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泠春拍|万寿文昌二十周年春拍书画及特色专场精品导赏

识别二维码

浏览部分佳构册

2024西泠春拍

陈元龙(1652~1736) 为雍正帝祝寿作 楷书妙法莲华经册

纸本 书页

书页尺寸:26.5×13cm

说 明

本拍品为浙江籍清代大学士、礼部尚书陈元龙为雍正帝祝寿所书《妙法莲华经》。
作为清代地位最高的汉臣之一,本册不仅有祝天子万寿之意,并有上奏戴德荣宠之意。

据考,本册书写韶光或在雍正七年(1729)正月。
其一,1729年正月,陈元龙亦近八十,雍正帝特加恩授陈元龙文渊阁大学士并礼部尚书,以示优眷老臣之意;

其二,考册中避讳情形,册中题名“陈元龙”不再避康熙“玄”“元”的名讳;

其三,据《清实录》记载,雍正七年(1729)正月,雍正帝在圆明园主持上朝办事。
陈元龙当在圆明园中将此书册进呈雍正帝,而后此册或留存于行宫内。

本册为范例宫廷制式并缀以祝寿元素。
册面以织金锦缎装裱,上织有双钩六棱并方格纹,六棱中绣三色龙纹,方格中绣“万寿”字样。
册首有云龙戏珠纹书“万寿”黄笺纸,次为绘释迦牟尼讲经说法图;册后绘韦驮像,又有龙纹牌记“天子万寿,申锡无疆,宜其遐福,茀禄尔康”。

作为三代老臣,已知馆藏中,故宫所藏呈于康熙年间的祝寿写经《楞严经》,过世前呈于乾隆元年(1736)的祝寿写经《报恩经》,仅不见呈雍正所作,是册涌现,当为完璧。

本册附旧藏者法文信札,信中提及此册源于一次侵略战役。
在流落多年后回归祖国,是为幸事。

旧藏者法文信札

2024西泠春拍

汤 焕[明]、沈 介[明] 为梁梦龙作 恩荣百纪图册

水墨绢本·洒金纸本 书页(共二十九页)

57.5×35cm×27 28.5×35cm×2

参 阅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P290-293,京5-212,文物出版社,1992年。

说 明

梁梦龙上款。
存明代装裱。

本件《梁梦龙恩荣百纪图册》共二十九开,记录了嘉靖万历年间兵部尚书梁梦龙生平的仕宦荣光。
每篇由沈介绘梁梦龙业绩,梁梦龙自作题记,武林汤焕题诗,记中有嘉靖、万历年款。

梁氏乃河北正定著名官宦世家,自梁梦龙起,历经四代荣光,恩宠耐久不衰,明末清初收藏大家梁清标为梁梦龙曾孙。

本拍品与都城博物馆藏《梁梦龙恩荣百纪图》同为一册,首博本《梁梦龙恩荣百纪图》共四十五开,《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出版,劳继雄《中国古代字画鉴定实录》、杨仁恺《中国古代字画鉴定字迹》、刘九庵《宋元明清字画祖传世作品年表》皆有收录,经中国古代字画鉴定组审定为真迹。
本次上拍的西泠本与首博本相比,无论尺寸、材质、形制,皆一模一样,内容连贯统一。

最主要的是,本册完美补充了首博本中所缺失落的梁梦龙1581年至1602年间人生中的最大功绩——总督蓟辽、保定军务,抗击蒙古土蛮。

本册中题记均已梁梦龙本人口吻书写,且保存有嘉靖帝颁赐梁氏一族的敕书原文,册中题记极有可能是梁梦龙本人书写,因此本图册是研究梁梦龙的主要资料,具有无可替代的补史、证史浸染。

2024西泠春拍

袁  江(?~1746 后)  寒江雪景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725年作

204×101cm

说 明

秦清曾旧藏,由其家属交情供应。

2024西泠春拍

汪  肇[明] 松荫醉卧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62×95.5cm

作者简介

汪肇字德初,号海云,安徽休宁(今属黄山市)人,约生活于明代中期弘治年间。
是浙派晚期画家中的主要代表,与蒋嵩、张路、郑文林等并称。
其山水学戴进,人物法吴伟,用笔颓放荒率,颇有天真之趣。

2024西泠春拍

林  良(1428~1494) 竹石飞禽图

水墨绢本  立轴

150×96cm

说 明

明代院体花鸟画可称之为绝响,由于在此之后,再也没有了像那样恢弘并残酷的征象。
林良以粗笔水墨禽鸟的画法,首创明代院体花鸟画崭新形态。
也由于宁波学生吕纪,打开了浙派绘画的新开端。
同时,林良也是广东绘画史上,第一个进入主盛行列的画家。

林良花鸟画中的写意技法,基本上被沈周整体沿袭,从而又影响了沈周之后的徐渭、陈淳,可以说,林良给明代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血液,给予沈周等一派文人画家以新的启迪。
可以说,他是全体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完全发展链中最初的一环。

林良传世作品极少,市场中更是绝无仅有。
是幅画中诸物均有溯可追,是南宋院体画与明初院体画之完美领悟。
画面中的墨竹为范例南宋院体画派放肆简括的风格。

林良传世作品,多落穷款“林良”,故宫博物院藏《灌木集禽图》中的题款“东广林良”四字已是最多的题字,“东广”即其家乡南海。

款署“东广林良写”

本件作品左上角款署“东广林良写”,已是今可见林良最长题款。
林良官至锦衣卫指挥、镇抚,值仁智殿,在明代宫廷画家中地位显耀,但他从不在题款中缀以职务官职,或许也能反应出他不羁洒脱的性情。

