[40],产生腥臭气。
脂肪酸含量越高,氧化产生的腥臭气物质越多,腥臭气越重[41-42]。

2.3氧化三甲胺的分解

氧化三甲胺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各种水产动物体内的天然组分,也是海产鱼虾类味道鲜美的紧张成分[43-45],紧张来源于动物摄取的食品及自身代谢产生[42]。
氧化三甲胺口感呈现厚味,不具异味,但在微生物降解、酶催化或是高温条件下,极易产生二甲胺、三甲胺、氨等腥臭气物质。
在有氧情形下,三甲胺及其分解产物在三甲胺单加氢酶、氧化三甲胺脱甲基酶、二甲胺单加氢酶的催化浸染下天生氧化三甲胺、二甲胺、甲胺,二甲胺在甲胺脱氢酶的浸染下可快速分解为甲醛和氨。

在厌氧情形下,氧化三甲胺及其分解产物通过氧化三甲胺还原酶、三甲胺脱氢酶、二甲胺单加氧酶、甲胺单加氧酶等转化为三甲胺、二甲胺、甲胺、甲醛、氨等物质[42,46]。
三甲胺具有强烈的鱼腥气,嗅觉阈值很低(0.000 51 μmol/mol)[47]。
二甲胺在低浓度时具有鱼腥气,高浓度时表现出氨臭气。
甲胺在不同浓度时具有不同程度的臭气。
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恶臭气。
这些关键身分分布在地龙的肌肉组织、脏器及消化道中,共同浸染使地龙产生腥臭气。

3 外源性腥臭气引入路子

地龙药源动物地龙在我国分布较广,主产于我国东南地区,因其独特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气,其成长状态极易受到其产地景象、水体、微生物种群、喂养办法等成分的直接影响。
因此,以上成分也可能为地龙引入外源性腥臭气物质,见图2。

3.1野生地龙成长环境

地龙是杂食性环节动物,环境反应敏感,是一种需保持身体湿润以进行呼吸的变温动物,适宜生活在相对湿度60%~70%、温度15~25 ℃、pH为6.5~7.5的湿润疏松土壤中[48],多以土壤中的有机质、糜烂植物和畜粪等为食,因此其体内积存了大量泥沙等杂质[33,48]。
药源性地龙以野生为主,主产于广州、上海等地,但随着东南地区工业飞速发展、工矿企业逐渐发达,使其土壤和水体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甲基三硫、4-甲基苯酚均是水体、土壤中常见的嗅味物质。
二甲基三硫作为地龙腥臭气的关键特色性物质,在水中被确定为沼泽/腐败气的紧张来源,而我国东南地区水域检测到高浓度硫醚类物质,水体中也常见酚类污染,常造成鱼类的“酚臭味”[38-39,49],很难确保地龙腥臭气不受产地土壤、水体中污染物的影响。

3.2人工养殖条件

众所周知,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为代表的天下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地龙养殖业,已发展到工厂化养殖和商品化生产。
在我国,随着中医药奇迹对蚓激酶、地龙蛋白等产物的需求量增加,人工养殖地龙逐渐成为紧张来源。
地龙人工养殖所用饲料大多由粪料和草料组成,粪料为马粪、牛粪、鸡粪、猪粪、人粪、淤泥和糜烂的果蔬等。
草料为植物秸秆、茎叶、垃圾等,个中牛粪和稻草的养殖效果最佳,猪粪次之[50]。
所有饲料必须腐熟分解后利用,否则会影响地龙的成长发育乃至引起去世亡。
参环毛蚓养殖法所用的营养基质为植物提取物残渣发酵产物,不同于其他养殖办法[51]。

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的颗粒物质会被地龙摄取,如银纳米粒子、磺酸黏多糖等均可被地龙摄入[52]。
因此人工养殖地龙时,饲估中的臭气物质或臭气前体物质会被地龙接管或携带,在地龙的长期成长中,可能会转化成无法撤除的腥臭气物质或前体。
总之,地龙的成长发育直接管外界环境和喂养条件的影响,不良养殖环境及条件极可能加剧其腥臭气。

