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健中国”国家计策背景下,勾引树立绿色康健安全的消费理念,成为汽车行业面临的新课题。
尤其是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车内空气质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甲醛作为车内常见的有害气体,对人体康健有着不容忽略的影响。

近日,业界人士齐聚由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下称“中汽数据”)主理的2024年“零甲醛”汽车技能研讨会,就车内甲醛安全问题进行了谈论,并对2024年车内甲醛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思考如何全面推进汽车行业向着更康健、更安全方向进步。

采集40款车型剖析甲醛散发情形

燃油车时期,汽车行业已经有了明确的安全标准,覆盖广泛的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更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大多数车型的标配。
在如今电动化、智能化推动汽车家当变革的转型中,三电安全、数据安全、智驾安全等技能安全也在探索中逐渐完善。

掩护健康提升车内空气质量汽车若何才能做到零甲醛

不过,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汽车安全远不止如此。
车内空气质量,也是评价康健与安全的一项主要指标。

甲醛作为评估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天下卫生组织(WHO)确定的1类致癌物。
一贯以来,甲醛在家具、屋子、汽车等大宗消费品中的散发浓度问题都备受社会"大众年夜众关注,甲醛超标将直接危害人体康健。

2011年10月,我国已经发布中华公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下称“《评价指南》”),为评价车内空气质量供应了明确的参考标准。
例如,《评价指南》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哀求,并适用于评价乘用车内空气质量。
个中,甲醛车内空气中有机物浓度实行标准为≤0.1mg/m3。

经由行业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车内甲醛浓度呈稳步降落趋势。
中汽数据曾公布的数据显示,与2013—2015年比较,2020—2022年三年车内甲醛浓度水平有所进步,均匀值从47μg/m³低落至24μg/m³(1mg/m3=1000ug/m3 )。

为更好地剖析和呈现当下汽车的车内甲醛散发情形,中汽数据根据市场关注度和销量选取了40款车型,依据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分别从常温工况、高温工况和驾驶工况对车内甲醛散发情形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剖析,并在会上正式发布《2024年中国车内甲醛散发水平研究报告》。

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自主和合伙品牌车内甲醛散发浓度差异不大,甲醛浓度均值排序为高温工况>常温工况>驾驶工况,且不同车型的甲醛散发浓度有一定差异。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回收利用室室主任庄梦梦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环绕车内辐射性能、防眩晕功能开拓、极度工况车内康健测试等方面开展研究事情,为不断提高的康健出行保驾护航。

“零甲醛”汽车范例案例公布

剖析车内甲醛发散水平,明确甲醛的危害具有主要的意义,而在源头上关注和严格把控车内甲醛浓度同样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要知道,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辆。

早在去年,为鼓励汽车企业加大对车内甲醛的管控力度,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就曾联合中汽数据、科研机构、汽车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等干系单位,一同发布了《“零甲醛”汽车产品设计技能规范(2023年版)》。

这里的“零甲醛”汽车指的是,常温模式下车内甲醛散发浓度

如今,依据《“零甲醛”汽车产品设计技能规范(2023年版)》,中汽数据在会上公布了2024年“零甲醛”汽车范例案例。
它们当中有一汽红旗的红旗H9 2.0T旗享豪华商务版(2024款)、红旗HQ9 PHEV四驱豪华版(2024款),零跑汽车的零跑C10 530智享版等国产车型,也有东风日产的探陆380VC-TURBO四驱智驾版 6座、启辰VX6 520KM Pro版,上汽通用凯迪拉克IQ傲歌四驱长续航版,大众汽车(安徽)ID.与众Ultra长续航等合伙车型。

据悉,探陆整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甲醛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
而探陆基于日产环球同等开拓标准,从选材、工艺莅临盆均被严格管控,整车内饰采打水性化真皮座椅、高纯度发泡海绵、水性胶水代替溶剂胶等康健环保材料,从源头减少甲醛。

同时,中汽数据还依据《车用绿色材料评价规程(2018年版)》选出三款“车用绿色材料(低VOC)”范例案例,分别为3M™ Flexile Acoustic Material FAB0910、旭化成聚甲醛共聚物TENAC™ ZT454和金发聚丙烯塑料API-2010,为车内材料在VOC性能方面供应了参考和案例。

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对《中原时报》:“作为当代工业技能的主要代表,汽车家当在国民经济中扮演支柱性角色。
在繁芜多变的国际环境下,汽车行业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上风,以技能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高汽车产品的康健水平,为贯彻落实‘康健中国’计策做出应有的贡献。

“掩护消费品质量安全,事关公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
汽车家当亟需把握新机遇,欢迎新寻衅,持续提升产品质量,知足公民群众高质量消费需求。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昆对《中原时报》表示。

任务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