2024西泠春拍

姚  绶(1423~1495) 溪山泛舟图

水墨纸本 手卷

画心:145×27cm  题跋:27.5×18cm

出 版

1.《宋元明清名画大不雅观》,大冢巧艺社,昭和六年(1931)。

2.《宋元明清名画大不雅观·上》P103,广陵书社,2005年。

说 明

禅一法师题跋。
项元汴、高时敷旧藏。
高时敷题签。

跋者简介

禅一法师[清],初名法喜,字心舟,号小颠,浙江桐村落夫。
著名诗僧。
杭州西湖净慈寺主持。
擅诗文字画,与当时文人才士相交游,诗文字画唱和往来颇多。
著有《法喜集》。

2024西泠春拍

黄道周(1585~1646)致倪元璐弟倪元瓒 有关倪黄两代忠烈奋起抗清的主要长信卷

纸本  手卷

1645年作

109.5×24cm 138×25.5cm 79.5×26cm 80×26cm

刻 帖

见于浙中倪黄合刻贴中,该刻贴在道光年间为陈寿祺所见,今佚。

著 录

1.《黄漳浦集》卷二十二,[明]黄道周撰,清代铅印本。

2.《黄道周纪年著述字画考》下册P372等,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3.《黄漳浦文集》上P332-333,国际华文出版社,2006年。

4.《黄道周集》三P957-960,中华书局,2017年。

说 明

倪元璐弟倪元瓒上款。
长尾甲题签。

长尾甲题签

此为黄道周致倪元璐弟倪元瓒信札卷,卷中信札凡四通,信笺品相完全,原式为经折装,并保留原装副启护封。

赏析:故宫同系列 可补明史:黄道周致倪元璐弟倪元瓒主要信札 存世最长卷

2024西泠春拍

倪元璐(1593~1644)从前草书 自作七言诗

纸本 立轴

130.5×42.5cm

诗文著录

《倪文贞诗集》卷下,倪元璐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说 明

冯君木题签。
钱镜塘、白书章、陈子实旧藏。

本幅应作于崇祯前期,此时的倪元璐除了短暂在南京做官以外,基本都在北京任职。

冯君木题签

2024西泠春拍

明人 送客虎溪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 

引首:48.5×27cm 画心:94×26.5cm 题跋:190×27cm

著 录

《爱吾庐字画记》卷三,李恩庆撰,清道光咸丰年间。

说 明

朱之赤、张若霭、张若澄等鉴藏。
李恩庆、徐松、潘曾莹、陈官俊、蔡宗茂、长尾甲、滑川达等题跋。
姚元之题跋及题引首。
李恩庆、长尾甲等题签。

2024西泠春拍

金  农(1687~1763) 墨竹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750年作

101.5×28cm

诗文著录

《题画诗话》P79,四川美术出版社,1987年。

说 明

李瑞奇旧藏并题签。

本为难刁难金农画竹来说有着重要的开端意义。
金农64岁时开始专注画竹,而本作是其把“竹”作为毕生题材后的第一件主要作品。
以罗纹纸绘就,并以漆书长题,是为金农最具代表性的墨竹作品之一。

2024西泠春拍

曾国藩(1811~1872)楷书 七言巨对

洒金纸本 画心

200×41.5cm×2

说 明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

2024西泠春拍

赵之谦(1829~1884)号悲盦前末了一件存世书法 书人生经历主要七言诗四屏

纸本  四屏 

1862年作 

99×36cm×4

出 版

1.《书谱·赵之谦专辑》第五期P40-43,书谱出版社,1986年。

2.《赵之谦字画集》P88-89,浙江公民美术出版社,东方书店,1986年。

3.《赵之谦》P65,浙江公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4.《赵之谦字画集》下册P551-552,公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5.《悲盦剩墨第三集》补遗P76,中华字画出版社,1992年。

6.《史物丛刊32·赵之谦传(上)》P122,中国台北历史博物馆,2002年。

7.《中国书法全集》七一卷赵之谦P47-48,荣宝斋出版社,2004年。

8.《赵之谦字画编年图目》上卷封面、P30-31,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9.《赵之谦传》P61,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10.《中国行草名帖100讲》P311,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

11.《赵之谦书法全集》P32-33,故宫出版社,2015年。

部分主要著录

12.《悲盦居士诗剩》P19,赵之谦撰,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13.《中国年夜师美术丛书·赵之谦》P2,文物出版社,1998年。

14.《赵之谦年谱》P52、83,荣宝斋出版社,2003年。

15.《赵之谦研究》上P43-44、113、345-346,荣宝斋出版社,2008年。

16.《浙江文集·赵之谦集》第1册P20,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说 明

唐云鉴藏。

此四屏书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时赵之谦34岁于福州。
不仅是世间公认的赵之谦号“悲庵”前书貌的标准件,也是赵之谦生平中最经典、最主要的作品之一,是赵之谦困境出佳篇的典范,更是赵之谦避居福州之时的主要实物见证。
本作为研究赵之谦与容吾交往供应了有力的实物数据,对赵之谦早期金石交往及书风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艺术以及情绪代价。

1862年四月,赵之谦收到妻女病殁的家书,从此更号“悲庵”,书风也发生了剧烈改变。
本幅作于三月,是其生平书法风格的关键迁移转变点,更是其洒脱书风的末了一件作品。
赵之谦遍学诸家,是幅书风以颜真卿面貌为主,逐渐与北碑相结合,行笔从容老健,憨实洒脱,是难得的佳作。