3.3 采收加工

关于地龙的采收加工方法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但古代本草中所记载的采收韶光与当代研究有所差别。
如《神农本草经》中称地龙应在“仲春取,阴干”,而《本草大纲》也记载地龙应在“三月取,曝干”。
现常在7~9月份采收地龙,不仅能够错开地龙的繁殖期,利于资源保护,还有利于得到高质量药材。
海南、广西等地为了提高地龙捕捉的效率,大量利用“茶麸”药物领导地龙出土[53],不仅污染地龙生存环境,强烈的刺激还可能会影响地龙体内腥臭气物质前体转化。

地龙采集后需从头至尾剖开腹部,撤除或洗去体内泥沙,干燥后即可供药用[33]。
地龙的产地加工多通过手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质量也参差不齐。
当地龙作为药材或饮片采制加工时,如未按哀求将其从头至尾整体剖开、完备打消体内积存物,则易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吸潮,大大增加其霉变、虫蛀的几率,也易被环境中的微生物污染,引起地龙营养身分连续分解,加重地龙腥臭异味。
地龙干燥过程中还须要掌握温度和韶光,若温度过低、干燥韶光过长,也易被微生物污染。

4 地龙腥臭气的矫臭方法4.1 传统炮制矫臭

动物药传统多通过炮制方法来减弱其腥臭气味。
在中医药理论的辅导下,根据药材自身特性及其临床需求,选用不同的炮制处理方法,不仅能达到减毒增效的浸染,还可以纠正药物不良气味/口感。
个中炒制、甘草泡制、醋灸、酒灸等对地龙有一定的矫臭效果。
刘晓梅等[10]的研究表明,地龙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个中紧张的腥臭物质醛类和胺类较其生品降落5%~17%,腥臭气得到改进。
各炮制方法减轻地龙腥臭气的效果为醋灸>甘草泡制>酒灸>炒制,且创造酒地龙中的杂环类和酯类2种喷鼻香气身分有所增加,有利于粉饰地龙不良气味。
但张萌等[14]的实验研究表明,酒灸地龙会在短韶光内加剧其腥臭气。
传统炮制矫臭的效果不稳定,可能是炮制方法不当,也可能与药材质量有关。

4.2 去除腥臭物质矫臭

吸附去腥法和萃取去腥法因此去除腥臭物质达到矫臭目的的2种方法。
个中,吸附去腥法采取吸附剂,如活性炭、高岭土、玻璃纤维、多糖凝胶等富集腥臭物质以达到去腥效果。
个中,活性炭运用最为广泛,其构造孔隙发达、比表面历年夜、表面化学基团丰富,对腥臭物质吸附能力精良[54]。
腥臭物质种类繁芜,且常为稠浊浸染以产生分外气味,因此,根据实际情形调配稠浊吸附剂可更好的达到去腥效果。
萃取去腥法采取乙醇、乙醚等挥发性有机溶剂对腥臭物质进行溶解萃取,不仅可以达到去腥目的,还可去除部分油脂,以减少腥臭物质产生。
史振策等[55]利用正己烷作为溶剂,采取索氏提取对地龙提取液进行去腥脱臭处理,结果表明所得的地龙提取液呈微黄色且无腥臭气。
但2种方法均可能造成营养身分及药效物质流失落,有机溶剂也存在影响地龙整体气味的可能性。

4.3 物理包合去腥矫臭

近年来,采取物理包合不良滋味/气味物质的矫臭方法在食品、药品行业发展迅速、运用广泛。
β-环糊精是个中常用的包合剂之一[56-57],在地龙的矫臭研究中也表现出卓越的矫臭能力。
王昶等[58]在对地龙β-环糊精的包合工艺及验证研究中,创造β-环糊精包合可有效改进地龙的不良气味,个中,地龙生药与β-环糊精比例为15∶1进行包合时,儿童、青年和老年3个年事段的满意度较包合前提升70%,矫臭效果显著。

4.4包衣矫臭

口服固系统编制剂中,采取丙烯酸树脂、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包衣材料,对药物粉末或药芯进行包衣以达到掩味的目的。
粉末包衣因其粉末较细、受静电影响,回收率低等问题,运用较为受限。
故常将药物制成颗粒、微丸等药芯后,再进行包衣。
采取缓释包衣材料(苏丽丝E-7-19050水分散体)对地龙药粉制成的超细颗粒进行包衣[59],可以有效粉饰地龙的腥臭气,减少服药后迅速开释对消化道的刺激造成的反胃、呕吐征象,提高患者的服药顺应性。

