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正值岁末年初银行传统“开门红”阶段,多家银行推出高额消费贷产品,从“卷”利率向“卷”额度蔓延。
据第一财经梳理,与以往“控额度”在30万元以内不同,这些产品营销的贷款额度可上浮至100万元,紧张面向各种房贷客户、新市民、优质单位员工等。
而部分银行还可办理房抵消费贷,在房产等抵押物“加持”后,额度最高可达500万元。

不过,要“顶格”借贷百万额度并非易事。
上述产品大多对收入、单位情形、名下资产设有门槛,符合条件才能借到高额贷款。

“降落贷款利率、提升可贷额度实质上是‘薄利多销’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银行升额度背后,经营压力正日渐显现,而消费贷成为银行在贷款端“回血”的主要手段之一。

消费贷额度高至500万元

银行求贷心切最高500万最长10年消费贷卷出新高

2023年年底的消费贷利率大战还未落下帷幕,不少银行已经开启新一轮营销战,这一次的重点放在了“卷”额度、拉长期限。

江苏银行近期上线“卡易贷”,客户凭信用线上申请,授信有效期内线上借款,最高100万元,借款期限最长3年,年化利率3.18%起(单利)。
该产品是在近期经历了快速迭代,门槛逐渐放松。
2023年11月,该行客户经理力推的还是一款“消费随e贷”的产品,最高额度30万元,年化利率为3.68%(单利)起。
2023年11月尾,江苏银行“卡易贷”产品初步上线,最高额度升为100万元。
但彼时该产品年化利率仍为3.68%(单利)起,且客户经理当时强调需该行房贷客户才可参与办理。
而近期,这一产品门槛进一步放宽。
据客户经理先容,目前不是该行房贷客户也可办理这款产品。

不足为奇,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则在近期推出“新市民个人信贷做事专区”,消费贷额度最高1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5年,贷款利率年化最低至3.45%(单利)。
紧张针对政府机关、奇迹单位、上市公司、国企等优质单位员工;农行房贷、嘉宾、代发人为客户。

而如存在抵押物,则消费贷额度上限还可进一步上浮。
中国邮储银行在某地推出的“个人消费房抵贷”,面向个人客户供应消费类贷款,无需业务执照,年化利率低至3.5%(单利),额度高达500万元,贷款期限长达10年。
根据邮储银行事情职员先容,如抵押住宅最高可按照该房产评估价七成进行放贷,同时也会参考人为收入等成分,详细额度以银行审批为准。
可用于装修、购物、教诲。

据第一财经不完备统计,包括培植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工商银行、江苏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推出高额消费贷产品。

不过,比较产品发行真个火热,客户对高额消费贷仍旧没有动心。
广州一名客户安安(化名)见告,虽然自身资质符合高额消费贷的标准,但消费贷本身利用范围有限,自己并没有那么高的消费需求。
因此虽然最近频繁接到营销电话、短信,但她还是在不雅观望。

“圈选的基本都是优质单位人群,比如年夜夫、老师、公务员等,但这类人群每每在消费层面较为守旧。
”华南某银行客户经理见告,这类产品目前实际“顶格”借贷的较少,营销噱头意义更大。

风控哀求如何知足?

消费贷额度突涨至百万级背后,如何确认借贷者资质?把稳到,上述高额消费贷款均设置了门槛,有着严格的贷款条件,仅极少数客户可以知足资质哀求。

以江苏银行为例,以借贷者身份咨询江苏银行深圳某支行,该行客户经理先容,此前江苏银行卡易贷最高100万元的上限仅针对房贷在江苏银行的客户,额度根据房贷剩余的残值来确定。
不过,目前门槛已放宽,并不一定须要房贷在江苏银行。
税后人为、名下资产、负债符合哀求也可申请高额消费贷。
“如名下没有房产,估计只能贷30万元以下,详细要以审批为准。
”她表示。

上述江苏银行客户经理见告,即便申请成功百万消费贷,也不能一次性发放,目前行内一次性支付最高额度是30万元。
按照这一规则,100万元须要分3笔30万元、1笔10万元,统共4次发放完毕。

不足为奇,培植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的消费贷也有明确限定条件。
据事情职员先容,该消费贷产品的做事客户范围包括新办理建行住房按揭贷款客户、优质单位员工、公积金缴存客户。
“只有指定单位名单中的客户可以最高做到百万额度,大部分客户只能做到30万元以内。
”他进一步先容。

值得把稳的是,上述部分消费贷额度、期限险些恰好卡在监管规定的“上限”。
从期限来看,根据原银保监会去年1月发布的《个人贷款管理办法(搜聚见地稿)》,个人贷款的期限应符合国家干系规定。
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期限不得超过5年,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期限一样平常不超过5年,对付贷款用场对应的经营现金流回收周期较长的,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

在额度方面,北京、广州等多地监管部门此前曾哀求,银行原则上不应发放金额超过100万元或期限超过10年的个人综合消费贷款。

“一样平常而言,信贷产品上线前会进行内部评估,如果风险太大则很难通过。
”一名华南银行业人士称,目前这类高额消费贷风险相对可控。
一方面,虽然看似申请额度较高,但并非“大家可得”,在实际申请过程中银行设置了较高门槛。
另一方面,这些贷款产品大多是“开门红”阶段的限定产品,整体发放规模有限。

银行求贷心切

有业内人士认为,高额消费贷背后,银行正试图通过“以量补价”等办法“内卷”求贷。

进入2024年,银行信贷供给“诉求”整体较大。
此前还贷冲击波下,银行房贷业务规模缩水。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国有六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合计减少2057亿元,而2022年合计增加4049亿元,2021年更是合计增加24843亿元。

消费贷则成为银行“回血”的主要手段。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份,居民部门贷款新增2221亿元,同比多增468亿元,个中新增短期贷款扩大至872亿元,为居民信贷紧张支撑,主因或与年末银行在信贷需求偏弱的背景下通过短期消费贷冲量有关。

展望2024年,消费贷被市场寄予厚望。
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首席剖析师戴志锋指出,银行业增量紧张由新兴家当、基建、消费类贡献,短期内地产类(开拓贷、按揭)贡献仍弱。
短期看,估量明年优质客群的银行自营消费贷增速或慢于今年,下沉客群的消费贷将连续发力,估量2024年新增狭义消费贷款规模约2万亿元。

而在消费贷内卷额度、利率“跑马圈地”的同时,有专家提示要关注贷款资金流向。

“无论对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而言,信贷资金流向、用场的监控都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表示,应将虚构贷款用场、挪用信贷资金的行为纳入征信系统,提高借款人违规本钱,从源头上遏制个人消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股市等。
金融机构可以应时建立灰名单、黑名单等制度。
同时,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快金融科技运用。

董希淼进一步补充,建议对金额20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或个人经营性贷款,只做负面清单的约束,对贷款用场和流向不作详细规定,借款人无须事前或事后供应用场证明等材料,进一步引发居民有效融资需求。
(演习邹政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