上款人“容吾”是赵之谦已相交十余载的好友。
1852年秋,24岁的赵之谦为容吾作白文印“理得心安”,该印是赵之谦存世最早且有明确纪年的唯二印作。
1862年,二人或相伴居于福州。
三月,赵之谦为容吾作牡丹团扇,又为其作此四屏,可见二人性情相投之深。
诗中还提及好友曹籀(葛民)、魏源(邵阳魏师长西席)、魏稼孙。

本拍品出版著录累累,著述详尽,十分难得。
赵之谦从前留诗数册,皆因战乱而失落。
文中内容书答稼孙问即和其韵诗三首,涉及赵之谦人生主要经历和思想,其回顾自己追随恩师缪梓在浙江杭州、衢州等地同太平天国叛逆作战时的戎马恍惚之岁月。

赵之谦“颇能许我狂谭”

款中“颇能许我狂谭”几字影射出赵之谦内心的痛楚与孤绝,除了军败的无奈、客居他乡的不安,还有因战乱无法联系妻女的悲痛,此间各类,只能藉助与朋侪谈古论今而得到些许乐趣,苦中作乐罢。

2024西泠春拍

朱孔阳旧藏 晋人写经《辩意父老子所问经》

纸本  手卷

51.5×24cm

说 明

朱孔阳旧藏,委托人得自其家属。

拍品为《辩意父老子所问经一卷》,起“三宝不礼事”,终“(唯愿)世尊过”。

此经收录于大藏经,基本可知东晋时已译出。
书风与罗振玉《汉晋书影》中所收晋代残经、台湾中心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东晋写经《妙法莲华经卷二》、旅顺博物馆藏北凉承阳三年(427)《菩萨后悔文》等非常附近。

此卷纸张色呈灰白,背部有旧托裱。
绫面包首,包首题签“晋人写经”。
存上海市文管会标签。

晋人写经签条

2024西泠春拍

石 涛(1642~1718) 为语山和尚作 隔岸归帆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79 年作

出 版

1.《南画大成》P28,兴文社,昭和十年(1935)。

2.《石涛字画集》第三册图81,喷鼻香港开拓株式会社,1969年。

3.《清湘老人字画编年》,张大千编,喷鼻香港东方艺术公司,1978年。

4.《傅抱石绘画研究》P468,公民美术出版社,2014年。

5.《清湘老人字画编年》P19,张大千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

部分主要著录

6.《石涛题画录》卷一,程霖生撰,民国十四年(1925)。

7.《大涤子题画诗跋》卷一,石涛撰,民国二十五年(1936)美术丛书本。

8.《潘天寿美术文集》P145,公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

说 明

石涛法门师兄语山和尚上款,曾经著名民族成本家程霖生鉴藏,拜存订制轴头及装裱。

本幅创作于己未年(1679),此年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之情,离开宣城前往南京短暂居。
这年夏天,石涛嬉戏了江苏溧水县,客居在永寿寺,并拜访了祖琳禅师,为之作此图以相赠。

上款语山法师即法师祖琳,他是歙县程氏子,顺治中与兄百舸祖琏同师溧水永寿寺永泰,与石涛同属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同为法门兄弟。

本幅作品画面题材或与石涛此年游历履历有关,所绘“隔岸桃花迷野寺,乱帆争卷夕阳来”之景,很有可能是石涛考试测验写生安徽宣城前往南京时,走长江水路所见的沿途风景。

2024西泠春拍

程正揆(1604~1676) 罕见绫本书幅

绫本 立轴

172×50cm

说 明

程正揆存世书法作品稀少,大字立轴更为仅见。

本件为朋侪祝寿所书,以李白诗表达二人志趣相投。
诗中表露出的学道求仙之意,也是程正揆晚年思想的表示。

2024西泠春拍

梅 翀[明末清初] 罕见绫本仿王蒙山水

水墨绫本 立轴

170×99cm

即将出版

1.《明月清风·新安皕家笔性探微与鉴赏——梅翀》,安徽大学出版社。

2.《游戏三昧——梅清的笔性探微与鉴赏》,安徽大学出版社。

说 明

梅翀为梅清侄孙,亦是“新安画派”之中坚,曾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随梅清寓居安徽歙县并一起同游黄山,故深受梅清之影响,承其衣钵。

据记载梅翀常为梅清代笔,画作几可乱真,故许多作品都被改款为梅清作品甚至其传世作品甚少,故而流传之寸纸尺绢皆为人所珍也。

本作为梅翀成熟期间代表作,逾十五平尺,以黄鹤山樵笔,写黄山实景,绘于绫本之上,可视为梅翀山水面貌之标准件,对付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具有主要的学术代价。

2024西泠春拍

寄 尘(?~1800)绘 存世最早 黄山完全景致图卷

设色绢本  手卷

745.5×33cm

即将出版

《新安艺舟》第十三期,安徽美术出版社,2024年7月。

说 明

本卷乾隆期间《黄山全图》为市场仅见全景式黄山图卷,图绘黄山一百五十景,是现存最长最全,席卷实景数目最多的黄山胜景图卷,也是唯一一卷,能全面覆盖黄山完全登临路线的古代黄山导游图。

慈光寺

全卷景点的铺展从“汤池”、“祥符寺”、“慈光寺“起,至“云谷寺”止,绕黄山一周,险些将全部黄山实景以鸟瞰视角的平铺展开,所有的景点精心组合在一幅画卷中,浩浩汤汤,实为壮不雅观。

包首上有清代老签条,上书“安徽省黄山全图”。
安徽省的名称来源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当时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合成。

