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台湾自研潜艇“海鲲”号,又一次成为了岛内各方势力辩论的核心话题。
环绕着这一型潜艇的“造价是否过高”这个问题,台湾各方分成了态度光鲜的两派,也都表达了各自的不雅观点见地。
有人认为,“海鲲”号的单艘造价高达15.6亿美元,已经严重超过了预期。

▲“海鲲”号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这派人认为,如果后续不能压缩本钱,项目很可能会被反对,从而无法实现批量制造。
而台湾计策与资源研究所的所长苏紫云则认为,“海鲲”号的前期制造本钱中,包括了厂房、机器以及外国技能授权等各项用度,正是这些用度导致其本钱过高。
不过,这些用度都是一次性的投入,当潜艇实现批量生产后,单艘潜艇的制造本钱将低落并且坚持在6.4亿美元旁边。
那么问题来了,台湾自己研制的这艘“海鲲”号潜艇的性能究竟如何,未来又是否可能实现大批量产,达到预估的8艘装备操持呢?

2014年,台湾在《十五年兵力整建愿景》中首次提出了要自研潜艇。
到了2016年底,台湾便火速启动了自研潜艇的操持。
该项目代号IDS,总预算约为160亿美元。
操持打造8艘排水量2500~3000吨的常规柴电动力潜艇。
原来台湾操持在2024年的秋日,第一艘原型舰才能准期下水,并在2025年后展开各项性能测试。
然而按照实际情形来看,2023年的9月份“海鲲”号就已经提前下水。
如今2024年2月份往后,“海鲲”号就将展开密集的SAT测试,可见台湾的潜艇装备操持,整体进度比预想中的要提前了不少。

台湾自研潜艇即将海试2025年服役因造价昂贵后续舰可能停产

▲“海鲲”号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该项目之以是能够顺利且快速的推进,自然离不开外国的技能帮助。
根据《路透社》的干系宣布,台湾至少从7个国家得到了关键技能、设备以及职员方面的帮助。
众所周知,台湾自研潜艇的项目在启动之初,就有1/3的技能被确定为了“红区技能”,剩下的则是自研自产较为困难的“黄区技能”以及完备可以自行办理的“绿区技能”。
所谓的红区技能,大略来说便是包括潜艇必须利用的潜望镜、柴电动力、燃料电池、鱼雷、乃至是空气净化和三防系统,都不是台湾能够自行研制和生产装备的。

▲“海鲲”号潜艇的紧张红区装备,图片来源:网络

这些技能和设备是潜艇必须要用的,但台湾又无法自己搞定,以是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从外部进行技能引进。
实在不仅是技能,就连潜艇职员方面的培训事情,台湾也须要外国人的帮助。
比如台湾媒体就曾曝光,已经退役的英国皇家海军潜艇部队准将麦吉(Commodore Ian McGhie),起先已经收到了台湾方面的约请。
为了掩人线人,他在直布罗陀创办了一家普通的培训公司,实际的事情内容却是在卖力台湾潜艇的职员招募和培训事情。
由此可见,虽然“海鲲”号被台湾方面自称是自研潜艇,但实际上不过是各个国家“技能捐赠”的产物。
台湾自行制造的,实在也只有潜艇的壳体、蓄电池、空调、发电机等。

▲“海鲲”号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有人就奇怪了,既然台湾要花这么多钱去自己制造潜艇,到头来还要技能引进,那为什么不去直接买现成的潜艇呢?答案是台湾并非不想买,只是由于买不到。
面对当前的这样一个国际场合排场,有胆子把成品潜艇卖给台湾的国家,不能说完备没有,只能说没有一个。
毕竟与卖潜艇挣的那点钱比较,这种行为带来的政治后果,一定是很多国家都无法承受的。
不过台湾一贯有一装备潜艇,而这些外国的技能厂商也一贯没有放弃过赢利的想法,以是两者一拍即合,选择了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台湾宣告自研潜艇,然后外国公司纷纭对其进行技能支持。
外国厂商的钱自然也是赚到了,同时还避免了麻烦,真可谓是一石二鸟。

