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ADC授权“出海”

根据协议,Turning Point公司将支付礼新医药2500万美元的首付款,研发里程碑1.95亿美元及后续商业化里程碑,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
礼新医药还有权从Turning Point区域年净发卖额中得到高达两位数百分比的梯度特许权利用费。
此外,双方还可共同开拓3个后续ADC产品,进一步拓展互助范围。

LM-302是礼新医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环球权柄的基于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的1类新药,能特异靶向Claudin 18.2阳性的肿瘤细胞并通过内吞进入肿瘤细胞,开释小分子毒素,从而起到抗肿瘤浸染。
2021年6月及10月,该药先后在美国及中国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并得到美国食药监局付与的孤儿药资格。
美国Turning Point公司认为,LM-302具有成为潜在创始新药的潜力。
其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LM-302能够潜在靶向Claudin18.2高表达与低表达的肿瘤,这一特性将是LM-302与其他药物的主要区分所在。

在更早的时候,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ADC药物,也通过外洋授权的办法走出国门。
2021年8月,荣昌生物宣告与Seagen公司就维迪西妥单抗的开拓及商业化达成独家环球容许协议,这也是首个国产ADC药物的外洋授权。
根据协议,荣昌生物保留在大中华区以及日本,新加坡以外的亚洲其他国家开拓及商业化权柄,荣昌生物在这次交易中得到的潜在收入总额将高达26亿美元,刷新中国药企单品种外洋授权交易的最高记录。

超50家本土企业构造 又一款立异抗体偶联药物出海

抗体偶联药物(ADC)由抗体、连接子和毒素三部分偶联而成。
理论上来讲,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与其他部分进行偶联,这意味着,通过多样“组合”,可迭代出新的产品。
也正由于如此,ADC药物有“生物导弹”之称,被业界认为或将成为下一个平台级产品。

新京报查询聪慧芽环球新药情报库数据看到,自2000年首个ADC药物至今年5月6日,环球获批的ADC药物数量仅有14个,另有1个正处于上市申请中。
此外,还有533个处于临床研究的不同阶段。
个中,7个已经进入Ⅲ期临床,42个达到Ⅱ期临床,87个处于Ⅰ期临床,更多的还处于临床前(270个)及药物创造(101个)阶段。

海内方面,已有4个ADC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维迪西妥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维布妥昔单抗及奥加伊妥珠单抗。
个中,三款均为入口,包括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是我国第一个获批上市的ADC药物;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于2020年5月在海内获批上市;2021年12月22日获批的是辉瑞的奥加伊妥珠单抗。
在2021年6月附条件获批上市的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则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国产ADC药物。
因此,2021年也被称为国产ADC药物的元年。

超50家本土企业布局

得益于海内的创新药研发水平不断提升,海内企业在ADC药物研发上也迅速跟进,除通过授权引进的办法在海内开展研发外,一些本土药企也走上自主研发的道路。

聪慧芽环球新药情报库数据显示,截至5月6日,除已获批上市的3个ADC药物外,海内有67个临床试验信息。
个中,3个正在申请上市,9个处于Ⅲ期临床,8个处于Ⅱ期临床,87个处于Ⅰ期临床。
在9个处于Ⅲ期临床的药物中,有4个涌现海内药企的身影,分别为四川科伦药业自主研发的SKB-264、东曜药业自主研发的TAA-013以及浙江医药引进的美国Ambrx公司的ARX788、杭州中美华东制药引进的ImmunoGen公司的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

此外,君实生物、张江生物、石药集团、天士力、华海药业、云顶新耀、华东医药等50多家本土企业也在布局ADC药物。
个中,杭州多禧生物在研的ADC药物最多,共有18个ADC药物在研,最快的已经进入Ⅱ期临床;其次为恒瑞医药(9个)、乐普生物(8个)。

不过,创新药开拓,机遇与风险并存。
荣昌生物凭借维迪西妥单抗扬眉吐气,也有企业不得不终止试验,数亿资金打水漂。
2021年2月及3月,百奥泰先后发布公告,宣了结止其自主研发的ADC药物BAT8001及BAT8003的研发,个中BAT8001已经进展到Ⅲ期临床,之以是终止,是由于百奥泰认为该款在研新药难以在竞争中得到上风;而靶向Trop 2的BAT8003尚处于Ⅰ期临床,之以是终止,是考虑到靶向Trop 2的ADC领域市场格局变革,且该药于BAT8001在某些技能特色有类似,存在较高的临床开拓与市场风险。
而此前,百奥泰已经在这两款ADC药物上投入合计达3.4亿元的研发用度。

东北证券研报指出,现阶段ADC药物广泛布局肿瘤领域,头部癌种临床需求广阔。
环球ADC在研管线重点布局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卵巢癌、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五大紧张病种,中国在研管线紧张分布在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乳腺癌以及尿路上皮癌五大瘤种。
ADC在研管线集中布局较高患病率领域,有望补充现有疗法知足更大临床需求。
根据海内ADC在研管线重点布局领域发病人数以及现有市场竞争格局,东北证券估量,2024年ADC市场规模有望超30亿元。
不过,从总体来看,本土在研管线总数较少,适应症、靶点分布较为集中,热门靶点HER2占比超过30%。
与热门的PD-1单抗一样,ADC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药企布局,开始内卷的赛道中,已经有部分企业在探索创新靶点,该类靶点赛道尚未形成明显竞争格局,仍旧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校正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