此卷作者寄尘,是生活在乾嘉期间的僧人,本是湖南长沙人,史料记载他游迹多在苏、杭之间,寄尘曾受学与袁枚,袁枚称之为“诗僧”,曾取寄尘“凈坛风扫地,清课月为灯”之句刻入《随园诗话》,二人在南京期间多有往来。

巧合的是,寄尘《黄山全图》卷与袁枚《游黄山记》有许多吻合之处。
《游黄山记》中记载袁枚这次上山路线同样始于“汤泉”(别号汤池),夜宿“慈光寺”,末了止于“云谷寺”。

云谷寺

解释在乾嘉期间,人们登临黄山的常用路线即为寄尘此卷所绘景点顺序,但是山径仄险,攀登不易,人们常日无法完全地走完黄山全部景点,纵然是长期生活在黄山中的画僧们,也从未有人做到,将完全的黄山浏览路线,安排在一幅作品之中。

2024西泠春拍

项元汴家族旧藏 文徵明(1470 ~1559) 草书主要文稿长卷

纸本 手卷

引首:100×27cm  画心:465×25.5cm 题跋:34.5×25cm

部分文献著录

《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四,钱谷撰,清抄本。

说 明

项元汴及其侄项德棻旧藏,樊增祥题引首,冯金伯题跋。

此为文徵明手稿九种,涉及文徵明在吴门的个中交往。
个中“祭彭寅甫文”为文徵明好友彭昉,彭昉(1470~1528),字寅之,号西枝,长洲(今苏州)人。
明嘉靖时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
“明故嘉议大夫河南等处承宣告政使司右参政吴义冢志铭”为吴愈,为文徵明岳父。

文徵明手稿九种

吴愈(1443~1526),晚号避翁、避庵。
明代官员吴凯第三子,吴伟业曾祖父。
明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朝官员、墨客。

项元汴家族收藏章

此卷为项元汴家族旧藏。
卷中项元汴钤有“墨林隐士”“平生真赏”“项墨林父秘籍之印”“项子京家珍藏”,亦有项德棻所钤“五一倩士”“项德棻印”“宛委堂印”。
项德棻六岁丧母后,得到叔叔项元汴的照料,后继续了父亲项笃寿与叔叔项元汴的部分藏品,并使得天籁阁与万卷楼一贯存续到明末。

根据《翁同龢日记》中所载此卷另一部分“衡山家报”旧藏于翁同龢家族。
此“衡山家报”亦由项元汴旧藏,后被翁同龢于光绪十四年(1888)一月购得。
比较二卷,二者尺寸、字体与稿本形式同等。

2024西泠春拍

文 彭(1498~1573) 草书 自作渔父词卷

纸本 手卷

1560年作

画心:546.5×31cm 题跋:131×31cm

部分诗文著录

《文涞水诗》集上,文洪撰,明万历十六年(1588)文肇辑刻文氏家藏诗集本。

来 源

纽约佳士得“中国字画专场”第35号拍品,1987年6月3日。

说 明

德林、唐子垣等鉴藏。
汪允中、喷鼻香翰屏等题跋。
喷鼻香翰屏题签。

文彭为文徵明宗子,继文氏之衣钵,能画善书,是文徵明去世后“吴门”一带的核心,亦可称“吴门二代”之顶梁柱。
其行草书堪称“吴门”之最,能脱去其父样貌,且尤以篆刻名于世,为明清文人篆刻印学开山,被后人奉为“印家之祖”。

赏析:是最强二代,更是印学鼻祖:文彭草书自作词卷领衔吴门书法

2024西泠春拍

陈  栝[明] 秋山平远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553年作

145×26.5cm

出 版

1.《中国字画家印鉴款识》下P1054-1055,第2号“子正氏”,第6号“陈栝之印”,第22号“陈栝”取自本拍品,文物出版社,1987年。

2.《中国山水画通鉴·吴门风规》P126,上海字画出版社,2006年。

著 录

3.《吴越所见字画录》卷二,陆时化撰,清乾隆怀烟阁刻本。

4.《历代著录画目》P299,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民国二十三年(1934)。

5.《历代流传字画作品编年表》P82,上海公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此作为徐邦达著录中标“”之作品,即为过眼并认定为真迹)。

6.《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101,徐邦达著,公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

7.《古字画过眼要录 元明清绘画》P380,徐邦达著,故宫出版社,2015年。

说 明

陆时化、吴湖帆、潘静淑鉴藏。
徐邦达鉴赏。
吴湖帆题签。

吴湖帆签条

陈栝为陈淳之子,从艺生动于嘉靖年间,承其父之衣钵,为其父之代笔人,惜其年不永,故而流传之寸纸尺绢为人所珍也。

本幅作于1553年,正值陈栝创作的成熟期间,可视为陈栝山水面貌之标准件,是陈栝存世最晚年主要作品,也是市场中唯一一件陈栝设色山水作品。
对付研究其绘画风格本貌,以及陈淳作品中的代笔征象具有主要的学术代价。

是幅流传有序,出版著录累累。
本幅自清初绅士陆时化递藏,后由徐邦达审定并标以星号,意为过眼且肯定为真迹,并在最主要的鉴定著作《古字画过眼要录》中详细记载。

2024西泠春拍

珂雪和尚[明]绘、徐期生[明]题匾 十八应真像卷

水墨绢本  手卷

1626年作

画心:361×31.5cm  引首:100×31.5cm

说 明

徐期生题引首。

本拍品为董其昌最有名的代笔者之一的珂雪和尚所绘。
珂雪和尚临李龙眠十八应真像,正值此时雪崖禅师之徒弟达国禅师将入五台山的法云寺修行,携此卷以养活名山。
于是时人徐期生题引首,以志此事。