▲“剑龙”级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至于台湾为什么非要研制潜艇,实在也是有着多个方面的考虑。
一方面,台湾起先曾经装备过潜艇,早在1956年他们就购买过“海龙”、“海蛟”两艘潜艇,1973年则购买了“鲤鱼”和“鲤鱼”,1981年台湾又从荷兰订购了“海龙”、“海虎”两艘潜艇。
然而这些潜艇早就已经技能掉队了,在当代海战中险些毫无用途。
因此从军事角度而言,用性能更好的潜艇取而代之,对付台湾来说是一个一定选项。
其余,打造自研潜艇,对付民进党而言是一个非常主要的“政治成绩”。
不管花再多的钱也好,引进再多的技能也好,只要能够办理潜艇有无的问题,先不说性能如何,对付台湾的民进党来说,都可以拿它进行吹嘘,从而得到政治成本。

▲台湾的地理位置,图片来源:网络

其余台湾之以是对装备潜艇如此热衷,当然也少不了美国人的忽悠。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台湾东边便是太平洋,这里水深海阔。
间隔台湾岛屿不远位置的水深就能达到1000米。
离岛30公里后,很多地方的水深都能达到3000乃至4000米,非常适宜潜艇活动。
而台湾岛的西部和北部海疆均匀水深也只有100多米旁边,并不适宜大型潜艇在此活动。
而在台湾岛的南部,有一座主要的计策通道,它便是巴士海峡。
巴士海峡是解放军兵舰进出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航道,这一点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这样的航道在台湾岛的北部实在也有,即宫古海峡。
只不过它属于日本,不归台湾统领。

早在2005年,美国就给台湾提出过拥有潜艇的主要性:第一,解放军兵舰和潜艇一旦穿过巴士海峡进入西太平洋地区,就能够打击台湾东部地区,同时阻挡美军的兵力投送。
这样在战时,台湾一定落入下风。
第二,要阻挡解放军的大规模两栖上岸,可以利用潜艇来打击上岸舰,在美军的测算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周边海疆中至少有16个可以被解放军海军利用的计策攻击点。

▲“海鲲”号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因此在美国的帮助之下,台湾挑选了个中10个最为主要的点,作为反潜作战预定区域。
如果有了潜艇,在战时利用潜艇进行伏击,很可能会取得关键战果。
如今台湾自研并制造8艘潜艇,再加上2艘“剑龙”级,刚好勉强凑齐了10艘的阵容。
第三,在美军的操持中,台湾不能只“悲观防御”,如果机遇成熟,还须要进行“反击”。
由于潜艇具备极佳的暗藏性能在战时可以被用来攻击主要的港口,乃至在关键的水道附近支配水雷。

▲“海鲲”号潜艇,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这套计策描述实在太有诱惑力,因此如今的形势确实也如美国预见中的那样发展了:台湾要花费160亿美元,打造8艘潜艇。
至于单艘16亿美元的价格是否过于夸年夜,那是肯定的,想当初中国大陆出口给泰国的3艘S26T潜艇,总价也不过是10亿美元。
不过钱的问题,恐怕根本就不在台湾方面的考虑范围之内。
反正前期的本钱也已经投入了,后续造不出8艘,恐怕各方都难不能善罢甘休。

说回到“海鲲”号,其立时会进行的所谓SAT测试,实在便是“海试”。
届时,“海鲲”号除了会进行下潜、转弯等各项战术动作测试之外,还将仿照在实战环境下的各项作战能力测试,比如鱼雷发射等,只有全部通过之后才会交由部队利用。
上述的这些测试活动,很可能将在2024年底全部完成。
总的来说,“海鲲”号的性能可能并不算很强,但如果利用得当对付解放军海军来说,仍旧是一个较大的威胁,对此我们也不能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