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先容济南及山东省内外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以图文并茂为紧张表现形式。
老舍曾先后两次客居济南,韶光长达四年零三个月。他在济南度过了与夫人的大半个蜜月,有了第一个孩子,创作了百余篇(部)作品,遍游了济南的山水名胜、大街小巷,他还用平实而精彩的笔墨来描述济南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老舍曾说:“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如今的老舍旧居(舍予书局 供图)
1929年夏,老舍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华语讲师的教职后离开英国,途经新加坡并滞留半年,在一家当地的华侨中学任教。1930年7月,他回到北京只住了三四个月,就应齐鲁大学文理学院聘请,出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和《小说作法》等课程,并编辑校刊《齐大月刊》。
他在济南有四处寓所。开始独身只身一人住在齐大校内办公楼二楼西南角上的一个房间。1931年暑假前便是在这间屋子里,他创作了那部在上海被不幸焚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再次让人感到酸心的是,老舍住过的这座被洋人们称作“马喀考米卡”的办公楼在1997年的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原址上按原样复建的新楼,体量较老楼高阔不少。
老舍旧居一隅(牛国栋 拍照)
1931年暑期,老舍回京与胡絜青娶亲,后偕夫人返济,在正冲校门的圩子墙内南新街54号(今58号)院里租了三间北屋,一住便是三年。他们的长女在此出生,取名济,不丢脸出老舍对济南的一往情深。1934年夏,老舍夫妇与未满周岁的舒济在这座小院里合影,老舍还为这张“百口福”诙谐地题写打油诗:“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绅士,篮里猫球盆里鱼。”不丢脸出,他们一家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快乐光阴。
老舍偕夫人胡絜青及长女舒济在南新街旧居合影(历史照片)
在这个小院的日子里,老舍的创作也进入了“井喷期”。他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以及短篇小说集《赶集》中的绝大部分作品及四十余篇诙谐诗文、十三篇译作都是在小院的书房里完成的。
老舍第二次来齐鲁大学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5日,仅三个多月的光景。他先是在校园内老东村落平房小住,后搬到校园南侧位于长柏路2号的一幢小洋楼里。他住东半楼,楼下两开间是客厅和书房,楼上三间是寝室。在日军长驱南下逼近济南,韩复榘率部弃城而逃的严厉形势下,师生纷纭撤离,老舍也随之南渡,再也没能重回济南。他临走时,将全部书本、讲义、日记和书稿,装入一个大木箱内,留在这座小楼上。不久日军盘踞了齐鲁大学,木箱散佚,至今着落不明。
上世纪90年代的老舍旧居旧貌。小院主人徐文升在老舍当年曾利用过的水井旁(牛国栋 拍照)
老舍在济南的四处寓所中除焚毁的那边那里外,长柏路2号的小洋楼外不雅观与内里也早已改变了样子容貌。南新街上的这处院子尚能看出当年老舍一家留影时的些许景象。只是过去的两道门楼拆掉了,北屋也于上世纪50年代翻盖,但规模与当年一样。那口老舍在此生活时常用的水井还在。
老舍书房复原陈设(牛国栋 拍照)
1950年,徐文升从别人手中买下这座小院,当时他还不知老舍曾居住在此。1981年,胡絜青携舒济来济南,根据回顾探求到了当年居住过的这个院子,并结识了徐文升。倍感荣幸的徐文升与胡絜青及厥后代舒济、舒乙成了好友。原来他家正房北墙上挂着一幅《虾蟹图》,正是出自胡絜青之手。靠门的南墙上挂着1981年3月15日胡絜青重访故居时与徐文升的合影,以及日本“老舍爱好者访中团”前来参不雅观故居的合影。
老舍旧居门楼(牛国栋 拍照)
老舍是位爱猫人(牛国栋 拍照)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老舍旧居首日封(舍予书店 供图)
2006年12月7日,南新街老舍旧居被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春,济南市文物部门从徐文升后代那里将这处院子收购,并于2014年进行保护性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
“书喷鼻香重生”媒体发布会现场演出情景剧《老舍与他的学生们》(牛国栋 拍照)
趵突泉小学学生展示《童心绘故居》绘画作品(牛国栋 拍照)
本日,时逢“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老舍旧居开放整整十年后,经由重新装饰,调度部分陈设内容,于今日上午举行了 “书喷鼻香再生”老舍旧居重装媒体发布会。旧居内除基本陈设外,市文旅部门还与“中国最美书店”阡陌书店联合开办“舍予书局”,书局名称源自老舍师长西席的字,旨在向游客供应老舍主题出版物及周边文创产品,以及打卡集章等做事。
编辑:赵民航
初审:王晓坤
终审:刘 霖 李菁菁
版权声明:转载自登场了泉城文艺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