跋者徐期生,上海松江人。
崇祯三年举人。
行书洒脱洒脱,结字奇丽,二王、米、董影响其颇深。

2024西泠春拍

罗 牧(1622~1706后) 行书 临董其昌书法卷

绫本 手卷

1698年作

画心:153×25cm 题跋:29×18cm

说 明

王同烈旧藏,于啸仙题跋及题签。

罗牧作为“江西派第一人”,长期侨居南昌,并主导“东湖字画会”。
罗牧年轻时紧张游走于当时字画繁盛的江南之地,好饮茶并学习制茶技艺。

罗牧书法极罕,此书卷中“昼寝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难得将江南饮茶生活与明末书法领悟,并临董其昌书法,以罕见绫本手卷创作,别具风格意义。

2024西泠春拍

董其昌(1555~1636) 草书 杜甫诗卷

绫本  手卷

画心:381.5×26.5cm 题跋:53.5×28.5cm 30.5×13cm 74.5×30.5cm

说 明

李瑞清、梅光远题跋,陈治题跋并题签。

梅光远与李瑞清二人情同伯仲,为异姓手足昆季。
辛亥革命兵乱之后,二人在南昌相见,李瑞清出此卷示于梅光远,梅氏感慨作跋,并提到董其昌托梦潘奕隽作书一事,可见禅宗对付董其昌作书影响之深远,以及时人对付董其昌书法神韵空灵的评价。

2024西泠春拍

王 铎(1592~1652) 草书 临王徽之书

绫本  立轴

1649年作

240×53cm

说 明

是轴书于绫本之上,尺幅巨大。
款识中所提“闱中拨事”即1649年的仲春春闱,时王铎在京师由礼部主持考试,参与应试者为当时的举人。

王铎用功二王及其刻帖极深,此为王铎临王徽之《得信帖》。
《得信帖》收录在《淳化阁帖卷三》之中,为王徽之收录于《阁帖》中唯一今草作品。
轴中多处用到小王“一笔书”之技巧,整体连贯洒脱,节奏感丰富。

2024西泠春拍

陈 完(1412~1485后) 致同乡吴宽主要长信

纸本 镜片

1483年作

46×22cm

说 明

吴宽上款。

陈完书迹传世极罕,其出身吴中文学世家,为陈汝言之孙、陈继之子、陈宽之弟。

上款吴宽比陈完小二十余岁,二人同为吴县人,与杜琼、沈周、王鏊等吴门绅士交往频繁,时常相聚对饮,讲艺问学,可谓忘年交。

信中所及吴宽倾情合作同乡贺恩一事,是吴宽生平中主要业绩之一,并载于《明史·吴宽传》中。
个中“大义薄乎云霄”“以庆吾乡之多贤”句为本札之中央思想,因此赞颂吴宽高洁的品行。

本札作于1483年,时陈完 72 岁,吴宽 49 岁(任职翰林院)。
不仅鲜活呈现了吴宽重情重义的形象,也是目前市场中唯一一件陈完的书法作品,更是吴门著名文人之间相互唱和的主要见证。

信中提及贺甫(贺美之)、贺恩(贺美之之子、与吴宽为乡试同傍举人)、虎都帖木儿、危素(危内翰)等。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灵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916年作

134×33cm

出 版

1.《吴昌硕画册》乙,有正书局,民国十六年(1927)。

2.《吴昌硕画册》甲乙丙丁P30,丸孙商店株式会社,2014年。

陈鸿寿(1768~1822) 为陈石林作 隶书八言联

纸本 对联

1816年作

126.5×24.5cm×2

出 版

1.《楹联》第二辑,上海有正书局,民国九年(1920)。

2.《楹联》第三辑,上海有正书局,民国二十四年(1935)。

3.《陈曼生研究》P416,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说 明

陈石林上款,陈石林为陈鸿寿表甥。
王孝禹旧藏。

明•白灵璧清供赏石摆件

带座高 :68cm

2024西泠春拍

华 冠[清] 弘旿一家 太湖石下吃瓜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07.5×113cm

出 版

《收藏家》P37-40,收藏家杂志社,2005年06期。

著 录

《像应神全:明清人物肖像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324,故宫出版社,2015年。

说 明

所绘为弘旿一家在园中吃哈密瓜的场景,弘旿自题跋。

为贵族高官画肖像图是华冠生平绘画生涯中最主要的题材。
据考,本幅或作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

本幅不仅是理解弘旿真实生活最直接的实物写照,还对理解民间画家在宫廷贵戚文化生活中所起的浸染,以及清中期肖像画的发展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图中弘旿一家吃的哈密瓜种于其父允秘和兄长的田地中。