4.5添加甜味剂和芳香剂矫臭

甜味剂和芳香剂作为药用辅料和食品添加剂,在我国制药行业中运用较为广泛。
甜味剂产生的甜味和芳香剂的分外喷鼻香气能够滋扰大脑对不良口味和气味的感知。
吴飞等[60]发明了一种粉饰中药颗粒腥味的方法,首先将腥味生药粉或提取物包合后,再加入甜味剂和喷鼻香精进行矫臭,可显著改进地龙等腥臭动物药颗粒剂的口感。
石国剑[61]发明了一种腥臭气掩蔽配方,个中含有薄荷喷鼻香精和柠檬喷鼻香精,与地龙等动物药干浸膏粉稠浊均匀后制粒,可制成腥臭气明显减弱的动物类中药配方颗粒。

5 结语与展望

地龙的腥臭气味不仅与自身成长代谢密切干系,成长环境、产地加工等成分也可能造成外源性腥臭气味物质的引入。
目前研究已证明,地龙药材的腥臭气会随炮制、制剂生产等过程通报到炮制品、地龙制剂中,仍旧会造成患者临床用药允从性不佳。
随着地龙各种活性身分及药理浸染的创造和广泛运用,匆匆使人们对地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仍旧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办理,如野生药用资源不敷、药材品种殽杂、缺少标准化养殖、产地加工和炮制等技能不敷、地龙药材质量良莠不齐等。

市场上地龙药材来源凌乱,以次充好、鱼目混珠的情形层出不穷。
劣质的成长环境和喂养手段、加工不到位等,不仅影响地龙药材的质量,还会加重地龙的腥臭气,而药材质量与地龙的干系研究紧密干系。
把控地龙来源、提高标准化养殖和加工炮制水平,能够在担保药材质量的同时,减少外源性腥臭物质的引入,为地龙腥臭气研究结果供应有力保障。

地龙药材质量与其药效密切干系,其紧张的药效身分如蚓纤溶酶、蚓激酶、蚓胶原酶等具有抗血栓活性[62-65],次黄嘌呤、琥珀酸具有止喘[66-67]、抗肿瘤[68]等活性,氨基酸具有抗凝血浸染[69],肌苷具有抗炎[70]、镇痛[71]等活性,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72]、改进气道通气功能[73]等浸染,肽类和环二肽类具有抗哮喘、抗肿瘤、调节免疫等[74]浸染。

而地龙腥臭气身分大多为具有挥发性的小分子醛、酮、醇、烃、胺类等,尚无直接证据表明地龙腥臭气与其药效直接干系。
但值得关注的是,蛋白质类、肽类、氨基酸类、不饱和脂肪酸等药效物质均可能是腥臭气身分的转化前体。
不同产地的地龙在其腥臭气特色上也略有不同,叶慧等[15]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广西、海南、越南等临海地区的地龙鱼腥气与烟熏气更为明显,而四川等要地本地地区的地龙各种型腥臭气均不突出。

目前地龙腥臭气的矫臭方法紧张环绕减少腥臭气身分含量、阻隔腥臭气扩散、添加滋扰型矫臭剂3个方面,且各有适应性及局限性。
传统炮制矫臭在纠正不良口感时,还可达到减毒增效浸染,但去腥、去臭的效果不理想、不稳定;腥臭物质去除矫臭操作大略,但会造成药效身分流失落;添加甜味剂和芳香剂矫臭适用性好,但种类和剂量需谨慎选择,否则会造成味道不折衷乃至怪异;物理包合去腥矫臭和包衣矫臭无毒且稳定性好,能够在包覆腥臭气味物质的同时,防止脂肪、氨基酸等身分与空气打仗发生氧化变质,但亲水性强的腥臭气味物质包埋效果不佳。
地龙制剂在矫臭后能得到改进,但仍普遍存在遇水后腥臭气迅速引发而出的征象,地龙的腥臭气矫臭研究仍旧须要拓展和进步。

综上,地龙腥臭气研究甚少,根本研究数据较为匮乏。
因此,需加强地龙及其他动物药化学身分、腥臭气物质根本及其来源、变革规律等根本研究,在担保药效的条件下,开拓动物药去腥矫臭技能的主要条件,为促进动物药、动物药制剂开拓、运用与发展供应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