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提到,“广东把强化州里联城带村落的节点功能作为主要内容”,在后文以泗纶镇为例:“罗定市泗纶镇的竹蒸笼是一项非遗竹编手工艺,当地以‘一村落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为切入点,带动泗纶镇特色农业家当升级发展”。

这已不是泗纶镇竹蒸笼第一次站在央媒的聚光灯下了。

2022年8月,央视农业屯子频道在《我的俏丽村落庄》栏目播出《竹喷鼻香满罗定》;2023年12月,新华社客户端发布视频《广东泗纶:非遗竹蒸笼的向新而生》;2024年1月,中国新闻网图片宣布《探访广东罗定“蒸笼小镇”》,后又发布通讯《走进“中国竹蒸笼之乡”:探求那抹餐桌上的暗香》,描写了竹蒸笼家当的当代化和“出海记”,随后,公民日报外洋版全文转载此文。

此外,中国侨网、南方新闻网、南方都邑报、N视频、南方屯子报,《广东经济》、云浮融媒、罗定融媒等均以笔墨、视频等形式宣布过泗纶镇的竹蒸笼。
一个“中国竹蒸笼之乡”的形象得以建构。
如今,出口外洋的均匀每10个竹蒸笼中,就有8.5个产自泗纶镇。
来自山林的小物件,在世界刮起了“风”。

数登央媒的云浮罗定泗纶竹蒸笼魅力何在

魅力源自传承,家当与非遗传承携手共进。

竹,是泗纶人的集体影象,更是当地村落庄特色家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

在泗纶镇,一贯流传着“织蒸笼,唔忧穷”的俚语。
如今,这句话有了新的表明。
据统计,当地已建成蒸笼专业村落7条、蒸笼专业街4条、蒸笼龙头企业3家;全镇从事蒸笼加工的职员达1.2万人,年产蒸笼约8500万只,蒸笼产量、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和85%,年产值超3亿元,每个庄家体例竹蒸笼年收入约4万元。

从选竹、破竹、削片、烘片、晾晒、定型、打磨……到末了的体例、成品,泗纶蒸笼选料严格,工序繁芜,传统手工艺守住了其宝贵的品质。

在传承中,泗纶蒸笼乃至竹编都日渐丰富,凭其“如日方升”的美好寓意,乃至成为时尚的家居饰物和赠送佳品。

魅力源自地标产品的认证,凝缩一方精华。

泗纶镇位于云开大山脚下,这里罗竹(别号沙罗竹)连绵不绝,风卷碧波起。
罗竹细长挺立,竹节较长,径大、壁薄、柔韧,并且带有一股天然的竹喷鼻香,因此被视作一种极佳的环保编织材料,深受广东厨师乃至天下各地中餐厅的喜好。

走进泗纶镇,就来到了竹的天下:竹林层层叠叠,竹蒸笼等竹制品随处可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镇上大大小小的村落庄,都开始将体例竹蒸笼当成了主业,随即进出口公司便开展了泗纶蒸笼的出口业务,当时全国80%的蒸笼出口业务都在这里,泗纶蒸笼销往港澳以及天下各地,“但凡有华人的地方都能找到泗纶蒸笼”。

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追求环保,盛行用竹制蒸笼作炊具,而且竹制蒸笼本钱低,无污染,有益康健,泗纶蒸笼的外洋贸易逐渐兴盛。

如今的泗纶蒸笼,不仅是海内“蒸”功夫的首选,更远销外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泗纶镇也被誉为“中国竹蒸笼之乡”。
近年来,坐拥优胜生态资源的泗纶还以打造“竹梦稻喷鼻香·药果满园”村落庄振兴示范带为契机,聚焦特色农业、生态文旅、资源能源等家当,积极造就新的经济增长点。

魅力源自日常生活,表示了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蒸”字诀。

一贯以来,蒸制美食深受人们喜好。
无论是装在精细的圆形竹蒸笼里的粤式茶点,还是普通人家蒸鱼蒸糕等家常小菜。
只要轻揭蒸笼盖子,食品的鲜和竹的暗香迎面而来。

用竹蒸笼蒸煮食品,蒸汽水不会回流,竹制的笼屉可以接管多余的水分,不易变馊,保温久,并且既保存了菜肴的原汁原味,也包含了糯、嫩、鲜、喷鼻香等多种复合的口感。
这种康健而美味的饮食办法使得泗纶蒸笼脱销欧美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当用起竹蒸笼,中式美学也就影响了更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示范区(广东罗定)筹建事情通过验收。
目前,罗定已获批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分别为:罗定稻米、罗定肉桂、泗纶蒸笼、罗定皱纱鱼腐、罗定豆豉。

青青翠竹,拔节而成。
泗纶的小小竹编,演绎了州里“活”起来的故事。
编出了多少人的儿时影象、故乡情结,连接了无数外洋游子的家国情怀、文化传统。
相信,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将有更多“千镇蝶变、万村落富美”的图景展现。

来源 | 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