2024西泠春拍

郑板桥(1693~1765) 峭石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13×63cm

2024西泠春拍

周春芽(b.1955)  山石系列

布面  油画

1993年作

73×61cm

署名:周春芽 1993

2024西泠春拍

陈 可(b.1978)带枞树的山丘

布面  综合媒材

2015年作

150×200cm

出 版

《密林:陈可》P42,星空间,2015年。

刊 载

《Hi 艺术》封面,2015年12月刊。

展 览

1.“密林——陈可近作展”,星空间,北京,中国,2015年。

2.“忽然一夏”,星空间,北京,中国,2018年。

2024西泠春拍

徐 累(b.1963) 岛石

绢本 设色

89×149cm

出 版

《赋格》P37,苏州博物馆,2015年。

展 览

“赋格——徐累个展”,苏州博物馆,苏州,中国,2015年。

2024西泠春拍

吴冠中(1919~2010)黄山峰

纸本  设色

1999年作

48.3×45.2cm

出 版

1.《生命的风景——吴冠中艺术专集IV》P140,三联书店,2003年。

2.《吴冠中全集(第八卷)》P139,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

3.《天下名画家——吴冠中》P20,河北教诲出版社,2010年。

2024西泠春拍

明•米万钟铭 北太湖石庭院赏石

赏石高:168cm

通高:255cm

说 明

米万钟楷书款,与北京官家庭院内碑刻所用书体完备同等。

铭文:居芍,曳云峰,天启二年,仲诏。

2024西泠春拍

明•王鏊旧藏红太湖供石摆件

带座高:84cm

2024西泠春拍

明武宗(1491~1521) 杞石延年图

设色绢本 立轴

66×36cm

说 明

吴湖帆题签。
伊秉绶、钱镜塘等旧藏。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为高邕刻泰山残石楼组印五方

五方印出版著录百余次,部分主要出版

1.《削觚庐印存》,民国钤印本。

2.《苦铁印选》第三卷,方节庵辑拓,宣和印社,1950年。

3.《吴昌硕篆刻选集》P21,上海字画出版社,1978年。

4.《吴昌硕印谱》,上海字画出版社,1985年。

清·吴昌硕刻青田石高邕自用印

印文:泰山残石楼

说 明

吴昌硕家属交情供应。

吴昌硕与高邕识于1872年,为高邕治姓名印及闲章达数十方之多。
且韶光跨度极大,贯穿了吴昌硕而立往后的篆刻创作生涯。
本组印章刻于1885年后的风格成熟期。

“泰山残石楼”一印,取法秦封泥印式,利用十字界格分割印面,“泰”、“山”二字取汉印合文之法处理疏密虚实关系。
是吴昌硕最经典的篆刻作品之一,在无数印民气中有极其崇高不可动摇的地位。
另四印皆以汉印为基底,参封泥意,是吴派篆刻的经典印式。

赏析:纪念吴昌硕180周年 | 泰山残石楼组印:吴昌硕与高邕的金石印缘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四季蔬果四屏

水墨纸本  镜片(四帧)

1921年作

133.5×33cm×4

说 明

由吴昌硕家属交情供应。

本作乃已知市场所见唯一一套,田园花卉题材的水墨四屏作品。

四季蔬果四屏局部

此四屏题材并非是常见的梅兰竹菊,画上枇杷葫芦寓意福禄丰收,白菜寓意百财,奇石怪藤富有文人面貌,寓意吉祥雅俗共赏,足显本套四屏的独特之处。

四季蔬果四屏局部

作为吴昌硕晚年艺术壮盛期的代表作,此套四屏一贯珍藏于后人支属手中,从未露面,于今恰逢吴昌硕诞辰180周年时释出市场,更显隆重而弥足宝贵。

2024西泠春拍

清·吴昌硕铭,王大炘刻随形端砚

14.6×13.2×2.9cm

说 明

吴昌硕家属交情供应。

随形端砚拓片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题匾 汤贻汾、刘墉等为杭州紫阳书院作字画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830年作

引首:110×31.5cm 画心:37×31.5cm×6

著 录

1.《月沧文集》,吕璜撰,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桂林刻本。

2.《武林坊巷志》P1240,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年。

诗文著录

3.《八旗文经》卷二十,盛昱、杨钟羲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刻本。

说 明

紫阳讲舍图为魏成宪上款。
吴昌硕题引首。
吕璜、吴振棫、吴清鹏、张青选题跋。
钱恂题签,签条上款为沈翊清。

紫阳讲舍图

紫阳讲舍即杭州紫阳书院,位于紫阳山麓而得名,由两浙都转盐运使高熊征及盐商汪鸣瑞等捐资建造。
另有安徽紫阳书院,取自朱熹号“紫阳”之故而有名。

本卷上款人魏成宪即为当时杭州紫阳书院的山长,魏成宪归乡后,被延请为紫阳书院讲师。
汤贻汾于道光十年(1830)创作此图,此年乃魏成宪去世前一年。

魏成宪昔年曾主讲岭南粤秀书院、吴中正谊书院、金陵钟山书院,晚年回到杭州,紫阳山麓山水明秀,人才蔚然,为感念师长西席授业育才之恩德,从而创作此图,并有桐城派著名文学家吕璜为之作序。

2024西泠春拍

王 云(1865~1950) 吴昌硕七十九岁小像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922年作

画心:145.5×35cm 题跋:130.5×35cm

说 明

吴昌硕上款。
诸宗元、王潜题跋。

本卷应是目前市情所见吴昌硕最晚期间画像。
是年三月,吴昌硕抵杭州,西泠诸友置酒为其祝寿,诸贞壮作文诗赋纪事,缶龛亦施工将毕。

吴昌硕与王云多有来往,关系密切,本卷即是吴昌硕与社友往来交游之主要见证。
此年三月,吴昌硕曾为其绘《雁来红图》,五月又作《雪蕉书屋图》。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为汤尔和作 顽石花卉

设色纸本  立轴

1916 年作

152×82.5cm

出 版

1.《浙江四大家》P30-3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年。

2.《希斋集珍·一册》P48-49,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3.《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二》P343,上海字画出版社,2017年。

4.《朴珍抱精——近当代名家书画作品集》P14,西泠印社出版社,2022年。

说 明

民国教诲家、鲁迅同事汤尔和上款。

本幅《顽石花卉图》由吴昌硕为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始人汤尔和创作于1916年,是吴、汤二人交往的罕见证明。

上款人汤尔和长期生动于京、沪两地,与鲁迅交好。
二人同期留学日本,归国后同时就职于浙江两级师范学堂。
又因同为在京浙籍绅士,居京期间书信往来频繁,业绩多见载于《鲁迅日记》。

《顽石花卉图》内题写的“粗枝大叶、拒霜魄力”,是吴昌硕对付所绘芙蓉花傲霜性情的经典评语。
短短八字,不仅展示出彼时汤尔和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愤然辞去北医校长一职的不屈气节,更可视作吴昌硕对付自身顶峰期间的审美偏好以及艺术追求的绝佳概括。

图上题写“粗枝大叶、拒霜魄力”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绣球花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08年作

146.5×35cm

出 版

1.《吴昌硕作品集——绘画》图四五,上海公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2.《纪念吴昌硕师长西席诞辰180周年·高山流水——任伯年与吴昌硕》P10,上海吴昌硕纪念馆。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家乡安吉竹林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893年作

140×39.5cm

出 版

1.《浙江四大家 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作品三集》P45,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

2.《希斋集珍·一册》P50-51,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

3.《吴昌硕全集·绘画卷一》P83,上海字画出版社,2017年。

4.《老缶遗踪:吴昌硕艺术人生记录》P41,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亲笔飞燕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2年作

150×40cm

说 明

吴昌硕家属交情供应。
吴昌硕之子吴东迈题签。

飞燕题材常常由王震代笔,亲笔飞燕极其罕见。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长松秀峰图

159×41.5cm

出 版

1.《吴昌硕画谱》第廿四,日本文求堂书店,大正九年(1920)。

2.《南画大成》续集三·花卉集锦P201,兴文社,1936年。

3.《中国字画名品展(6)——吴昌硕字画》P58,日本槙社文会,2004年。

4.《日本藏吴昌硕金石字画精选》P246,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年。

5.《艺灿扶桑——日本藏吴昌硕作品精粹》P4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说 明

会津八一木盒题签。

2024西泠春拍

吴昌硕(1844~1927) 为吴徵作 行书七言联

纸本  对联

1925年作

151.5×33cm×2

出 版

《中国近代絵画の年夜师——永久の呉昌硕と斎白石(二)》封面、P68,チャイニーズアート株式会社,2014年。

说 明

吴徵上款。

吴徵为吴伯滔次子,吴昌硕两代之至友。
1916年后,吴徵生动于吴昌硕创办的题襟馆中。
吴徵在艺术上的造诣,令吴昌硕,这位父亲的昔年迈友甚感欣慰。
同时,他也是吴昌硕同期间画作的主要代笔人。

赏析:纪念吴昌硕180周年专场 | 与吴待秋相合于西泠印社 相会于杭州

2024西泠春拍

虚 谷(1823~1896) 竹石图

设色洒金纸本 扇页

1891年作

49×17cm

出 版

1.《虚谷画册》P60,公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2.《中国画扇面大不雅观·折扇面》P66,天津公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2024西泠春拍

张大千(1899~1983) 高江急峡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63年作

97.5×62cm

出 版

1.《张大千画展》P19,纽约格拉菲克出版社,1963年。

2.《张大千画展图录(1935-1983)》P346,上海字画出版社。

展 览

3.“张大千画展”,纽约赫希尔·阿德勒画廊,1963年10月至11月。

说 明

张大千同籍在美朋侪永承、琼芳夫妇上款。
托褙有张大千自题“巫峡图”。

托褙张大千自题“巫峡图”

1963年,纽约赫希尔·艾德勒画廊内举办的“张大千绘画展”是张大千首场北美地区的主要个展。
本幅张大千同年所绘《高江急峡图》即参展个中,并收录于同年《张大千画展》图录内,编号1452。

展览结束后,由张大千同籍在美朋侪永承、琼芳夫妇所购藏。
时至1965年,张大千于永承、琼芳夫妇家中,又见此画,欣喜之余,遂为二人再跋。

张大千题名及再跋

2024西泠春拍

傅雷旧藏 黄宾虹(1865~1955) 溪山舟行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2年作

73.5×32.5cm

出 版

1.《历代名作佳构》P89,喷鼻香港美术出版社。

2.《写意兰竹树石课徒稿》P6,上海公民美术出版社。

刊 载

3.《上海美术》第四辑P60-62,艺术与设计编辑部,2023年。

说 明

傅雷旧藏及题签,并将此作题赠林俊卿。
委托人直接得自林俊卿家属。

林俊卿(1914~2000),福建厦门人。
著名医学家、歌唱家、声乐家。
被誉为“中国亘古未有的歌唱能力最强的男中音”。
曾任上海音乐研究所所长、北京声乐研究所所长。

傅雷题签

赏析:傅雷旧藏原装原框 黄宾虹晚年精制 领衔黄宾虹山水专题

2024西泠春拍

傅雷旧藏 黄宾虹(1865~1955) 深山探友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52年作

72×29cm

出 版

1.《历代名作佳构》P88,喷鼻香港美术出版社。

2.《程十髪年谱》P97,上海公民美术出版社。

刊 载

3.《上海美术》第四辑P60-62,艺术与设计编辑部,2023年。

说 明

傅雷旧藏及题签,并将此作题赠林俊卿。
委托人直接得自林俊卿家属。

傅雷题签

2024西泠春拍

张大千(1899~1983)绘、溥 儒(1896~1963)跋 仿石涛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58.5×26cm

说 明

溥儒、俞陛云题跋。
委托人家属得自作者本人。

2024西泠春拍

溥 儒(1896~1963)绘,傅增湘(1872~1949)、许宝蘅(1875~1961)、夏敬不雅观(1875~1953)、朱文钧(1882~1937)、蒋祖诒(1902~1973) 等跋 为王晋卿作 文禄堂校书图及题咏卷

设色纸本·纸本 手卷

1936 年作

引首:64.5×25cm画心:44.5×25cm 112×25cm题跋:323.5×25cm

部分主要著录

1.《忍古楼诗续》卷二P34,夏敬不雅观撰,1958年。

2.《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十七辑•忍古楼诗续》P34,文海出版社,1978年。

3.《夏敬不雅观年谱》P182,黄山书社,2007年。

部分诗文著录

4.《寒玉堂集》卷下,[清]溥儒撰,民国稿本。

说 明

王晋卿上款。
陶北溟题签及题引首。
朱文钧、刘伯明、黄孝纾、陈群、夏敬不雅观、蒋祖诒、许宝蘅题跋。

本件《文禄堂校书图卷》由溥儒于1936年秋为王晋卿所绘,卷中跋者十余家,均为民国藏书、目录、碑版、诗词领域的巨擘、绅士。
正是“非读五千卷书者,无得入此卷。

上款人王晋卿,为近代版本目录学专家,自1925年别设文禄堂经营古籍善本,至50年代方止。
数十年间,经其目睹而购入的书本达数万种,精心辑有《文禄堂访布告》《文禄堂书影》等,蜚声当世。

2024西泠春拍

齐白石(1863~1957)酒喷鼻香蟹肥图

设色纸本 镜片

55.5×34cm

展 览

“画境秋声——中国画秋意审美特展”,苏州虎丘塔影园,2023年10月。

说 明

黄永玉旧藏。
约1959年,黄永玉将此幅赠予其波兰籍学生德士普。
委托人得自旧藏者家属。

齐白石与黄永玉(拍照,李可染)

2024西泠春拍

张大千(1899~1983)绘,张 謇(1853~1926)、张朝墉(1860~1942)、周庆云(1864~1933)、叶希明(1884~1938)、易大厂(1874~1941)等跋 为吴浸阳作 六十四琴斋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935年作

引首:178×25.5cm 画心:107×31cm 题跋:517.5×32cm

说 明

吴浸阳上款。
张謇、张朝墉、周庆云、廖柳簃、沈恩孚、蓝云屏、钱澄辔、易大厂、杨庶堪、周辉浦、许世英、徐芝孙题跋。
叶希明题跋及题签。
张謇为光绪二十年(1894)状元。

张謇题跋

本件《六十四琴斋图卷》所涉韶光超过十三年。
怡园琴会中,吴浸阳因琴艺有名江浙沪上。
而本卷内绘画、题跋所流溢出的文人琴趣,亦如当年怡园琴会中,顾麟士所言及的“月明夜静倘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场景般清雅。
画卷生动再现的,无疑是继怡园琴会这一盛事后,中国近代琴学史上的又一琴事佳况。

“月明夜静倘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

上款人吴浸阳,乃吴派古琴主要传人。
少时为青城山羽士,弱冠后寓居江南,往来于苏、沪、杭一带习琴。
琴艺兼有川、熟两派意趣,擅《渔歌》《潇湘水云》等曲,为时人所赏。

吴氏喜得该批六十四琴的同年(1925),张大千生动于上海一带,并第一次在上海宁波会馆举办画展,开始鬻画,声名始盛。
张大千虽不精于琴事,但喜交琴友、擅购古琴。
或许正因如此,便得浸阳老长兄“属为作图”。
及至1935年,张大千方为此卷补画。
正如其人画款中所述:琴脉无断、因循十载。

画款“琴脉无断、因循十载”

2024西泠春拍

吴湖帆(1894~1968)绘,吴 梅(1884~1939)、叶恭绰(1889~1968)等题 为朱镜波作 月波楼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1929年作

引首:89.5×27.5cm 画心:92.5×27.5cm 题跋:183×27.5cm

出 版

1.《明月清风一捻须——“嵩山草堂”“梅景书屋”友朋录》P315,上海字画出版社,2021年。

著 录

2.《吴湖帆年谱》P84,东方出版中央,2017年。

3.《明月清风一捻须——“嵩山草堂”“梅景书屋”友朋录》P316,上海字画出版社,2021年。

说 明

朱镜波上款。
王同愈题引首。
朱孝臧、邓邦述、吴梅、张茂炯、叶恭绰、王蕴章、蔡晋镛、吴曾源、潘景郑题跋。
霍宗杰鉴藏。

赏析:尽览海上艺坛:吴湖帆为朱镜波作月波楼图卷领衔倩庵佳制

2024西泠春拍

陆俨少(1909~1993) 为黄隽之作 溪山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273×22.5cm

著 录

《画余杂缀》P141,浙江公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

说 明

黄隽之上款。

黄隽之从前从学于吴湖帆,擅花鸟,工青绿山水。
治艺时多拟吴氏之态追摹宋人。
陆俨少亦与吴湖帆相识,常从冯超然等师友一道,于吴氏处雅集谈艺。
陆、黄二人因同受教于吴湖帆,加之寓所附近、意趣相和,故而交往愈密。

2024西泠春拍

陈佩秋(1923~2020) 峡峪余晖图卷

设色纸本 手卷

2003年作

引首:118×29.5cm  画心:220.5×29.5cm

说 明

陈佩秋自题引首及题签。
委托人得自陈佩秋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